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樹
摘 要:顯微熒光檢驗法是顯微檢驗的一個重要角度,由于缺少基礎性研究,這一方法在文件檢驗中的運用并不廣泛。著重考慮曝光時間這一因素,以蓋印材料的熒光特性為觀察角度,運用顯微熒光檢驗法對大量常用蓋印材料進行系統、全面的觀察和研究。研究表明,絕大部分蓋印材料可被激發出熒光,每種蓋印材料的熒光特性都有各自的規律性特點。
關鍵詞:顯微熒光檢驗法;熒光特性;蓋印材料;曝光時間
中圖分類號:D918.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24-0019-02
1 顯微熒光檢驗法的重要性
在文件檢驗領域,對蓋印材料的檢驗歷來是印章印文檢驗和朱墨時序檢驗的重要內容之一。當今常用的蓋印材料主要包括原子印油、光敏印油、油性印臺、水性印臺、工藝印泥和傳統印泥。由于蓋印材料的種類繁多且配方、成分較為復雜,單一的檢驗方法已不能完全滿足檢案需求。
顯微熒光檢驗法具有不破壞檢材、清晰直觀等優點,同時對普通顯微檢驗法中難以觀察到的印文色料的微觀分布狀態具有明顯的檢驗效果。顯微熒光檢驗法可以作為普通顯微檢驗法有效的補充檢驗手段。運用顯微熒光檢驗法對大量常用蓋印材料進行全面、基礎的檢測是運用熒光檢驗法進行印章印文檢驗和朱墨時序檢驗的必要基礎。
2 實驗儀器和材料
實驗儀器為德國ZEISS光學體視顯微鏡。
實驗所用材料為原子印油30種、光敏印油12種,油性印臺7種、水性印臺8種,工藝印泥6種、傳統印泥6種。
3 顯微熒光檢驗法的理論依據
構成物質的分子中存在電子,一般情況下,電子總處在能量最低的能級,即基態。基態電子吸收能量躍遷到較高能級的過程被稱為“激發”,處于激發態的電子不穩定,具有躍遷回到基態、伴隨釋放能量的趨勢。當電子以輻射方式躍遷時,能量會轉化為相應波長的光;當電子以輻射方式躍遷回到基態時會發射熒光。
4 曝光時間對顯微熒光觀察的影響
計算機通過AxioVision軟件同顯微鏡聯接。AxioVision軟件的圖像處理和拍攝功能中自動曝光的原理為:在自動曝光的狀態下,顯微鏡根據自身的測光系統測算被攝畫面的曝光值,然后自動調節影響曝光的設置和參數,以保證被拍攝圖片畫面的每個細節部分的曝光都是正常的。無論是需要觀察的部分,還是其他無用的背景部分,都不會出現過度曝光的情況。這就導致在自動曝光的狀態下,有時觀察到客體的顯微特征反應不明顯,有時甚至會出現為保證背景畫面的正常曝光,而造成需觀察部分畫面曝光不足的尷尬情況。所以,要想拍攝特征反應明顯且清晰的圖片,有時需要手動調節曝光時間。
觀察表明,增加曝光時間可以增強顯微熒光圖像的熒光強度,熒光顏色也會發生規律性變化。以熒光特性強的蓋印材料為例,具體變化為:熒光強度由弱變強;熒光顏色由紅色依次變為熒紅色、紅黃混合、熒黃色;邊緣由無熒光變為出現紅色熒光。
手動增加曝光時間,增強蓋印材料顯現的熒光強度,設定熒光強度達到最大程度的曝光時間為極限曝光時間。熒光特性一般和熒光特性較弱的蓋印材料在6.4 s時達到極限曝光時間。由于每種蓋印材料的熒光特性不同,其自動曝光時間和極限曝光時間也不同。按照熒光特性由強到弱,自動曝光時間最短為16 ms,最長為2.87 s;極限曝光時間最短為200 ms、最長為6.4 s
5 顯微熒光檢驗法的具體運用
設定蓋印材料在自動曝光時呈現的狀態為“初始形態”,在極限曝光時呈現的狀態為“最終形態”。
每種蓋印材料的“初始形態”較相似,所反映出的熒光強度差別非常小。除24號原子印油呈黑色外,其余蓋印材料均可被激發出紅色熒光。總體而言,蓋印材料的覆蓋性較好,光澤度一般,色澤鮮艷,質地均勻。
蓋印材料的“最終形態”是該種蓋印材料熒光顯現最為充分的狀態,按照蓋印材料由強到弱的熒光特性,“最終形態”的熒光顏色依次為熒黃色,紅、黃色共存、熒紅色三種,“最終形態”的熒光強度和光澤度也是由強到弱。
通過實驗觀察,自動曝光時間與“最終形態”的熒光強度和顏色有著必然的聯系——自動曝光時間小于400 ms的蓋印材料均可被激發出強烈的熒光,其“最終形態”表現為強烈的黃色熒光;自動曝光時間介于400 ms~1 s的蓋印材料均可被激發出較強烈的熒光,其“最終形態”表現為紅、黃兩色共存的熒光;自動曝光時間大于1 s的蓋印材料被激發出的熒光強度一般,其“最終形態”表現為紅色熒光。
6 分析和總結
接受檢測的油性印臺、工藝印泥和傳統印泥的自動曝光時間均小于400 ms。自動曝光時間均相對較短且較穩定。延長曝光時間,均可顯現強烈的黃色熒光。在接受檢測的30種原子印油中,26種可顯現強烈熒光,3種顯現較強烈熒光。在接受檢測的12種光敏印油中,三種“最終形態”均有出現,但絕大多數可呈現強烈熒光和較強烈熒光。自動曝光時間最短為16 ms,是接受本次檢測的所有蓋印材料中自動曝光時間最短的。在接受觀察的8種水性印臺中,僅有3種可呈現強烈熒光、較強烈熒光,原因可能為水性印臺所使用的水性染料、水性顏料不易被激發出強烈熒光。
參考文獻
[1]余紫崗.印泥與原子印油的耐久性[J].檔案學通訊,1997(2):65-67.
[2]楊旭,施少培,徐徹等.熒光檢驗法在朱墨時序鑒定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司法鑒定,2014(5):52-58.
[3]劉崇華.光譜分析儀器使用與維護[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