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東

生于黑龍江的趙長青當過兵、做過工、種過地,雖然他身上有著東北黑土地的淳厚樸實,以及松花江水奔騰般的激情,但若用“腹有詩書氣自華”來形容他,卻又恰到好處。
趙長青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分黨委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他是一位詩人,也是一名書法家。受父親影響,他少年時即習練書法。父親曾對他說,寫字是一個人的臉面,念書首先就要寫好字。這在趙長青幼小的心靈里,萌芽了一顆種子。
自2005年底開始,趙長青主持中國書協日常工作以來,更是勤奮耕耘,潛心鉆研,書法意境和感悟大有提升,現正進入較好的創作時期,后被中央文史館聘為書畫院研究員。兒時的書法夢想實現了,趙長青覺得很滿足,“一個人,能夠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趙長青以詩為其書法的內涵,將金石碑版之學滲入作品,在實踐上真正把詩、書熔為一爐,他的書法彌漫著詩人風骨、書卷之氣,可以說,書法是他詩情的外延,是線條之美、布局之美、意象之美、詩情之美。他的書法既有魏晉風韻,更含有一種淡泊寧靜、瀟灑自如的清逸之氣,總讓人聯想到初春的原野、習習的微風、潺潺的小溪、古拙蒼樸的幽松虬柏。這正是其所獨具的文化修養和詩人氣質決定的。正可謂:詩人風范壯書壇,豪氣凌霄逸韻長。
但無論是詩作還是書法作品,趙長青都是在倡導做人的道理,弘揚真善美。在他看來,藝術其實是通過其豐富的情感、神韻和意境,揭示生活的哲理,陶冶人們的性情,給人以美的享受,從而彰顯出藝術美的巨大感染力。
這樣的認識也無不體現在他的文藝管理思路上,身兼書協要職,趙長青多年從事文藝管理工作,熟悉文藝政策和理論,善于運用文藝規律開展工作,為書法藝術的普及、推動書法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書法,我覺得是一個神圣的殿堂,也是一個夢想。它是扎根于我們中華民族大地上的一條文化根脈。如何將我們的書法藝術發揚光大,如何讓它為國家建設做點貢獻,發揮一點作用,我覺得這是學習書法的人應該認真考慮的問題。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最主要的就是文化復興。文化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漢字和語言,因此,書法可以說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靈魂。”他說道。
“中國書法藝術是血脈、是國粹,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書法對提升國家話語權、提升文化軟實力有著重要的意義,應該走向世界,得到更多人的認知。”對于讓中國書法走出國門的想法,趙長青認為,應高度重視中國書法的組織機構建設,把書法篆刻作品作為文化外交禮品納入到國家采購計劃中,促進中國書法國際間區域化的傳播。
“在書法藝術的領域里,一定要把中國的書法藝術弘揚光大,讓它得到最大范圍的普及,讓更多的人來寫書法。我們的理念就是‘全民書法,漢墨天下’;還有‘從小寫好中國字,長大做好中國人’。”趙長青說道。(支點雜志2015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