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坤
乙肝是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通過接種疫苗可預防感染。但是,雖然按要求正確接種了乙肝疫苗,但是仍有些人的體內不產生保護性抗體(抗-HBs),甚至又感染了乙肝病毒(HBV),這就叫乙肝疫苗接種失敗。其原因比較復雜,下面加以分析:
沒有及時接種或者接種時年齡過大? 新生兒在娩出過程中或在娩出后即暴露在HBV的環境中,產道、母血、羊水、陰道分泌物等中的HBV可迅速感染給新生兒。因此,乙肝疫苗一定要及時注射,同時聯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因為HBIG在婦產醫院中一般沒有備藥,所以產婦在產前就要準備好,產后立即應用。另外,50歲以上的成年人和老年人接種乙肝疫苗也不易成功。有人觀察,50歲以后接種成功率僅是30歲以下的1/5。成年人注射乙肝疫苗,可適當增加劑量。
體重超標? 肥胖兒童不易接種成功。依據免疫學原理,抗原劑量(疫苗)要達到一定標準才能誘導抗體的產生,故體重超標和肥胖小兒必須增加疫苗劑量。
胎兒宮內感染? 對于胎兒在母親的子宮內感染HBV,目前尚無滿意的解決辦法。近年來發現,HBV的宮內感染率比原來估計的5%要高很多,在妊娠后期給孕婦注射HBIG雖然可以減少母體內的HBV量,但還是不能徹底解決宮內感染問題。不過專家們認為,懷孕后的7、8、9月各注射1次HBIG仍是減少宮內感染的一種好辦法,有條件的孕婦都應當做到。
用了免疫抑制劑? 在接種乙肝疫苗之前,母體或小兒使用了免疫抑制劑(如皮質激素類),抑制了免疫功能,影響了抗體的產生。因此,在接種疫苗前母嬰用藥一定要慎重。
母嬰若感染了艾滋病毒(HIV),這種病毒可以破壞人體的免疫功能,體內不會產生免疫應答,當然不會產生抗體。
接種疫苗未能按規定進行? 漏種或者不是全程免疫;疫苗質量有問題,過期、變質、疫苗瓶破裂、保管不妥、運送中出現差錯等等,都可能使接種失敗。因此,不能購買私人疫苗,接種疫苗要由訓練有素的醫務人員來承擔;疫苗的保管、運送、儲藏必須有“冷鏈系統”,保證在低溫條件下進行,失效或可疑失效的疫苗都不能再用。
乙肝病毒變異導致接種失敗? HBV是容易變異的病毒,在變異后仍具有感染性,而乙肝疫苗只是對未變異的普通病毒株感染有預防作用,對變異病毒株引起的感染無效。當然,這種情況還是少見的。
成人接種疫苗失敗與吸煙、飲酒有關? 因為吸煙和飲酒可能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使免疫系統對抗原的刺激不產生應答,沒有抗體產生,以致免疫失敗。
被接種者自身對疫苗處于“無反應”狀態? 在接種過程中,接種程序、方法都沒有問題,疫苗本身也沒有問題,被接種者就是不產生保護性抗體,在反復接種時,仍然不產生抗體,這就是“無反應”狀態。這種情況雖不多見,但卻時有發生,其原因比較復雜。現在的研究得以知道,這種“無反應”狀態,其中有一大部分已感染了HBV,只是感染的HBV較少而已,檢查他們的血液發現不了HBV標志物,故稱為HBV的“隱性感染”,但在這些人的肝細胞中可檢查到HBV的蹤跡。這些感染了HBV的人,接種疫苗當然不會產生抗體。
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接種失敗,都不要氣餒,可以再次接種,或者增加疫苗劑量再次接種,有望成功。如多次接種仍不成功,就不要再接種了,對這種人可以注意觀察,定期復查肝功能,定期檢測HBV標志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