■ 董 琴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研究所
2014年11月17日,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實質性結束,歷時9年的談判終于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中澳自貿區實質性協議的簽訂是迄今為止中國與其他國家簽署的最為全面的貿易協議,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共10多個領域,總價值預計超過200億美元,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免關稅”。因此本文試圖通過對中澳自貿區實質性協議內容研究,分析中澳自貿區實質性協議簽署對中澳雙邊經貿關系的影響。
中澳經貿關系一直保持良好發展勢頭,近年來更是成為兩國關系發展的亮點。截至2014年,中國已經連續5年成為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進口來源國,澳大利亞也是中國第八大貿易伙伴。正是基于中澳兩國良好的經貿關系發展以及經濟上的互補性,中澳自貿區建設成為我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路線當中重要一環。但中澳自貿協定談判于2005年4月啟動以來,雙方談判過程歷經波折,迄今為止中澳自貿談判共經歷22輪,回顧這9年22輪談判,我認為可以將其分為五個階段:
此階段包括中澳自貿談判前三輪,談判主要內容為就自貿區談判程序安排、談判領域、貿易體制交換意見等,此階段處于信息交換階段。2005年4月18日,中國政府與澳大利亞政府在北京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與澳大利亞外交貿易部關于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和啟動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澳大利亞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諒解備忘錄》,標志著中澳自貿協定談判開始。
2005年5月23日,中澳首輪自由貿易區談判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雙方就自貿區談判的程序安排、談判領域等交換了意見,達成了部分關稅的削減和非關稅壁壘取消共識,為雙方貨物貿易方面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2005年8月22日,中澳第二輪自貿區談判在北京舉行,雙方就兩國貿易體制交換了信息,為今后的實質性談判創造了條件。2005年11月2日,中澳第三輪自貿區談判在第二輪磋商的基礎上,雙方就兩國貿易體制進一步交換了信息,并相互回答了各自關注的問題。至此,中澳自貿區談判第一階段基本結束。
此階段包括中澳雙方第四輪至第十輪談判。談判中,中國和澳大利亞自由貿易協定基本框架得以確定,自由貿易協議部分章節案文基本達成一致,中方同意全面開放包括農業、服務業和投資業在內所有市場;此外,談判在海關程序和原產地規則等議題上也取得一定進展。但中澳雙方在制造業(尤其是紡織、服裝、鞋襪以及汽車工業)及農業等重要領域關稅減讓及市場準入兩個方面分歧較大,中國方面認為,取消市場準入限制將會造成過多澳洲產品和服務沖擊國內市場;此外,在服務、投資和農產品關稅配額管理等方面雙方雖然深入交換了意見,但還存在著一些實質性的分歧。
2006年2月27日,中澳第四輪自貿區談判,中澳雙方就貨物貿易、農產品貿易、服務貿易和法律議題等四個領域進行了討論;直到2007年10月21至27日,中澳舉行第十輪自貿區談判,內容包括關稅配額管理、原產地規則等等諸多議題都進展緩慢。
此階段包括中澳第十一輪至第十三輪談判。由于 2007年工黨在澳大利亞大選中獲勝,而工黨在這一時期反華情緒嚴重,時任澳大利亞總理的霍華德于2007年6月接見達賴喇嘛,中國政府就此表示不滿。此外,2009年員工因涉嫌竊取中國國家機密在上海被拘捕,造成中澳政治關系緊張。這一時期政治關系的緊張導致中澳自貿談判在這一階段陷入停滯,收效甚微。
2008年6月20日,中澳第十一輪自貿區談判。2008年9月22日-26日,中澳第十二輪自貿區談判,2008年12月1日至5日,中澳第十三輪自貿區談判。
此階段包括中澳第十四輪至十八輪。此前由于中澳政治領域頻繁爭端,自貿協定談判已被擱置了長達14個月。2010年2月,澳大利亞貿易部長西蒙·克林稱中國對澳大利亞豐富的資源十分有興趣,而澳大利亞同樣渴望進入中國這個亞洲巨大市場,主動放棄了與中國前段時間的爭端,將中斷了14個月的中澳自貿談判重新啟動。
2010年2月24-26日,中澳自貿區第14輪談判,雙方就農產品市場準入、原產地規則、服務貿易、投資等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交換了意見,加深了理解。 此后,自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中澳雙方分別進行了第15-18輪談判,雙方就前一階段談判內容進行盤點總結,以及對一些關鍵議題展開深入談判,并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安排。但核心問題比如農業準入等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
此階段包括第十九輪至二十二輪談判。2013年4月,吉拉德總理訪華,兩國建立總理級年度定期會晤機制,中澳關系得到全面提升,全面合作邁上新的臺階。2013年,自由黨贏得選舉,總理托尼·阿博特將完成與主要貿易伙伴達成自貿協定確定為優先事項,并分別結束了與韓國和日本的自貿協定談判。中國政府也致力于推進中澳自貿區的進程。由此,雙方的談判進入了快車道。而習近平主席對于中澳談判的關注更是最終將中澳自貿協定談判推向更高一段,正式結束中澳雙方長達9年的漫長談判歷程。
2013年6月4日至6日,中國-澳大利亞自貿區第十九輪談判,雙方進行了深度磋商和討論,維持了談判勢頭,為下一步取得實質性突破奠定了良好基礎。2014年4月9日,在與李克強總理在三亞舉行雙邊會談時,阿博特同意加快中澳自貿協定談判。2014年11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澳大利亞總理阿伯特在堪培拉舉行會談,雙方共同宣布實質性結束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根據協議規定,澳大利亞承諾最終會把從中國進口的所有商品關稅降到零,而澳洲85%的出口產品將可免稅進入中國,4年內該比例有望上升到93%,超過10年之后即協定完全實現之時,該比例將達到95%。
澳大利亞承諾對華出口的大麥(3%關稅)、高粱(2%)、煉焦煤(3%)關稅即刻降至零;鋁土礦、動力煤等能源和資源產品(鋁、鋅、鎳、銅和鈾)將在2年內免征關稅;皮、皮革相關制品2~7年關稅降低至14%;澳洲出口到中國的奶制品(包括嬰幼兒配方奶粉,但液態奶除外,為9年)、巧克力、冰淇淋、乳糖、酪蛋白、牛奶蛋白、活畜、酒類、海產品(包括鮑魚、巖石龍蝦、對蝦、扇貝和牡蠣)、部分水果及制品及園藝產品將在4年內取消關稅,此外中國還會取消諸多對類似新西蘭嬰幼兒配方奶粉的“保障”限制;澳洲出口到中國的鮮果、羊肉(羊雜除外,為7年)將在8年內降為零關稅;澳洲出口到中國的牛肉(牛雜除外,為2到7年)、奶酪、黃油、酸奶將在9年內取消關稅;澳洲羊毛10年內享受零關稅優惠政策;澳洲進口奶粉11年內關稅降為零。
除商品貿易外,中澳自貿區實質性協議還涉及40多個服務業和專業技術領域,包括教育服務、金融服務、旅游服務、電信服務、法律服務等行業,彼此向對方作出涵蓋眾多部門、高質量的開放承諾。
教育方面,澳大利亞將新增77家可以接受中國海外留學生的教育機構,澳大利亞的大學今后可以直接在中國開拓生源,且進一步促進學生之間的流動性以加強兩國在教育領域的合作,簽證審批流程也將變得簡單;此外,中澳雙方將互認高等教育學歷和學位。
金融方面,中國提供新的或擴大澳大利亞金融服務提供商的市場準入,包括銀行、保險、基金管理、證券、資產證券化和期貨行業;此外,中國將在悉尼建立人民幣清算銀行,中國授予澳大利亞500億元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并同意將澳大利亞儲備銀行投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額度調增至100億元人民幣。
電信服務方面,中國同意確保為澳洲企業新增投資途徑,他們可以在上海自貿區投資增值電信服務業時享受優惠的外資股權限制政策。
法律服務方面,澳大利亞律師事務所可以在上海自貿區內與中國律師事務所開辦商務聯盟,允許他們向客戶提供澳洲、中國或國際法律服務,其客戶不受地域限制。
采礦及采掘工業服務方面,中國允許澳洲服務供應商提供關于煤層甲烷及頁巖氣開采的技術咨詢和現場服務。中國也保證澳洲公司在與中國公司合作市,可以提供開采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及鐵、銅、錳資源的咨詢服務。
雙方在協定生效日起相互給予最惠國待遇,進一步簡化中國國有投資者的審批流程,特別是農業,服務業和旅游業,同時大幅降低企業投資審查門檻,增加企業投資的市場準入機會、可預見性和透明度。中國保證澳洲服務行業供應商能夠在中國建立、修建及運作澳洲獨資酒店和餐館;澳洲旅行社也能夠在中國建立澳洲獨資子公司;允許澳大利亞在中國建立獨資醫院和老年護理機構;給予澳洲建筑和城市規劃公司更多在中國合法承接高價值項目的機會。此外,中國還允許澳大利亞供應商包括駐扎在中國的澳洲獨資子公司提供一系列的服務,包括軟件推行和研發,與生產相關的服務,樓宇保潔、印刷包裝材料,筆譯和口譯服務,房地產和環保服務。
澳大利亞方面,承諾中國企業赴澳大利亞投資時,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審查門檻金額將從2.48億澳元提升至10.78億澳元(約合50多億人民幣),與澳大利亞的其他自貿協定(美國和日本)的免審門檻一致,這意味著10.8億澳元以下的投資計劃無需通過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的批準,而且如果中國企業在澳投資超過1500萬澳元(約合7998萬元人民幣)將可以雇用中國工人;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關于中國對農場、農地私人投資的法定審核界限將提高到1500萬澳元,對于中國私人投資者經營的農業生意法定審核界限提高到5300萬澳元。
但是,澳大利亞對于來自中國國有企業的投資項目,不論投資規模大小都需要經過澳方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審查,并且對于傳媒、電訊、國防等高敏感行業仍舊嚴格審核。此外,中方投資者可進入澳大利亞私人醫院和養老機構等新的商業領域,旅游業運作者可購買酒店與旅館。
中澳除了在關稅減讓、服務及投資領域達成協議,雙方還同意進一步開放其他領域。中國大米、糖進入澳方市場的零關稅3年后再議;人員流動方面,中澳減少人口流動屏障,改善臨時入境者途徑來支持貿易和投資增長,將放寬對中澳技術人員、投資者和商務旅客的限制,大力支持投資和貿易;澳大利亞政府還同意每年增加5000名中國人來澳大利亞的打工簽證;知識產權方面,搭建中澳電商發展框架,確保現有的國際知識產權并進一步發展合作,確保相關政府機構就競爭政策保持合作與溝通,為未來澳大利亞進入中國政府采購市場提供寫上空間,促進貿易通關的簡化流程。
目前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國就是中國。中澳兩國貿易結構互補,中國主要從澳大利亞進口資源和能源產品(包括、乳制品、農產品、礦產品等),而澳大利亞則從中國購買制造業產品(包括紡織品、工業制成品及電子產品),2013年兩國雙邊貿易總額達到1500億美元。根據協定中關于雙邊利益的報告顯示,相比澳大利亞在自貿協定中獲得的原料、農產品和服務業輸出的關稅優惠,中國從協定中獲利最多的是制造業,尤其是紡織、服裝、玩具和運動器材等制造行業的產品對澳出口,這些利好會在10年內逐步變現。同時,由于雙方零關稅待遇,低成本的價格優勢將促使中澳兩國的貿易貨物量增加,會進一步促進我國航運業中散貨業務和集裝箱業務的增長。
對于中國私人企業對澳投資門檻、投資領域放開,將使得更多的中國私人企業選擇對澳投資,主要投資領域為澳洲農場農地投資、農業生意、私人醫院、養護機構、旅店、旅行社以及中國乳制品及相關企業的跨國并購及對澳大利亞奶源的投資。此舉將有利于中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擴大我國企業規模與競爭力。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系列問題,比如國有企業投資受限,顯示出澳方對于仍然心存芥蒂;傳媒、電訊、國防等高敏感行業仍舊嚴格審核;此外,私人企業投資的放開將會加大我國私人資本流出,減少國內私人資本投資量,進而有可能對國內就業等問題產生一定沖擊。
中澳在自貿協定當中第一次允許澳大利亞獨資公司、全資子公司在華經營醫院和老年護理機構,這一舉措意味著更多國家的投資將會進入這一領域,一定程度上將會提升中國醫療與養老護理的范圍與水平。目前我國總體醫療及養老水平較低,面臨的廣泛的市場需求及狹窄、低水平的供求矛盾,澳大利亞對華醫療及養老投資,不僅有利于滿足我國醫療與養老市場需求,而且必將促進我國社會資本的進入,擴大市場競爭。但我國政府如何規范澳洲對華醫療與養老投資,如何避免其只為少數有錢人服務,這是我國政府應思考的重要問題,因為醫療與養老是政府必須加大投入的主要民生領域。
中澳同為農業大國,農業在雙方國民經濟中均占有重要比重(分別為10%和3%),因此協議中關于農產品領域的開放對于中國農業的沖擊力最大,特別在我國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國內乳制品及相關企業將會沖到較大沖擊,將面臨陣痛。
據海關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奶粉和液態奶進口增速較快,奶粉進口量同比上升49%,液態奶進口上升92%。其中,干乳制品進口量139.7萬噸,同比增加33.9%;奶粉進口85.4萬噸,同比增加49.2%;乳清進口43.4萬噸,同比增加14.7%;奶酪進口4.7萬噸,同比增加21.97%;奶油進口5.2萬噸,同比增加8.2%;液態奶進口19.5萬噸,同比增加91.6%。 在此種背景下,協定的達成將提升澳大利亞奶粉、液態奶及乳制品的對華出口量,對國內乳制品企業形成較大沖擊。其中嬰幼兒配方奶粉其受影響最大,而液態奶由于協定9年內及奶粉11年內取消關稅,在加上國內相關企業早在海外實施戰略布局,受影響相對較弱,調整期也相對較長。
根據協議,澳方將進一步增加澳煤炭資源對中國出口。根據海關統計數據,2014年1-7月,中國從澳洲進口煤炭5382萬噸,占中國進口煤炭總量的40.5%;而出口到中國的澳洲煤,占澳洲煤出口總量的24.7%。當實行零關稅后,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煤炭價格優勢將擴大至30元/噸左右,這對國內煤炭市場造成比較大的沖擊,必將加速中國小型煤企的整頓,甚至有可能進一步壓縮中國整個煤炭產業的規模。
中澳自貿協定實行零關稅,目前來看對國內鐵礦石行業影響不大,因為目前中國對澳大利亞進口的鐵礦石已經是零關稅。事實上,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比國產鐵礦石具有更大的價格優勢,據中鋼協統計,2014年11月,國產鐵礦石月平均價格為675.78元/噸,比進口鐵礦石高96.49元/噸,高幅為16.66%,但這也容易形成對澳鐵礦石進口的依賴性。
由于大規模從澳大利亞進口礦產品,容易形成對澳大利亞能源、礦產的嚴重依賴,必須要制定可持續發展的長期進口戰略,以防止對澳方依賴性的產生。當然,從另一方面說,雖然零關稅政策會使得澳方擴大對華出口,對我國礦業產生一定沖擊,同時也有利于我國某些重要礦產資源的有效利用和保護。▲
[1]王莉,沈貴銀,劉慧.中澳自貿區的建立對中國奶業發展的影響研究 [J].農業經濟問題,2012,9(9):37-43.
[2]吳延鵬,嚴玉潔.中澳自貿協定將帶來哪些機遇?[Z].中國日報網.2014年11月14日.
[3]徐進亮,文靜.中澳自由貿易區原產地規則模式選擇及實證分析[J].國際經貿探索,2012,10(10):79-89.
[4]徐洪,祝然.建立中澳自貿區的機遇與挑戰 [J].當代經濟,2013,3(3):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