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可+++蔣釗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2005年1月13日,交通部、公安部、農業部、商務部等部委聯合下發《全國高效率鮮活農產品流通“綠色通道”建設實施方案》,“農產品綠通車”工作全面啟動。《方案》要求:以現有國道網為基礎,結合主要鮮活農產品的流量和流向,在全國建立布局為“五縱二橫”的“綠色通道”網絡。《方案》中統一界定鮮活農產品的范圍,明確提出“對整車并合法裝載運輸鮮活農產品的車輛予以降低或免收通行費”。至2014年底,鮮活農產品流通“綠色通道”已推行十年,在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穩定物價、保障民生等方面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
凌晨4點,天還沒亮,進入12月份,中國北方的室外溫度已降到零度以下。當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山東省濟青高速青州西收費站的工作人員王宏偉剛剛熬過最困的工作時段,續上一杯熱茶水繼續工作。在24小時輪班的高速路收費站上,對農產品綠通車的查驗是他的重要工作之一。“值大夜晚班是從晚上12點到第二天上午8點半,這期間通過的綠通車也會有幾十輛,我們都會挨個檢查。特別是到冬天,水果蔬菜怕凍,他們拉貨的都會用棉被把車廂里里外外包得嚴嚴實實,查驗起來會麻煩很多。”
盡管如此,認真按照工作流程進行查驗是所有工作人員的職責所在:貨車過磅,查看是否在免收費分量內;車廂打開,確定載綠通貨物達到80%以上;車頭、車內、車尾依次拍照;記錄好通車時間、車重、貨物內容、應交和實交通行費等信息。這些聽起來繁瑣又重要的工作流程,卻在一兩分鐘內就能被他們完成。“多大載重的車免收費標準都記住了,綠通貨物種類雖不見得都能背上來,但看一眼也能作出判斷。”
長期的一線工作還培養了工作人員對假冒綠通車輛敏銳的辨別力,“上個月有一輛貨車包得特別嚴實,只留了一個小口看不全里面的情況,而且車里的蔬菜氣味又很淡,我就要求司機打開他卻不配合,我初步判斷那輛車很可能是假的。”當時的值班班長鐘彬立刻攔下這輛車,要求司機配合進一步檢查,發現這輛貨車正是用蔬菜做掩護而運輸瓜子冒充綠通車輛,司機只得如數上交360元通行費。處理完假冒綠通車后,鐘彬迅速撥打了臨近收費站電話報告該綠通車的情況,并組織當班工作人員就事件的處理總結經驗。
即使是在司機不配合,甚至言語不滿的情況下,他們也始終是堅持一遍一遍耐心解釋,保證“微笑服務”。作為一名男性收費員,李振講話始終保持語速平穩,使用“您”、“麻煩”、“請”等敬語,工作時說話甚至透出些溫柔,“哪里會像電影里發生那么多有趣的故事,更多的就是在重復,凌晨值班更是要和困意作斗爭。”
“我們有識別假冒綠通車的技巧總結,就叫‘望、聞、問、切法。”收費站站長張光亮認為優化工作方法是實現好的工作成果的關鍵,并鼓勵大家在工作中多總結經驗,互相交流。面對載貨汽車,貨物的氣味濃度、新鮮程度、包裝特點,甚至司機的過分客套或過分回避都成為作出判斷的重要依據。而近年來,水果、蔬菜品種不斷更新,一些可享受到綠通優惠的品種還沒有更新到規定中,對此,張站長統一要求隨時上報,“農產品綠通車的意義就是保障農戶和消費者利益,如果太死板,反而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從收費站今年密密麻麻的記錄里可以了解到,截至2014年11月,僅濟青高速青州路段就累計通過綠通車近2萬輛,為農產品高速路運輸減免費用200多萬。12月份蔬果生產進入淡季,而蔬果供應恰恰進入緊張時期,濟青高速連接了山東濟南、淄博、濰坊、青島等重要的蔬菜、水果、海鮮生產地區,收費站對綠通車的查驗則進入到另一種緊張狀態。忙碌的工作狀態下,青州收費站結合近十年摸索出的工作方法,配合日漸完備的檢測設備和儀器,以細致的微笑服務和有序的工作安排全力保障農產品綠通車暢通。
當下物流成本已成為影響農產品價格的重要因素,牽動著農戶和消費者這兩頭的利益。為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穩定我國農產品供應,2005年“農產品綠通車”工作全面啟動。十年來,各省市收費站在工作中摸索出更多的工作方法促進綠通車政策落實:引入射線輻射成像綠通車檢測設備,提高檢測精確度;“望聞問切”法全面推廣,做好綠通車預判;建立系統黑名單制度,嚴控屢次假冒車輛;“微笑服務”考核辦法,提高工作人員的溝通意識和服務意識;修訂綠通車名錄,細化各地管理辦法……
年關將近,各地蔬果供應趨緊,收費站工作人員24小時緊張地工作在一線,保證蔬果順利運達農貿市場、超市,讓微笑與溫情隨暢通的運輸車走上千家萬戶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