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簽名
2014年10月初,財政部辦公廳、商務部辦公廳《關于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的通知》(財辦建〔2014〕41號)下發,如一石激起千重浪,讓阿里巴巴和京東這兩大電商巨頭坐不住了。
讓農產品上線“進城” 工業品上線“下鄉”
2014年10月18日,兩部委文件剛剛下發沒幾天,我國最大的自營式電商企業——京東集團的專家考察隊,就奔赴四川省開始調研和部署農村電子商務項目的推廣工作。
據京東集團政研室主任張建設介紹,京東結合自身發展特色和國家提出的電子商務進農村戰略思路,將在該省選擇7個市州作為試點地區,開拓農村地區電子商務市場,探索發展四川模式縣、鄉(鎮)電子商務合作,選中試點的市州可獲國家配套建設資金2000萬元。
京東集團將在選中試點地區,重點依托供銷合作社、郵政以及大型龍頭流通、電商企業,建設完善的農村電子商務配送及綜合服務網絡,探索建立有利于電子商務在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引領電子商務在農村更大范圍推廣和應用,促進農村現代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力爭3年內,在全國創建一批具有典型帶動作用的示范縣,通過電子商務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讓農村特色產品線上銷售“進城”,讓城市工業品線上銷售“下鄉”。
光是企業坐不住不行,地方政府的積極配合才是關鍵。據湖北省商務廳透露,國家財政部、商務部已將湖北列為全國8個電子商務進農村試點省份。該省將利用國家1.4億元扶持資金,選擇7個縣市率先探索。“鼠標一點,能讓更多品牌商品送到農民手中,能讓湖北優質的農產品銷往大城市。”省商務廳相關人士表示,正式試點后,7個縣市將通過與阿里巴巴、京東、郵政、供銷等電商、物流、商貿企業緊密合作,加強農村商業網點信息化改造,打通農村電子商務“最后一公里”。據測算,2014年末,湖北鄉村人口約2600萬,電商消費市場規模約為263億元。農村電商的發展將成為湖北省農村擴大內需的重要途徑。
讓“三個一”撬動1800億
一臺電腦、一根網線、一個快遞……這不起眼的“三個一”今年將有望撬動1800億元人民幣的農村網購市場,這是阿里研究院不久前發布的《農村電子商務消費報告(2014)》中的預測。
——時髦村民 愛網購
“我家孩子兩歲多了,喝的進口奶粉都是從網上買的。”11月16日,河北省肅寧縣萬里鎮河頭店村的年輕爸爸邢樂說,自打去年京東商城的配送范圍從臨近的萬里鎮延伸到河頭店村,家里除了奶粉外,很多日常生活用品也開始從網上“淘”了。
山西省太谷縣胡村年過六旬的白大爺今年甚至還參與了一把“雙十一”的狂歡。11月11日當天,聽到村里大喇叭廣播后,白大爺到村里的供銷店盯了會兒電腦屏幕,選購了一款中意的戲匣子(多功能老人聽戲機)。
類似邢樂、白大爺這樣嘗到網購甜頭的農民越來越多。10月13日,阿里研究院發布的《農村電子商務消費報告(2014)》顯示,我國農村居民網購接受率達84.41%,人均年網購消費額在500至2000元人民幣,主要集中在日用品、服裝、家電等品類。
“大量進城農民工接觸并使用網購的拉動效應,將使農村網購消費模式日益普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高紅冰表示,預計全國農村網購市場規模2014年將達到1800億元人民幣,2016年或將突破4600億元。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6月,我國網民中農村網民占比28.2%,農村網民規模達1.78億。21世紀宏觀研究院的研究報告認為,相對城鎮而言,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缺乏大型商超,小型便利店商品種類不全,且質量管理滯后,已難以滿足農村市場消費需求,而網絡購物則恰好可以有效填補這方面的不足。
——八仙過海 各顯神通
“國民,你家買的電餅鐺來了。”11月15日下午3時,石家莊市趙縣馮家莊村立章綜合超市郵政便民服務站,送走送貨的郵遞員,服務站老板馮立章就拿起電話逐一通知上門取貨。
從今年10月開始,設在馮立章家的郵政便民服務站開通“郵掌柜”系統,打開購物平臺,里面的貨品種類非常豐富,達數百種,不僅有柴米油鹽,還有日用品、小家電等。每個種類的產品,都標有打折幅度。“村里不會上網的、或是家里不具備上網條件的,都可以找‘郵掌柜幫忙。郵樂網上的商品全部正品保證,而且直接網上支付,還有郵政物流直接送貨到家。”忙碌的馮立章插空向筆者介紹說,有了“郵掌柜”,小店的生意越來越火。用河北省商務廳一位官員的話說,電商下鄉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除了占盡先天網點優勢的郵政系統,21世紀宏觀研究院梳理發現,目前中國農村電商模式還有浙江遂昌的“趕街”模式、福建的“世紀之村”模式等。
讓下鄉進城更加暢達
然而事實上,像邢樂這樣坐在家里就能收貨和賣產品的農民并不多。農村網購市場發展在物流配送、農民消費習慣、產品定位等方面還存在亟待打破的瓶頸,電商下鄉之路尚任重而道遠。
熱衷網購的河北臨漳縣柳元鎮鄧莊村村民劉海麗說,今年家里新房裝修后,大到書桌、空調,小到一對枕套、一個擺件,都是網購的。但因為快遞送貨不到村,這些東西只能先郵寄到縣城親戚家里。
國家統計局9月份公布的一份數據也顯示,農村市場中有高達6成的農村居民認為快遞收件不方便,物流配送已成為讓農村網民“郁悶”的問題。而且,物流不暢通,更是農產品進城的最大瓶頸,對于靠此致富的農民來說,這是讓他們最糟心的一件事。
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物流,主要面臨著兩方面問題:一是單筆的配送成本較高。假如在一筆電子商務交易中客單價(即單筆交易額)為100元,那么農產品的物流成本將占到25%到40%,相比之下,電子產品、服裝的物流成本則在5%以下。二是由于農產品大多是生鮮產品,需要進行冷鏈流通。根據有關資料,近年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只有5%、15%、23%,大部分生鮮農產品仍在常溫下流通,由此造成農產品流通損耗率高達25%至30%。
為解決這一問題,今年10月13日,阿里巴巴集團在首屆浙江縣域電子商務峰會上宣布,啟動千縣萬村計劃,在3至5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這意味著,阿里巴巴要在今后幾年以推動農村線下服務實體的形式,以“農村淘寶”為主題的服務網絡將覆蓋到全國1/3的縣以及1/6的農村地區。
據透露,阿里巴巴下一步的農村工作重心分為4個要點:投資基礎、激活生態、創新服務和創造價值。具體說就是在縣村建立運營體系,加強物流,做好基礎建設;幫助培養更多的買家賣家和服務商、做好人才培養;創新農村代購服務、農村金融、農資電商O2O等;幫助農民提高收入、增加就業、實現新型城鎮化。
總而言之,農村電商消費的市場潛力是非常大的,據阿里研究院數據測算,城鎮的網購消費跟農村的網購消費之間大約有24%的落差,這一落差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增長空間,不但阿里和京東看到了這一巨大商機。包括中糧集團等食品企業、順豐速運等快遞企業,2015年乃至今后很長一段時期,都將會瞄準農村電商這塊新鮮的沃土,并大舉進軍農產品電商領域,相信用不了太久,農村電商這片藍海就將變成波濤洶涌的紅海。
(作者系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食品物流專業委員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