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明啟
整個冬天,好多地方都沒有雨雪,天氣很干燥,一個令人不舒服的現(xiàn)象就出現(xiàn)了:有些人去觸摸車門把手、開水龍頭時會有觸電的感覺,嚇人一跳,這就是發(fā)生在人體的靜電對外“放電”的結果。
人身上的電通常處于平衡狀態(tài) 在通常情況下,人們的身體是一個導體,整個身體遍布著電解質(zhì)。人體內(nèi)部是一個非均勻的電場,其電阻遠遠小于身體表面。利用這種特性,醫(yī)生會用測量心電圖、胃電圖和腦電圖的方法來確定患者是否存在病變。事實上,在人們身體的其他部位也有電位,甚至每個紅細胞的表面上都帶電。由于電解質(zhì)的連通性和血液的循環(huán),人們身上的電特性達到了某種平衡,電荷不可能在某個地方堆積起來。
冬季常“被電”冬季,特別是在我國的北方,空氣濕度一般都在30%~40%之間。這時,人體表面也會干燥,局部可能變成絕緣體。靜電荷在人體的局部就會大量堆積,達到一定電量人體就會“被電”。步入現(xiàn)代化生活以后,人類更多地選用皮毛、化纖織物做服裝和家居飾物,隨著洗衣機、電炊具、電冰箱、電視機和電腦等電器產(chǎn)品的普及,人體被越來越強烈的電磁場所包圍,這些電磁場所產(chǎn)生的感應靜電使人體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被靜電所困擾。比如,因公交車上比較擁擠,特別在上下班高峰期,車上幾乎都是人擠人。這時,皮膚與衣服之間以及衣服與衣服之間互相摩擦,會產(chǎn)生大量靜電,所以在公交車上遭遇靜電很普遍。
靜電傷身心 靜電對人體有多方面的損害,如果長期被靜電干擾和侵襲,會使血液的堿性升高,影響人的身心健康,產(chǎn)生焦躁、頭痛、胸悶、咳嗽、失眠等反應,嚴重的還會引發(fā)支氣管哮喘和心律失常。
冬季有1/3的心血管疾病與靜電有關,查不出病因的心臟病病人、神經(jīng)衰弱和精神病患者,十之八九是因為長期受靜電干擾所致。
對付靜電要“防”和“放”冬季要勤拖地、勤灑水,或用加濕器加濕,保持室內(nèi)濕潤;要勤洗澡、勤換衣服,以消除人體表面積聚的靜電荷。老年人和兒童應選擇柔軟、光滑的棉線或絲織內(nèi)衣褲,盡量不穿化纖類衣物。以上措施可防止靜電堆積,除了“防”,還要“放”靜電,脫衣服、摸門把手或水龍頭之前,用手輕輕摸一下墻壁,將體內(nèi)靜電放出去,這樣能有效減少靜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