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應標
摘 要:隨著能源問題和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發展低碳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了社會發展的目標,而開發清潔的可再生能源也已經成為了世界各國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由于光伏并網發電系統具有高環保、低噪聲、適用范圍廣等優點,所以,備受社會各界的青睞。主要研究了微網太陽能發電系統中諧波的治理方法,用以提高電網的電能質量。
關鍵詞:微電網;太陽能;諧波;發電系統
中圖分類號:TM7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24-0072-02
在全球能源危機日漸加重的今天,為了滿足經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不斷緩解能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等造成的巨大壓力,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光伏、風力等經濟、高效的綠色再生能源的發展。其中,太陽能發電不僅具有清潔、無污染、運行壽命長等特點,還具備了分布和應用范圍廣、資源充足等優勢,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給人們帶來更多利益的同時,電網也受到了諧波的污染,嚴重影響了電網的安全運行。
1 諧波產生原因分析
1.1 變流器產生的諧波
在光伏并網發電技術中,大量的電力電子裝置是產生諧波的主要來源,而諧波的產生會嚴重影響光伏發電并網。其中,逆變器和整流器等電子裝置的運用,很容易產生大量的諧波和三項不平衡電流。在微電網并網中,控制輸入信號、轉換信號的頻率幅值是變流器的工作流程,圖1為具體的工作原理。
1.2 負載系統產生的諧波
在電力系統中,負載在其工作過程中具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按照電力系統負載的特質,可將其分為線性負載和非線性負載。所謂“線性負載”,是指隨著電壓或電流的變化而不改變參數的負載,一般來說,其表現形式為正弦波;而隨著電壓或電流變化而改變參數的負載被稱為非線性負載,非正弦波是其表現形式。要想讓以工頻正弦電源為供電方式的系統不存在諧波,其前提是線性負載要占據整個系統,假如非線性負載出現在該系統中,就會導致電壓或電流發生畸變,那么,系統就會被諧波污染。一般來說,非線性負載使用的越多,系統被諧波污染的情況就越嚴重,二者之間成正比例關系。
2 抑制諧波的方法
消除電網諧波不僅能夠滿足客戶的需求,還能保證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和經濟性。當前,抑制諧波主要采取以下兩種方法:①主動型。它是指改造和設計電力電子設備,避免產生諧波,同時,要保持設備的單位功率因數,以降低系統的諧波注入量。
②被動型。該方法適用于各種諧波源,其原理是利用安裝在諧波源位置的諧波補償設備補償諧波。其中,無源濾波器的應用最廣泛。目前,廣大科技工作者越來越重視有源濾波和靜止無功補償等裝置的設計和開發,并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1 主動治理諧波的方法
2.1.1 多重化技術
聯合使用多個變流器,應用多重化技術,疊加處理產生的多個方波,避免低頻諧波產生,從而使階梯波達到近似于正弦波的效果。但是,很少使用該裝置的原因在于其結構過于復雜,而且成本較高。
2.1.2 脈寬調制技術(PWM)
對只有幾百千伏安的中小功率設備而言,對它的控制可使用PWM或SVPWM等先進技術。調高變流器的諧波頻率,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電網側電流的畸變率,進而產生與正弦波波形相似的波形。
2.1.3 多電平技術
電流型逆變器適合使用多電平變流技術。它利用的是疊加方波電流波形的方式,并且輸入的電流波形與正弦波極為相似,與電源、電壓同相位。而電壓型逆變器則不同,它采用的是相移多重化技術,把電感和交流電源連接在一起,將來自逆變器的方波電壓疊加在一起,使電網側逆變器產生的電壓波形與正弦波接近。
應用上述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諧波的含量,但是,仍然無法改變和完善整個電網的性能。因為一些電力電子裝置在工作時會產生一些高次諧波,所以,主動治理諧波的方法很少被采用。
2.2 被動治理諧波的方法
2.2.1 無源濾波裝置(PPF)
目前,抑制諧波的方法有很多,使用較多的是采用無源濾波裝置。它作為1組LC單調諧濾波器,是針對特定頻率設計的。將單調諧高通濾波器安裝在諧波源附近,能夠有效吸收諧波電流,也能夠補償無功功率。由于它結構簡單,而且設備投入少,所以,能有效提高運行和維護的安全性、經濟性。目前,該裝置已被廣泛應用于實際系統中。但是,無源濾波裝置的缺點也不容被忽視,具體有以下三點:①LC回路與電網阻抗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串聯,或出現并聯諧振的情況,進而放大了某次諧波分量,無法有效保證電網的供電質量。②濾波器無法消除非固定頻率的諧波。在設計諧振頻率時,需要考慮元件參數,而電網參數也會影響濾波的特性。因此,當電力系統的運行工況變化時,電網頻率和阻抗也會隨之改變,無法保證濾波的穩定性。③該裝置體積較大,所以,損耗也相對較大。
2.2.2 有源電力濾波裝置(APF)
該裝置能夠抑制諧波的產生,有效補償無功功率。與傳統LC濾波器相比,有源電力濾波裝置能夠補償大小和頻率都發生改變的諧波和無功電流,它是一種補償效果良好的諧波,是實現無功補償的理想裝置。與無源濾波裝置相比,其優勢較為明顯,具體包括:濾波效果不會隨著電網頻率和阻抗的變化而變化;與電網不會產生諧振現象,能有效抑制無源濾波器與系統之間的諧振;能夠以動態方式持續進行無功補償,特定次數諧波的補償方式靈活多樣;諧波補償不會受到負載諧波電流過大的影響,避免發生過載現象。但是,有源電力濾波裝置的缺點也十分明顯,它不僅建造和運行成本較高,而且補償單臺設備的容量也比較困難。
2.2.3 混合型有源電力濾波裝置
混合使用PPF和APF,前者主要補充含量較高、次數低的諧波和無功功率,而后者主要補償次數高的諧波電流。
3 諧波檢測方法的研究
在整個系統的運行過程中,如果諧波檢測環節無法準確檢測諧波電流,那么,補償諧波電流將沒有任何意義。以下是諧波檢測較常用的幾種方法。
3.1 基于模擬電路的諧波檢測方法
作為較早被使用的諧波檢測方法,模擬帶通濾波器能夠有效模擬電路,進而完成對諧波的檢測。但是,受濾波器中心頻率、元件參數和電壓頻率的限制,該方法很難取得理想的復頻特質和相頻特質的效果。
3.2 基于Fryze功率定義的檢測方法
基于Fryze功率定義的檢測方法是指在分解了負荷電流后,獲取到了與電壓波形分量不同的廣義無功電流。它以平均功率為基礎,對瞬間產生的有功電流進行積分再運算,因此,會造成延時,導致獲得的數據不準確。
3.3 基于傅氏變換FFT的諧波檢測方法
該方法精準度高,且功能全面。它是將檢測到的諧波信號通過快速傅立葉變換算法分解,從而獲得各次諧波幅值和相位系數的分量,由此可得各諧波的數學表達式。該方法不僅適用范圍大,而且簡單、便捷。
3.4 基于小波變換的諧波檢測方法
所謂“基于小波變換的諧波檢測方法”,就是指有效信息的提取和細化分析,它需要通過伸縮和平移函數或信號等運算,依靠時間和頻率不斷的局域變化來完成。該方法不僅被應用于力學、信號分析、圖像識別等方面,而且在故障診斷、計算機視覺等諸多領域,小波變換也已獲得了多項重要的應用成果。
4 結論
本文闡述了光伏發電和諧波抑制的概念、特點,研究了微電網中的光伏發電系統,并深入分析了微電網中的諧波影響電網諧波的原因,同時,也提出了抑制諧波和檢測諧波的方法,這對太陽能發電系統的諧波治理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羅安,吳傳平,彭雙劍.諧波治理技術現狀及其發展[J].大功率變流技術,2011(6).
[2]馮垛生,宋金蓮,趙慧,等.太陽能發電原理與應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編輯:白潔〕
摘 要:隨著能源問題和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發展低碳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了社會發展的目標,而開發清潔的可再生能源也已經成為了世界各國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由于光伏并網發電系統具有高環保、低噪聲、適用范圍廣等優點,所以,備受社會各界的青睞。主要研究了微網太陽能發電系統中諧波的治理方法,用以提高電網的電能質量。
關鍵詞:微電網;太陽能;諧波;發電系統
中圖分類號:TM7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24-0072-02
在全球能源危機日漸加重的今天,為了滿足經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不斷緩解能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等造成的巨大壓力,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光伏、風力等經濟、高效的綠色再生能源的發展。其中,太陽能發電不僅具有清潔、無污染、運行壽命長等特點,還具備了分布和應用范圍廣、資源充足等優勢,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給人們帶來更多利益的同時,電網也受到了諧波的污染,嚴重影響了電網的安全運行。
1 諧波產生原因分析
1.1 變流器產生的諧波
在光伏并網發電技術中,大量的電力電子裝置是產生諧波的主要來源,而諧波的產生會嚴重影響光伏發電并網。其中,逆變器和整流器等電子裝置的運用,很容易產生大量的諧波和三項不平衡電流。在微電網并網中,控制輸入信號、轉換信號的頻率幅值是變流器的工作流程,圖1為具體的工作原理。
1.2 負載系統產生的諧波
在電力系統中,負載在其工作過程中具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按照電力系統負載的特質,可將其分為線性負載和非線性負載。所謂“線性負載”,是指隨著電壓或電流的變化而不改變參數的負載,一般來說,其表現形式為正弦波;而隨著電壓或電流變化而改變參數的負載被稱為非線性負載,非正弦波是其表現形式。要想讓以工頻正弦電源為供電方式的系統不存在諧波,其前提是線性負載要占據整個系統,假如非線性負載出現在該系統中,就會導致電壓或電流發生畸變,那么,系統就會被諧波污染。一般來說,非線性負載使用的越多,系統被諧波污染的情況就越嚴重,二者之間成正比例關系。
2 抑制諧波的方法
消除電網諧波不僅能夠滿足客戶的需求,還能保證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和經濟性。當前,抑制諧波主要采取以下兩種方法:①主動型。它是指改造和設計電力電子設備,避免產生諧波,同時,要保持設備的單位功率因數,以降低系統的諧波注入量。
②被動型。該方法適用于各種諧波源,其原理是利用安裝在諧波源位置的諧波補償設備補償諧波。其中,無源濾波器的應用最廣泛。目前,廣大科技工作者越來越重視有源濾波和靜止無功補償等裝置的設計和開發,并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1 主動治理諧波的方法
2.1.1 多重化技術
聯合使用多個變流器,應用多重化技術,疊加處理產生的多個方波,避免低頻諧波產生,從而使階梯波達到近似于正弦波的效果。但是,很少使用該裝置的原因在于其結構過于復雜,而且成本較高。
2.1.2 脈寬調制技術(PWM)
對只有幾百千伏安的中小功率設備而言,對它的控制可使用PWM或SVPWM等先進技術。調高變流器的諧波頻率,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電網側電流的畸變率,進而產生與正弦波波形相似的波形。
2.1.3 多電平技術
電流型逆變器適合使用多電平變流技術。它利用的是疊加方波電流波形的方式,并且輸入的電流波形與正弦波極為相似,與電源、電壓同相位。而電壓型逆變器則不同,它采用的是相移多重化技術,把電感和交流電源連接在一起,將來自逆變器的方波電壓疊加在一起,使電網側逆變器產生的電壓波形與正弦波接近。
應用上述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諧波的含量,但是,仍然無法改變和完善整個電網的性能。因為一些電力電子裝置在工作時會產生一些高次諧波,所以,主動治理諧波的方法很少被采用。
2.2 被動治理諧波的方法
2.2.1 無源濾波裝置(PPF)
目前,抑制諧波的方法有很多,使用較多的是采用無源濾波裝置。它作為1組LC單調諧濾波器,是針對特定頻率設計的。將單調諧高通濾波器安裝在諧波源附近,能夠有效吸收諧波電流,也能夠補償無功功率。由于它結構簡單,而且設備投入少,所以,能有效提高運行和維護的安全性、經濟性。目前,該裝置已被廣泛應用于實際系統中。但是,無源濾波裝置的缺點也不容被忽視,具體有以下三點:①LC回路與電網阻抗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串聯,或出現并聯諧振的情況,進而放大了某次諧波分量,無法有效保證電網的供電質量。②濾波器無法消除非固定頻率的諧波。在設計諧振頻率時,需要考慮元件參數,而電網參數也會影響濾波的特性。因此,當電力系統的運行工況變化時,電網頻率和阻抗也會隨之改變,無法保證濾波的穩定性。③該裝置體積較大,所以,損耗也相對較大。
2.2.2 有源電力濾波裝置(APF)
該裝置能夠抑制諧波的產生,有效補償無功功率。與傳統LC濾波器相比,有源電力濾波裝置能夠補償大小和頻率都發生改變的諧波和無功電流,它是一種補償效果良好的諧波,是實現無功補償的理想裝置。與無源濾波裝置相比,其優勢較為明顯,具體包括:濾波效果不會隨著電網頻率和阻抗的變化而變化;與電網不會產生諧振現象,能有效抑制無源濾波器與系統之間的諧振;能夠以動態方式持續進行無功補償,特定次數諧波的補償方式靈活多樣;諧波補償不會受到負載諧波電流過大的影響,避免發生過載現象。但是,有源電力濾波裝置的缺點也十分明顯,它不僅建造和運行成本較高,而且補償單臺設備的容量也比較困難。
2.2.3 混合型有源電力濾波裝置
混合使用PPF和APF,前者主要補充含量較高、次數低的諧波和無功功率,而后者主要補償次數高的諧波電流。
3 諧波檢測方法的研究
在整個系統的運行過程中,如果諧波檢測環節無法準確檢測諧波電流,那么,補償諧波電流將沒有任何意義。以下是諧波檢測較常用的幾種方法。
3.1 基于模擬電路的諧波檢測方法
作為較早被使用的諧波檢測方法,模擬帶通濾波器能夠有效模擬電路,進而完成對諧波的檢測。但是,受濾波器中心頻率、元件參數和電壓頻率的限制,該方法很難取得理想的復頻特質和相頻特質的效果。
3.2 基于Fryze功率定義的檢測方法
基于Fryze功率定義的檢測方法是指在分解了負荷電流后,獲取到了與電壓波形分量不同的廣義無功電流。它以平均功率為基礎,對瞬間產生的有功電流進行積分再運算,因此,會造成延時,導致獲得的數據不準確。
3.3 基于傅氏變換FFT的諧波檢測方法
該方法精準度高,且功能全面。它是將檢測到的諧波信號通過快速傅立葉變換算法分解,從而獲得各次諧波幅值和相位系數的分量,由此可得各諧波的數學表達式。該方法不僅適用范圍大,而且簡單、便捷。
3.4 基于小波變換的諧波檢測方法
所謂“基于小波變換的諧波檢測方法”,就是指有效信息的提取和細化分析,它需要通過伸縮和平移函數或信號等運算,依靠時間和頻率不斷的局域變化來完成。該方法不僅被應用于力學、信號分析、圖像識別等方面,而且在故障診斷、計算機視覺等諸多領域,小波變換也已獲得了多項重要的應用成果。
4 結論
本文闡述了光伏發電和諧波抑制的概念、特點,研究了微電網中的光伏發電系統,并深入分析了微電網中的諧波影響電網諧波的原因,同時,也提出了抑制諧波和檢測諧波的方法,這對太陽能發電系統的諧波治理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羅安,吳傳平,彭雙劍.諧波治理技術現狀及其發展[J].大功率變流技術,2011(6).
[2]馮垛生,宋金蓮,趙慧,等.太陽能發電原理與應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編輯:白潔〕
摘 要:隨著能源問題和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發展低碳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了社會發展的目標,而開發清潔的可再生能源也已經成為了世界各國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由于光伏并網發電系統具有高環保、低噪聲、適用范圍廣等優點,所以,備受社會各界的青睞。主要研究了微網太陽能發電系統中諧波的治理方法,用以提高電網的電能質量。
關鍵詞:微電網;太陽能;諧波;發電系統
中圖分類號:TM7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24-0072-02
在全球能源危機日漸加重的今天,為了滿足經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不斷緩解能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等造成的巨大壓力,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光伏、風力等經濟、高效的綠色再生能源的發展。其中,太陽能發電不僅具有清潔、無污染、運行壽命長等特點,還具備了分布和應用范圍廣、資源充足等優勢,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給人們帶來更多利益的同時,電網也受到了諧波的污染,嚴重影響了電網的安全運行。
1 諧波產生原因分析
1.1 變流器產生的諧波
在光伏并網發電技術中,大量的電力電子裝置是產生諧波的主要來源,而諧波的產生會嚴重影響光伏發電并網。其中,逆變器和整流器等電子裝置的運用,很容易產生大量的諧波和三項不平衡電流。在微電網并網中,控制輸入信號、轉換信號的頻率幅值是變流器的工作流程,圖1為具體的工作原理。
1.2 負載系統產生的諧波
在電力系統中,負載在其工作過程中具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按照電力系統負載的特質,可將其分為線性負載和非線性負載。所謂“線性負載”,是指隨著電壓或電流的變化而不改變參數的負載,一般來說,其表現形式為正弦波;而隨著電壓或電流變化而改變參數的負載被稱為非線性負載,非正弦波是其表現形式。要想讓以工頻正弦電源為供電方式的系統不存在諧波,其前提是線性負載要占據整個系統,假如非線性負載出現在該系統中,就會導致電壓或電流發生畸變,那么,系統就會被諧波污染。一般來說,非線性負載使用的越多,系統被諧波污染的情況就越嚴重,二者之間成正比例關系。
2 抑制諧波的方法
消除電網諧波不僅能夠滿足客戶的需求,還能保證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和經濟性。當前,抑制諧波主要采取以下兩種方法:①主動型。它是指改造和設計電力電子設備,避免產生諧波,同時,要保持設備的單位功率因數,以降低系統的諧波注入量。
②被動型。該方法適用于各種諧波源,其原理是利用安裝在諧波源位置的諧波補償設備補償諧波。其中,無源濾波器的應用最廣泛。目前,廣大科技工作者越來越重視有源濾波和靜止無功補償等裝置的設計和開發,并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1 主動治理諧波的方法
2.1.1 多重化技術
聯合使用多個變流器,應用多重化技術,疊加處理產生的多個方波,避免低頻諧波產生,從而使階梯波達到近似于正弦波的效果。但是,很少使用該裝置的原因在于其結構過于復雜,而且成本較高。
2.1.2 脈寬調制技術(PWM)
對只有幾百千伏安的中小功率設備而言,對它的控制可使用PWM或SVPWM等先進技術。調高變流器的諧波頻率,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電網側電流的畸變率,進而產生與正弦波波形相似的波形。
2.1.3 多電平技術
電流型逆變器適合使用多電平變流技術。它利用的是疊加方波電流波形的方式,并且輸入的電流波形與正弦波極為相似,與電源、電壓同相位。而電壓型逆變器則不同,它采用的是相移多重化技術,把電感和交流電源連接在一起,將來自逆變器的方波電壓疊加在一起,使電網側逆變器產生的電壓波形與正弦波接近。
應用上述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諧波的含量,但是,仍然無法改變和完善整個電網的性能。因為一些電力電子裝置在工作時會產生一些高次諧波,所以,主動治理諧波的方法很少被采用。
2.2 被動治理諧波的方法
2.2.1 無源濾波裝置(PPF)
目前,抑制諧波的方法有很多,使用較多的是采用無源濾波裝置。它作為1組LC單調諧濾波器,是針對特定頻率設計的。將單調諧高通濾波器安裝在諧波源附近,能夠有效吸收諧波電流,也能夠補償無功功率。由于它結構簡單,而且設備投入少,所以,能有效提高運行和維護的安全性、經濟性。目前,該裝置已被廣泛應用于實際系統中。但是,無源濾波裝置的缺點也不容被忽視,具體有以下三點:①LC回路與電網阻抗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串聯,或出現并聯諧振的情況,進而放大了某次諧波分量,無法有效保證電網的供電質量。②濾波器無法消除非固定頻率的諧波。在設計諧振頻率時,需要考慮元件參數,而電網參數也會影響濾波的特性。因此,當電力系統的運行工況變化時,電網頻率和阻抗也會隨之改變,無法保證濾波的穩定性。③該裝置體積較大,所以,損耗也相對較大。
2.2.2 有源電力濾波裝置(APF)
該裝置能夠抑制諧波的產生,有效補償無功功率。與傳統LC濾波器相比,有源電力濾波裝置能夠補償大小和頻率都發生改變的諧波和無功電流,它是一種補償效果良好的諧波,是實現無功補償的理想裝置。與無源濾波裝置相比,其優勢較為明顯,具體包括:濾波效果不會隨著電網頻率和阻抗的變化而變化;與電網不會產生諧振現象,能有效抑制無源濾波器與系統之間的諧振;能夠以動態方式持續進行無功補償,特定次數諧波的補償方式靈活多樣;諧波補償不會受到負載諧波電流過大的影響,避免發生過載現象。但是,有源電力濾波裝置的缺點也十分明顯,它不僅建造和運行成本較高,而且補償單臺設備的容量也比較困難。
2.2.3 混合型有源電力濾波裝置
混合使用PPF和APF,前者主要補充含量較高、次數低的諧波和無功功率,而后者主要補償次數高的諧波電流。
3 諧波檢測方法的研究
在整個系統的運行過程中,如果諧波檢測環節無法準確檢測諧波電流,那么,補償諧波電流將沒有任何意義。以下是諧波檢測較常用的幾種方法。
3.1 基于模擬電路的諧波檢測方法
作為較早被使用的諧波檢測方法,模擬帶通濾波器能夠有效模擬電路,進而完成對諧波的檢測。但是,受濾波器中心頻率、元件參數和電壓頻率的限制,該方法很難取得理想的復頻特質和相頻特質的效果。
3.2 基于Fryze功率定義的檢測方法
基于Fryze功率定義的檢測方法是指在分解了負荷電流后,獲取到了與電壓波形分量不同的廣義無功電流。它以平均功率為基礎,對瞬間產生的有功電流進行積分再運算,因此,會造成延時,導致獲得的數據不準確。
3.3 基于傅氏變換FFT的諧波檢測方法
該方法精準度高,且功能全面。它是將檢測到的諧波信號通過快速傅立葉變換算法分解,從而獲得各次諧波幅值和相位系數的分量,由此可得各諧波的數學表達式。該方法不僅適用范圍大,而且簡單、便捷。
3.4 基于小波變換的諧波檢測方法
所謂“基于小波變換的諧波檢測方法”,就是指有效信息的提取和細化分析,它需要通過伸縮和平移函數或信號等運算,依靠時間和頻率不斷的局域變化來完成。該方法不僅被應用于力學、信號分析、圖像識別等方面,而且在故障診斷、計算機視覺等諸多領域,小波變換也已獲得了多項重要的應用成果。
4 結論
本文闡述了光伏發電和諧波抑制的概念、特點,研究了微電網中的光伏發電系統,并深入分析了微電網中的諧波影響電網諧波的原因,同時,也提出了抑制諧波和檢測諧波的方法,這對太陽能發電系統的諧波治理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羅安,吳傳平,彭雙劍.諧波治理技術現狀及其發展[J].大功率變流技術,2011(6).
[2]馮垛生,宋金蓮,趙慧,等.太陽能發電原理與應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