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金礦淺孔留礦采礦法的優化改進探析

2015-01-20 17:25:19李坡
科技與創新 2014年24期

李坡

摘 要:我國經濟的發展帶動了金礦行業的發展,金礦淺孔留礦采礦法以其獨特的優勢廣泛應用于金礦開采過程中。淺孔留礦采礦法不僅采場結構簡單,施工工藝簡便,而且成本投入較少,通風條件好,特別適合開采厚度在(0.4~0.5)~(4~5)m范圍內的薄礦脈和急傾斜小礦體。

關鍵詞:淺孔留礦法;采場結構;同步回采;礦房

中圖分類號:TD8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24-0092-02

金礦淺孔留礦采礦法在金礦開采過程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但是也存在諸多不足,比如金礦漏斗放礦懸空卡漏事故時常發生、上盤圍巖脫落現象相對嚴重、礦石損失率和貧化率居高不。因此,有必要改進留礦采礦法,加強礦主回采,提高礦房礦石回采率。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結合具體的工程實例,首先講述了原有的采礦方法,總結了原有采礦方式的缺點,然后從礦體底部結構、采場結構、同步回采和民采空區處理措施等方面講述了改進措施,具有一定的實際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1 工程概述

某金礦工程位于廣東境內,受到斷裂帶控制形成導礦構造,并且派生出次級容礦構造。本礦體由較多大小不一的小礦體組成,單礦規模較小,而且延伸不大,整體呈現囊狀、楔狀,走向起伏波皺,金礦的厚度、品位變化系數大,礦體與周圍巖石界限模糊。金礦具體參數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金礦礦體傾角較大,能夠達到85°~90°,礦體整體比較規則,礦質調教相對簡單,因此,平行礦體可以采用淺孔留礦法開采。這種采礦方法簡化了底部結構,出礦、出渣簡單、方便,大大節約了采礦成本。本工程投入生產以來,實際生產能力達到220 t/d。

2 原有采礦方法

本工程礦石比較穩固,礦體中厚,而且巖石不具有自燃性和氧化性,因此,本工程可以采用普通的淺孔留礦法開采。礦體長度達到30~45 m,高度達到20~25 m,整體沿傾向掘進,并且做好通風。淺孔留礦法將礦體分為礦塊,又將礦塊分為礦

房和礦主進行二次回采。礦房回采是自上而下分層進行的,將崩落的礦石每次放出1/2,將剩余的礦石作為繼續開采的工作臺存儲在礦房中。

在具體的采礦過程中,這種采礦方法存在諸多缺點,影響了采礦效率,而且造成過多不必要的浪費。由于礦體早期被礦民開采破壞,因此極易出現天井塌落事故,嚴重威脅到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傳統淺孔留礦法使用人工漏斗放礦,難度較大,影響礦房出礦,且頂、底礦柱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收回或者直接遺棄。

3 具體的改進措施

3.1 礦體底部結構改進

勘測人員和技術人員經過實地勘測和交流,分析了礦體的破壞程度和礦體品位等特點,針對原有開采方法的缺點,首先對礦體底部結構進行了改造。本工程原有采礦布置圖如圖1所示。

如圖1所示,根據礦體特點,廢除原有礦房漏斗放礦方式,采用多進路布置礦房的方式,在礦脈巷道布置平底結構。礦體第一分層回采按照礦脈厚度直接挑頂回采,第二分層在礦房平整后開采,以此類推。進行全方位的開采。如果開采過程中金礦礦體走向或礦體品位發生變化,可以在礦體內部保留部分礦柱,減少礦體貧化,以保證安全開采。

3.2 礦體同步回采的改進

原有的金礦開采方法將礦房和間柱分開開采,造成開采流程滯后、工期延長,工作空間狹窄,工序繁雜,而且只有一個安全出口,散落的礦石造成了礦產浪費。礦體同步回采示意圖如圖2所示。

如圖2所示,金礦303礦房、26線間柱、24線間柱均采用準切割方式,調整相關工序同步施工,天井內部垂直高度45 m,斷面規格1.5 m×1.5 m。聯絡道天井按照對稱方式布置,長度5.0 m,斷面規格1.3 m×1.3 m。24線間柱礦石儲量3 200 t,301礦塊高度達30 m,26線間柱礦石儲量3 400 t,305礦塊高度達32 m。比較相關上盤暴露面積,得出303礦房、26線間柱、24線間柱可以同步開采,但是開采過程中要注意安置通風設施,可縮短回采時間,提高回采效率。

同步回采采用7655手持式鑿巖機呈階梯狀方式推進,爆破炸藥為巖石硝銨炸藥,爆破崩落的巖石在重力作用下進入礦房,出礦分為三步:回采出礦→限量出礦→大量出礦。回采出礦作為第一階段,出礦量要小于落礦量的1/3,作業面要有1.5 m左右的操作空間;限量出礦要等兩側臨礦采完之后才能進行,每個出礦進路出礦量依次遞減;大量出礦是在相鄰采場工作完全結束之后進行,要保證出礦正常有序。

3.3 采場聯絡道的改進

金礦303礦房、26線間柱、24線間柱采用同步回采方式,但是造成26線天井東側的聯絡通道失去了聯絡作用,天井之間失去了風壓差造成通風困難。經過分析研究,需要對聯絡通道進行改進,即主要采用采場天井脈內布設和脈外下盤布設兩種方式。其中,脈外下盤布設圖如圖3所示。

如圖3所示,脈外下盤布設分為脈外、脈內兩部分,而且只在聯絡道一側布置,脈內聯絡道的變化與礦體回采順序一致,這樣不僅能夠實現礦房和東側間柱的同步回采,而且回采工程量不變。脈內天井回采過程中,始終保持采礦與上中段回風港直接聯通,避免因礦石填埋而造成堵死的情況。

3.4 工作面的通風改進

工作面通風要保證空氣新鮮,整個通風順序為:運輸平巷→穿脈巷道→脈外天井→采場聯絡道→采場→回采工作面.新鮮空氣經過回采工作面之后變為污風,然后經過順路天井、上部回風巷排出。

3.5 民采空區處理措施

工程中民采空區對整個礦體造成了重大的危害,其破壞面積達100 m2,所以改進民采空區處理措施具有重要作用。具體措施有:①實地測量民空采區,并且進行記錄備份(破壞程度、殘礦、礦柱);②利用已有硐路修正民采硐路,減少開采工程量;③派遣專業隊伍對民空采區頂板和周圍巖石進行安全處理,回收殘礦和礦柱,并且對采空區進行必要的填充,填充到工作臺的高度,為回采工作做足準備。

4 淺孔留礦采礦改進后的優點

通過對上述各方面的改進,采礦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改進后,相關測量單位通過對金礦實地勘測,對礦體產狀和傾角有了大致的了解,以進路出礦替代傳統的漏斗放礦,杜絕了懸空卡漏事故的發生,提高了工班效率。所采取的布設脈外天井方式,不僅降低了天井坍塌造成礦石回收難的問題,而且保證了生產安全,提高了通風效率。采用平底結構直接刷礦開采,能夠準確控制礦體邊界,將每次開采高度控制在1.5 m左右,并且根據礦體形狀、邊界和品位可以靈活掌握現場實際情況,做到統籌兼顧、未雨綢繆,保證了開采安全。

5 結束語

綜合上述,金礦淺孔留礦采礦法因其獨特的優勢被廣泛應用于金礦開采中,但該方法也存在諸多不足。對礦體底部結構、同步回采、聯絡道、工作面通風、民采空區等方面進行改進后,大大提高了采礦效率。筆者堅信隨著新技術和新工藝的不斷涌現,新的采礦方式必將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王龔明,任鳳玉.群采破壞礦山露天轉井下銜接問題研究與實踐[J].采礦技術,2013(16):11-12.

[2]耿立鋒.某銀金礦留礦采礦法的優化改進[J].采礦技術,2011(11):24-25.

[3]王俊虎.淺析露天轉地下開采技術[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8):151.

〔編輯:劉曉芳〕

摘 要:我國經濟的發展帶動了金礦行業的發展,金礦淺孔留礦采礦法以其獨特的優勢廣泛應用于金礦開采過程中。淺孔留礦采礦法不僅采場結構簡單,施工工藝簡便,而且成本投入較少,通風條件好,特別適合開采厚度在(0.4~0.5)~(4~5)m范圍內的薄礦脈和急傾斜小礦體。

關鍵詞:淺孔留礦法;采場結構;同步回采;礦房

中圖分類號:TD8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24-0092-02

金礦淺孔留礦采礦法在金礦開采過程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但是也存在諸多不足,比如金礦漏斗放礦懸空卡漏事故時常發生、上盤圍巖脫落現象相對嚴重、礦石損失率和貧化率居高不。因此,有必要改進留礦采礦法,加強礦主回采,提高礦房礦石回采率。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結合具體的工程實例,首先講述了原有的采礦方法,總結了原有采礦方式的缺點,然后從礦體底部結構、采場結構、同步回采和民采空區處理措施等方面講述了改進措施,具有一定的實際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1 工程概述

某金礦工程位于廣東境內,受到斷裂帶控制形成導礦構造,并且派生出次級容礦構造。本礦體由較多大小不一的小礦體組成,單礦規模較小,而且延伸不大,整體呈現囊狀、楔狀,走向起伏波皺,金礦的厚度、品位變化系數大,礦體與周圍巖石界限模糊。金礦具體參數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金礦礦體傾角較大,能夠達到85°~90°,礦體整體比較規則,礦質調教相對簡單,因此,平行礦體可以采用淺孔留礦法開采。這種采礦方法簡化了底部結構,出礦、出渣簡單、方便,大大節約了采礦成本。本工程投入生產以來,實際生產能力達到220 t/d。

2 原有采礦方法

本工程礦石比較穩固,礦體中厚,而且巖石不具有自燃性和氧化性,因此,本工程可以采用普通的淺孔留礦法開采。礦體長度達到30~45 m,高度達到20~25 m,整體沿傾向掘進,并且做好通風。淺孔留礦法將礦體分為礦塊,又將礦塊分為礦

房和礦主進行二次回采。礦房回采是自上而下分層進行的,將崩落的礦石每次放出1/2,將剩余的礦石作為繼續開采的工作臺存儲在礦房中。

在具體的采礦過程中,這種采礦方法存在諸多缺點,影響了采礦效率,而且造成過多不必要的浪費。由于礦體早期被礦民開采破壞,因此極易出現天井塌落事故,嚴重威脅到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傳統淺孔留礦法使用人工漏斗放礦,難度較大,影響礦房出礦,且頂、底礦柱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收回或者直接遺棄。

3 具體的改進措施

3.1 礦體底部結構改進

勘測人員和技術人員經過實地勘測和交流,分析了礦體的破壞程度和礦體品位等特點,針對原有開采方法的缺點,首先對礦體底部結構進行了改造。本工程原有采礦布置圖如圖1所示。

如圖1所示,根據礦體特點,廢除原有礦房漏斗放礦方式,采用多進路布置礦房的方式,在礦脈巷道布置平底結構。礦體第一分層回采按照礦脈厚度直接挑頂回采,第二分層在礦房平整后開采,以此類推。進行全方位的開采。如果開采過程中金礦礦體走向或礦體品位發生變化,可以在礦體內部保留部分礦柱,減少礦體貧化,以保證安全開采。

3.2 礦體同步回采的改進

原有的金礦開采方法將礦房和間柱分開開采,造成開采流程滯后、工期延長,工作空間狹窄,工序繁雜,而且只有一個安全出口,散落的礦石造成了礦產浪費。礦體同步回采示意圖如圖2所示。

如圖2所示,金礦303礦房、26線間柱、24線間柱均采用準切割方式,調整相關工序同步施工,天井內部垂直高度45 m,斷面規格1.5 m×1.5 m。聯絡道天井按照對稱方式布置,長度5.0 m,斷面規格1.3 m×1.3 m。24線間柱礦石儲量3 200 t,301礦塊高度達30 m,26線間柱礦石儲量3 400 t,305礦塊高度達32 m。比較相關上盤暴露面積,得出303礦房、26線間柱、24線間柱可以同步開采,但是開采過程中要注意安置通風設施,可縮短回采時間,提高回采效率。

同步回采采用7655手持式鑿巖機呈階梯狀方式推進,爆破炸藥為巖石硝銨炸藥,爆破崩落的巖石在重力作用下進入礦房,出礦分為三步:回采出礦→限量出礦→大量出礦。回采出礦作為第一階段,出礦量要小于落礦量的1/3,作業面要有1.5 m左右的操作空間;限量出礦要等兩側臨礦采完之后才能進行,每個出礦進路出礦量依次遞減;大量出礦是在相鄰采場工作完全結束之后進行,要保證出礦正常有序。

3.3 采場聯絡道的改進

金礦303礦房、26線間柱、24線間柱采用同步回采方式,但是造成26線天井東側的聯絡通道失去了聯絡作用,天井之間失去了風壓差造成通風困難。經過分析研究,需要對聯絡通道進行改進,即主要采用采場天井脈內布設和脈外下盤布設兩種方式。其中,脈外下盤布設圖如圖3所示。

如圖3所示,脈外下盤布設分為脈外、脈內兩部分,而且只在聯絡道一側布置,脈內聯絡道的變化與礦體回采順序一致,這樣不僅能夠實現礦房和東側間柱的同步回采,而且回采工程量不變。脈內天井回采過程中,始終保持采礦與上中段回風港直接聯通,避免因礦石填埋而造成堵死的情況。

3.4 工作面的通風改進

工作面通風要保證空氣新鮮,整個通風順序為:運輸平巷→穿脈巷道→脈外天井→采場聯絡道→采場→回采工作面.新鮮空氣經過回采工作面之后變為污風,然后經過順路天井、上部回風巷排出。

3.5 民采空區處理措施

工程中民采空區對整個礦體造成了重大的危害,其破壞面積達100 m2,所以改進民采空區處理措施具有重要作用。具體措施有:①實地測量民空采區,并且進行記錄備份(破壞程度、殘礦、礦柱);②利用已有硐路修正民采硐路,減少開采工程量;③派遣專業隊伍對民空采區頂板和周圍巖石進行安全處理,回收殘礦和礦柱,并且對采空區進行必要的填充,填充到工作臺的高度,為回采工作做足準備。

4 淺孔留礦采礦改進后的優點

通過對上述各方面的改進,采礦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改進后,相關測量單位通過對金礦實地勘測,對礦體產狀和傾角有了大致的了解,以進路出礦替代傳統的漏斗放礦,杜絕了懸空卡漏事故的發生,提高了工班效率。所采取的布設脈外天井方式,不僅降低了天井坍塌造成礦石回收難的問題,而且保證了生產安全,提高了通風效率。采用平底結構直接刷礦開采,能夠準確控制礦體邊界,將每次開采高度控制在1.5 m左右,并且根據礦體形狀、邊界和品位可以靈活掌握現場實際情況,做到統籌兼顧、未雨綢繆,保證了開采安全。

5 結束語

綜合上述,金礦淺孔留礦采礦法因其獨特的優勢被廣泛應用于金礦開采中,但該方法也存在諸多不足。對礦體底部結構、同步回采、聯絡道、工作面通風、民采空區等方面進行改進后,大大提高了采礦效率。筆者堅信隨著新技術和新工藝的不斷涌現,新的采礦方式必將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王龔明,任鳳玉.群采破壞礦山露天轉井下銜接問題研究與實踐[J].采礦技術,2013(16):11-12.

[2]耿立鋒.某銀金礦留礦采礦法的優化改進[J].采礦技術,2011(11):24-25.

[3]王俊虎.淺析露天轉地下開采技術[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8):151.

〔編輯:劉曉芳〕

摘 要:我國經濟的發展帶動了金礦行業的發展,金礦淺孔留礦采礦法以其獨特的優勢廣泛應用于金礦開采過程中。淺孔留礦采礦法不僅采場結構簡單,施工工藝簡便,而且成本投入較少,通風條件好,特別適合開采厚度在(0.4~0.5)~(4~5)m范圍內的薄礦脈和急傾斜小礦體。

關鍵詞:淺孔留礦法;采場結構;同步回采;礦房

中圖分類號:TD8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24-0092-02

金礦淺孔留礦采礦法在金礦開采過程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但是也存在諸多不足,比如金礦漏斗放礦懸空卡漏事故時常發生、上盤圍巖脫落現象相對嚴重、礦石損失率和貧化率居高不。因此,有必要改進留礦采礦法,加強礦主回采,提高礦房礦石回采率。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結合具體的工程實例,首先講述了原有的采礦方法,總結了原有采礦方式的缺點,然后從礦體底部結構、采場結構、同步回采和民采空區處理措施等方面講述了改進措施,具有一定的實際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1 工程概述

某金礦工程位于廣東境內,受到斷裂帶控制形成導礦構造,并且派生出次級容礦構造。本礦體由較多大小不一的小礦體組成,單礦規模較小,而且延伸不大,整體呈現囊狀、楔狀,走向起伏波皺,金礦的厚度、品位變化系數大,礦體與周圍巖石界限模糊。金礦具體參數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金礦礦體傾角較大,能夠達到85°~90°,礦體整體比較規則,礦質調教相對簡單,因此,平行礦體可以采用淺孔留礦法開采。這種采礦方法簡化了底部結構,出礦、出渣簡單、方便,大大節約了采礦成本。本工程投入生產以來,實際生產能力達到220 t/d。

2 原有采礦方法

本工程礦石比較穩固,礦體中厚,而且巖石不具有自燃性和氧化性,因此,本工程可以采用普通的淺孔留礦法開采。礦體長度達到30~45 m,高度達到20~25 m,整體沿傾向掘進,并且做好通風。淺孔留礦法將礦體分為礦塊,又將礦塊分為礦

房和礦主進行二次回采。礦房回采是自上而下分層進行的,將崩落的礦石每次放出1/2,將剩余的礦石作為繼續開采的工作臺存儲在礦房中。

在具體的采礦過程中,這種采礦方法存在諸多缺點,影響了采礦效率,而且造成過多不必要的浪費。由于礦體早期被礦民開采破壞,因此極易出現天井塌落事故,嚴重威脅到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傳統淺孔留礦法使用人工漏斗放礦,難度較大,影響礦房出礦,且頂、底礦柱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收回或者直接遺棄。

3 具體的改進措施

3.1 礦體底部結構改進

勘測人員和技術人員經過實地勘測和交流,分析了礦體的破壞程度和礦體品位等特點,針對原有開采方法的缺點,首先對礦體底部結構進行了改造。本工程原有采礦布置圖如圖1所示。

如圖1所示,根據礦體特點,廢除原有礦房漏斗放礦方式,采用多進路布置礦房的方式,在礦脈巷道布置平底結構。礦體第一分層回采按照礦脈厚度直接挑頂回采,第二分層在礦房平整后開采,以此類推。進行全方位的開采。如果開采過程中金礦礦體走向或礦體品位發生變化,可以在礦體內部保留部分礦柱,減少礦體貧化,以保證安全開采。

3.2 礦體同步回采的改進

原有的金礦開采方法將礦房和間柱分開開采,造成開采流程滯后、工期延長,工作空間狹窄,工序繁雜,而且只有一個安全出口,散落的礦石造成了礦產浪費。礦體同步回采示意圖如圖2所示。

如圖2所示,金礦303礦房、26線間柱、24線間柱均采用準切割方式,調整相關工序同步施工,天井內部垂直高度45 m,斷面規格1.5 m×1.5 m。聯絡道天井按照對稱方式布置,長度5.0 m,斷面規格1.3 m×1.3 m。24線間柱礦石儲量3 200 t,301礦塊高度達30 m,26線間柱礦石儲量3 400 t,305礦塊高度達32 m。比較相關上盤暴露面積,得出303礦房、26線間柱、24線間柱可以同步開采,但是開采過程中要注意安置通風設施,可縮短回采時間,提高回采效率。

同步回采采用7655手持式鑿巖機呈階梯狀方式推進,爆破炸藥為巖石硝銨炸藥,爆破崩落的巖石在重力作用下進入礦房,出礦分為三步:回采出礦→限量出礦→大量出礦。回采出礦作為第一階段,出礦量要小于落礦量的1/3,作業面要有1.5 m左右的操作空間;限量出礦要等兩側臨礦采完之后才能進行,每個出礦進路出礦量依次遞減;大量出礦是在相鄰采場工作完全結束之后進行,要保證出礦正常有序。

3.3 采場聯絡道的改進

金礦303礦房、26線間柱、24線間柱采用同步回采方式,但是造成26線天井東側的聯絡通道失去了聯絡作用,天井之間失去了風壓差造成通風困難。經過分析研究,需要對聯絡通道進行改進,即主要采用采場天井脈內布設和脈外下盤布設兩種方式。其中,脈外下盤布設圖如圖3所示。

如圖3所示,脈外下盤布設分為脈外、脈內兩部分,而且只在聯絡道一側布置,脈內聯絡道的變化與礦體回采順序一致,這樣不僅能夠實現礦房和東側間柱的同步回采,而且回采工程量不變。脈內天井回采過程中,始終保持采礦與上中段回風港直接聯通,避免因礦石填埋而造成堵死的情況。

3.4 工作面的通風改進

工作面通風要保證空氣新鮮,整個通風順序為:運輸平巷→穿脈巷道→脈外天井→采場聯絡道→采場→回采工作面.新鮮空氣經過回采工作面之后變為污風,然后經過順路天井、上部回風巷排出。

3.5 民采空區處理措施

工程中民采空區對整個礦體造成了重大的危害,其破壞面積達100 m2,所以改進民采空區處理措施具有重要作用。具體措施有:①實地測量民空采區,并且進行記錄備份(破壞程度、殘礦、礦柱);②利用已有硐路修正民采硐路,減少開采工程量;③派遣專業隊伍對民空采區頂板和周圍巖石進行安全處理,回收殘礦和礦柱,并且對采空區進行必要的填充,填充到工作臺的高度,為回采工作做足準備。

4 淺孔留礦采礦改進后的優點

通過對上述各方面的改進,采礦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改進后,相關測量單位通過對金礦實地勘測,對礦體產狀和傾角有了大致的了解,以進路出礦替代傳統的漏斗放礦,杜絕了懸空卡漏事故的發生,提高了工班效率。所采取的布設脈外天井方式,不僅降低了天井坍塌造成礦石回收難的問題,而且保證了生產安全,提高了通風效率。采用平底結構直接刷礦開采,能夠準確控制礦體邊界,將每次開采高度控制在1.5 m左右,并且根據礦體形狀、邊界和品位可以靈活掌握現場實際情況,做到統籌兼顧、未雨綢繆,保證了開采安全。

5 結束語

綜合上述,金礦淺孔留礦采礦法因其獨特的優勢被廣泛應用于金礦開采中,但該方法也存在諸多不足。對礦體底部結構、同步回采、聯絡道、工作面通風、民采空區等方面進行改進后,大大提高了采礦效率。筆者堅信隨著新技術和新工藝的不斷涌現,新的采礦方式必將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王龔明,任鳳玉.群采破壞礦山露天轉井下銜接問題研究與實踐[J].采礦技術,2013(16):11-12.

[2]耿立鋒.某銀金礦留礦采礦法的優化改進[J].采礦技術,2011(11):24-25.

[3]王俊虎.淺析露天轉地下開采技術[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8):151.

〔編輯:劉曉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人www| 亚洲一区网站| 天堂亚洲网| 天堂av综合网|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欧美一级夜夜爽www|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亚洲永久色| 久久香蕉国产线| 天天爽免费视频| 天天干伊人| av色爱 天堂网| 国产精品七七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久久综合久久鬼| 亚洲人人视频| 伊人久综合| 毛片视频网|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欧美日韩午夜|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亚洲丝袜第一页| 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二区| 成人综合网址|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国产在线日本|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 欧美特黄一免在线观看| 91一级片|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日本在线亚洲| 色婷婷天天综合在线|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久久国语对白|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AV色爱天堂网|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香蕉伊思人视频|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啪啪国产视频|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理| 欧美成人一级|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 伊人网址在线| 全裸无码专区| 婷婷色狠狠干|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91激情视频| 国产黄色免费看|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av在线无码浏览| 高清大学生毛片一级|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