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嶼,12年前對臺灣發生興趣,開始關注臺灣。自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畢業后,在涉臺媒體歷練多年,多次赴臺采風,專注于介紹臺灣政治、經濟、旅游、軍事、教育、文化等,致力于呈現一個全方位、不乏味的臺灣。
若你看過《陸小鳳》系列,一定記得叫“牛肉湯”的女孩以及一碗精彩的牛肉湯:
一碗牛肉湯端上來了,果然又滾又燙,而且是用特號大碗裝上來的,湯已經燉得比米湯還濃,湯里的肉是用牛身上三個精彩的部分集合至一起燉的,牛是一種最精彩的牛。
他(司空摘星)喝了幾口湯,吃了幾塊肉,就閉上眼睛,從鼻子里慢慢地吐出了一口氣。
“腱子肉,小花卷腱子肉,三分肥的牛肋條,再加上一點白腩和牛筋。”
司空摘星嘆著氣問牛小姐:“這條牛更精彩了,是不是從小用酒拌小麥喂大的?”
“是。”
“這碗牛肉湯是不是已經燉了四、五個時辰?”
“是。”
“可是我剛坐下,你的牛肉湯就端上來了!”
古龍寫這個細節,是為了引出一句名言:“要去抓一個男人的心,最快的一條路就是先打通他的腸胃。”不過他妥妥地把臺南清燙牛肉湯的制作過程寫出來了。
清燙牛肉湯是在新鮮牛肉上淋熱湯而成的,講究的是簡單、新鮮、原味。不過,在讓饕客看到這道料理有多簡單之前,制作者已體驗了何謂“繁復”:肉取自牛身上最精彩的部分,即肩胛肉、腹脅肉、里脊肉、前胸肉;湯頭是以牛骨、牛腩、蔬果、藥材熬燉10小時以上而成的——看得食指大動了么?
那么,為什么要到臺南吃牛肉湯呢?臺南是臺灣肉牛最主要的產地,牛肉相對新鮮安全,久而久之形成了地道小吃“清燙牛肉”,每年11月左右,這里都舉辦清燙牛肉節,屆時別忘了去蹭碗免費湯喝。
牛肉面是臺灣的象征,在臺灣任何角落都能吃得到,但要說高大上,得去臺北國際牛肉面節湊湊熱鬧才行。牛肉面節玩的不是花俏,是味道,有上萬元(新臺幣,下同)一碗的,也有50塊一碗的,有經典臺味的,也有異域風情的。人們除了吃,還可以看廚神爭霸賽,如果恰好遇到哪屆比較文青的比賽,還有三行詩可以欣賞。
新竹市米粉貢丸節、南投美人腿節、彰化葡萄節則是以“眼福”為主的三大吃貨節,因為,“竹塹公主”、“美人腿公主”、“葡萄公主”三大選美賽已喧賓奪主,成了文化節的重頭戲。
新竹地區總有強風過境,獨特的氣候造就了獨特的米粉。貢丸、米粉是科技強市新竹傳統產業的代表,每年的“竹塹公主”選拔賽,為的就是尋找傳統產業及科技新竹的代言人,決賽于9月的米粉周期間舉行。有趣的是,米粉周吸睛的不只有美女,還有世界最長米粉——新竹人經常挑戰世界紀錄,譬如,2009年他們拉出了390米長的米粉。吃炒米粉配貢丸湯,順便看美女拼創意,正應了那句臺詞:“米粉是米做出來的,米粉卻走出了自己的路,米如果知道米粉有這樣的表現,一定也會很驕傲吧!”(《總鋪師》)
“美人腿”就是茭白筍(茭白),選“美人腿公主”就是為了讓大長腿美女推廣茭白。南投縣埔里鎮每年都會舉辦選美比賽,或許由于5月到10月都是茭白產季,選美時間也不固定,日前便剛決出2014年的美人腿公主,其中“海外組”的冠亞軍由來自大陸茭白產地浙江麗水的美女獲得。
南投茭白長、白、嫩,故稱“美人腿”,其種植面積和產量都高居全臺首位。山泉水里種植出來的茭白鮮脆香甜,人們以水煮或清蒸的方法食用,不僅可保留鮮美的原味,還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減肥餐的功用。有趣的是,為了對抗基腐病、矮化癥,茭白須照高壓鈉燈,而目前埔里已有部分田地改用LED燈照筊白,夜間茭白田被紅藍色的燈海籠罩起來,成了另類夜景。
彰化號稱“葡萄的故鄉”,葡萄生產面積和產量都居全臺之冠,這里最有名的是巨峰葡萄,4月到次年1月都是產季。游客在此體驗親手采葡萄的樂趣之外,還可喝到果農自釀的葡萄酒,吃到獨特的葡萄風味餐。“葡萄公主”是葡萄及精致農業的代言人,除了跟往年或其他縣市一樣鎖定美女之外,今年的葡萄公主選拔賽首度加入了葡萄騎士選拔——畢竟,葡萄跟騎士精神間有種神秘關系,而且,這是個男人也要看臉的時代,文化節總不能跟時代脫節吧。
說過比較跑偏的三大節,正經八百說說“吃”。基于用腳趾頭也猜得出的土質、氣候等原因,高雄甲仙的芋頭特別香,人們還研發出甜而不膩的甲仙芋冰及芋餅、芋頭酥,由此,高雄甲仙的芋頭季,怎么可以錯過呢?
宜蘭有三星蔥蒜節。三星蔥的大名,我以前嘚啵過了,其實三星鄉的特產挺多,青蔥、白蒜、銀柳、上將梨、玉蘭茶……在臺灣這個選舉社會,蒜的出鏡率很高,因為“凍蒜”就是“當選”,候選人經常收到蒜,三星蒜也就不得不經常擔綱本職之外的角色了。
菜說過了,接著說水果。臺灣“水果之王”是什么?有人說是高大上的蓮霧,有人說是接地氣的香蕉。不管怎么說,臺灣香蕉的確好吃,而作為香蕉主產地的高雄旗山每年都舉辦香蕉季——香蕉包子、香蕉湯、香蕉冰棍、香蕉酒,各來一份怎么樣?
臺灣芒果有幾十種,私心以為,產自臺南玉井的臺芒第一品牌——皮薄肉細的愛文芒果是既好吃又好看的極致,臺南玉井也毫無懸念地成為芒果冰的發源地。愛文芒果背后有個關于堅持的故事:1954年,臺灣從美國引進首批愛文芒果樹,27歲的農民鄭罕池在玉井種了100棵,風災來了,果樹僅存活4棵,鄭罕池就再種了100棵。這在以種稻米甘蔗為主的臺南,被認為是很傻的事。鄭罕池沒理會別人的質疑,繼續摸索研究,讓芒果克服了寒害、病蟲害,終于種植成功。此后,其他果農開始到他家的芒果樹上剪枝嫁接,洋芒果終于在臺灣落根,玉井變成了“芒果的故鄉”。據說目前“愛文芒果主產區”的帽子已被屏東搶走,但去年,臺南開辦了芒果節,或許是為了提醒人們不要忘了芒果之鄉的故事。
其實,這只是臺灣果農胼手胝足、堅持創新的故事中的一個,臺灣水果譽滿天下,靠的從來不只是剛剛好的經緯度和水土。譬如,嘉義縣民雄鄉是鳳梨之鄉,這里也有相應的鳳梨文化節。民雄鳳梨農也愛鉆研,當地除了有各種你想象不到的口味的鳳梨,鳳梨戴帽子也是特色奇景——鳳梨為什么要戴帽子?鳳梨農說,鳳梨很怕熱!我們經常看到“水滴喜歡聽贊美,果蔬喜歡聽音樂”之類的理論,但真正能帶著愛去種植的,又有幾人?
愛鳳梨的還有南投人。南投人干脆把荔枝和鳳梨放一起弄了個荔枝鳳梨節,七八月份,便可到南投嘗鮮了:荔枝有黑葉、玉荷包、糯米等品種,鳳梨產地有名間鄉、南投市等處,吃飽水果之后,還可以弄幾盒鳳梨酥帶著——如果單純想帶鳳梨酥和各種糕餅當伴手禮,臺北鳳梨酥文化節也是不錯的選擇。
手里提上了鳳梨酥,怎好意思不帶太陽餅?竊以為,太陽餅比鳳梨酥好吃得多。在今年的太陽花學運中,鬧事者一度闖入了臺灣地區最高行政部門,高官蕭家淇因鬧事者偷吃了他的太陽餅,很不高興地向媒體抱怨,于是學運支持者紛紛寄太陽餅還他,本意是要諷刺他,卻意外引發太陽餅搶購潮,大家忍俊不禁之余,不得不感嘆太陽餅魅力之大。根據有任何好東西都要嚷嚷到全球皆知的臺灣傳統,臺中每年舉辦太陽餅節(糕餅節),不過,搶太陽餅一定要趁早,去晚了就沒了,順便搶點奶油酥餅、咸蛋糕也不錯。
再說另一種餅——新竹縣柿餅。新埔鎮人利用炙熱的秋陽及“九降風”,將石柿、牛心柿做成甜香的柿餅,成就了這種純手工的名產及柿餅棒冰等衍生特產。柿子是長壽之果,新埔是長壽之鄉,來新埔買柿餅還需要別的理由么?更何況,新埔還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因為當地人曬柿餅的壯觀場面是絕好素材。
各種“吃貨節”好像都有點素,來點葷的。你若去屏東,最好選在5月到7月的東港黑鮪魚文化季去。東港鎮是黑鮪魚的故鄉,而黑鮪魚為“東港三寶”之一,當地的捕獲量曾為全世界第一。喜好極品生魚片的饕客,快到東港嘗鮮吧,順便嘗一下其他“二寶”,即櫻花蝦、油魚子。
最后來點調料嗎?臺南有個麻油(芝麻油)節,在這個買油都要擔心真假的時代,臺南麻油和芝麻香腸、芝麻冰棒、麻香餅、胡麻糖、胡麻粽、麻油雞、麻油面線、麻油雞飯、麻油腰花……你值得擁有。
其實這才是重點。不管多少年的老字號,只要“真心”缺席,就不會有未來——在臺灣大快朵頤時,你一定能領悟這個道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