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文
通過對新形勢下大型國有礦山企業全面風險控制管理,將風險管理融入生產經營管理及經營業務的全過程,把握風險控制的關鍵風險“點”,以點帶面,不斷優化業務流程與風險管控,使全面風險管理成為企業的制動系統,有效規避和控制各類風險,實現企業生產經營持續健康發展。
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升級,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風險不斷加大。為有效規避和控制各類風險,江西大吉山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吉山鎢業”)結合自身特點,積極探索,通過全面風險控制管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大吉山鎢業結合自身實際,建立三級風險分類管理框架,并確立“風險管理”和“管理風險”兩大執行主體,以企業的各項業務流程為切入點,全面梳理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潛在風險點,對企業各類風險進行主動防范和管控,重點對關鍵業務風險“點”的管理和突破,以點帶面,擴大企業整體風險“面”的有效管控,積極打造全面風險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內部控制評價系統,將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深植于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全過程,使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成為企業經營的制動系統,推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1.“控制性—適用性—業務式”的三級風險分類管理框架
全面梳理企業的可控和不可控風險,將可控風險進一步劃分為戰略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法律風險、財務風險和運營操作風險等,結合國有礦山業務特色細劃為業務式風險,形成“控制性—適用性—業務式”三級風險分類管理框架。
2.三級風險管理組織體系
成立全面風險管理委員會為“風險管理”層,下設風險管理工作組,即“管理風險”層,下屬單位和職能部室主要負責人是業務風險控制的第一責任人,對“風險管理”層負責;內部審計具體負責監督、評價工作,形成風險管理的第三道防線。
3.以業務流程為切入點,主動查找關鍵風險“點”
風險管理的關鍵是將風險管理的理念、方法等有效植入各項業務流程中,通過推行風險管控流程,把風險管控嵌入生產經營管理每一個環節。大吉山鎢業根據企業特點,首先采取“自己找、群眾提、互相查、組織評”的方法,圍繞“外部環境、制度機制、業務流程、崗位職責”四個方面,全面查找和識別關鍵環節和重點崗位存在的風險點,并由業務層、專業人員和審計監察人員組成的質量評估小組進行再評估;對評估后的風險點按照發生的概率大小、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進行風險分析和等級劃分,建立風險信息檔案,確定風險崗位,明確責任人、責任風險和標準要求,制定具體的業務風險防控措施及相應規章制度,確立業務流程和執行標準,形成了“以崗位為點、以程序為線、以制度為面”的業務風險防控機制。
4.采取積極措施防控關鍵風險“點”
——企業發展風險
以全面預算管理為載體,合理分解中長期規劃,將各級組織全面納入預算執行主體,逐年編制預算,細化季度、月度指標,層層落實責任,實行“紅、黃、藍”三色動態預警,實時修正目標執行偏差,按月對預算目標執行進行配套考核,切實做到“無預算勿行動,無預算勿開支”,使全面預算充分發揮戰略導向和激勵作用,避免偏離企業發展目標的風險。
——人才隊伍建設風險
通過“外聘內培”擴充隊伍,改善用工結構,提升核心競爭力。圍繞“招得進、用得好、留得住”的目標做好配套激勵機制。近幾年,大吉山鎢業先后招聘專業人員48人次及基層用工248人次,涉及地質、測量、采礦、機械、環保、基建等各個專業,專業人才隊伍和基層用工結構得到充實。積極“內培”,通過與有專業優勢的大專院校合作,“定向培養”專業人才,按照實戰要求培養,建立現場培訓基地,定期到企業現場實習,使其畢業后快速有效服務于礦山。同時,對有基層作業基礎、符合條件的礦山特色管理人員選送到特色院校“脫產培訓”,打造一支礦山特色專業管理團隊,切實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安全環保風險
作為礦山井下開采企業,面對內、外部日益嚴峻的安全環保形勢,始終把“安全生產”作為第一要務,高壓傳遞,強化監督管理體制,不斷完善檢查類型、檢查密度和檢查層次,引進井下跟蹤識別系統,優化安全管理流程,確保安全生產不留死角。以人為本,深化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使員工完全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轉變,落實“安全文化、安全法規、安全責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的五位一體建設,使企業安全管理變被動為主動。
——經濟合同管理風險
針對市場經濟過程中出現的合同多樣化、規范化、法律化的特點和要求,及時評估合同的合法性、執行性、抗風險性等,實施系統防御:一是明確職責,規范流程,完善崗位稽核制度;二是設置專門機構和專職人員歸口管理;三是實行聯合會簽,外聘律師,內培企業法律顧問;四是實行動態監管,定期評估合同執行情況;五是運用信息化手段構建平臺,建立循環反饋機制;五是由內部審計進行全程監督和后評價;六是完善法制建設,落實企業重要決策、合同、制度的全面法律審核。
5.由“點”到“面”實行全覆蓋,培育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總結關鍵風險點的管控成果,在于實施“一把手”風險管理工程,以“內控評價”為手段、以點帶面,全面梳理業務流程,查找、整改制度設計和執行缺陷;對接“信息化”建設,完善風險報告和管控機制,培育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一把手”工程:堅持把全面風控管理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通過定義“風險管理年”,實施“三個一工程”,即構建一套機構、形成一套機制、完善一套制度,建立健全了風控組織和機制;開展“三個一活動”,即一次警示教育、一次培訓考試、一次自查互查為內容,進行了全方位、多層次的風險管理文化宣傳和系統建設,積極打造“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風險防范意識,精心培育“防范風險人人有責”的風險管理文化。
“內控評價”:根據實際成果,及時更新內部控制標準。按照“制訂內控評價計劃—落實內部控制標準—開展內控評價及缺陷整改”三個階段實施系統評價工程,建立單位、部門聯動機制,融合推進規范化和精益化業務流程,使內部控制標準與業務操作融為一體。同時配套實施內控審計監督和評價,及時有效地推動評價工作的落實與標準的改進。通過評價,大吉山鎢業先后認定缺陷涉及8個章節的業務流程、15個子流程控制標準和操作規程172項。
“有效整改”:及時對“內部控制的設計和執行缺陷”進行整改。一是將內控“設計缺陷”的整改作為制度修訂的切入點,改進制度設計和操作流程,消除內控設計缺陷;二是將內控“執行缺陷”的整改作為提高制度執行力手段,強化制度執行和流程剛性,達到整改內控執行缺陷的目的。2013年的內控缺陷整改階段,大吉山鎢業全面開展了制度修訂與匯編工作,共匯編15個大類221個制度,其中保留制度118個,修改及合并制度66個,新增制度37個,廢止了制度12個,形成了較健全的內控制度體系及風控制度保障,推進了“依法治企”的步伐。
“對接兩化建設”:有效的風險管控體系必須對接信息化和系統化建設。充分利用專業風險管理軟件,設置監控指標,對專項風險實施信息化在線監控和報告。在此基礎上,每年進行風險專項預算、全面風險管理評估、內控自評價及審計監督評價,逐步構建監控、預警、評估和監督的系統風險管理機制和報告體系,規范了風險管理工具,提高了全員的風險責任意識,提升了企業的整體風險管理實力和水平。
通過推行全面風險控制管理的應用,大吉山鎢業已實現了由線性觀向情景觀轉變、由靜態觀向動態觀轉變、由長周期向短周期轉變的發展戰略制定。通過創新風險控制管理,優化業務流程與風險管控,全過程實行規范化、標準化、精益化管理,給企業各項業務注入了新的活力,使風險控制成為了全員的自發意識和自覺行動,形成了“人人講風險,人人控風險”的良好格局,構筑了符合礦山行業特色的全面風險管控體系,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式的防火墻,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潛在效益,為企業規避風險,實現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企業經濟運行風險大為改觀,效益質量不斷攀升,連續3年實現了“工亡、重大設備、環境污染”事故零的目標,并通過了江西省企業清潔生產審核,獲得江西省安監局“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單位認證,被納入國土資源部“贛南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單位和綠色礦山試點單位。中
參考文獻:
1.企業全面風險管理輔導手冊/中央企業管理提升活動領導小組主編.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5.
2.黃波蘭.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的整合流程研究[J].中國內部審計,2014(10).
3. 張利國 楊子皎.戰略管理:從目標管理邁向過程管理[J].企業管理,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