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特別報道
中核集團地浸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月9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中核集團的“CO2和O2原地浸出采鈾工藝技術研究與工程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摘編自中核網2015年1月10日報道)
方家山核電工程2號機組成功并網發電
1月12日17時25分,方家山核電工程2號機組成功并網發電,至此秦山核電基地現有的9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成為國內最大的核電基地。(摘編自中核網2015年1月12日報道)
習近平:全面提升核工業的核心競爭力,續寫我國核工業新的輝煌篇章
在我國核工業創建60周年之際,習近平指出,要堅持安全發展、創新發展,堅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業的核心競爭力,續寫我國核工業新的輝煌篇章。(摘編自新華網2015年1月16日報道)
核電項目逐步成為中國外交新名片
李克強在2015年冬季達沃斯論壇致辭中明確表示:“將創新對外投資的合作方式,中國的高鐵、核電、航空、電信等優勢產業走出去,對接當地的市場需求”,核電“走出去”已逐步成為中國外交的新名片。(摘編自中國核電信息網2015年1月26日報道)
“世界核能聚焦”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由世界核協會、中國核學會聯合主辦的“世界核能聚焦”研討會日前在北京召開,會議旨在加強世界對中國核產業的了解,推動世界與中國在核領域的合作。(摘編自中國核電信息網2015年1月28日報道)
我國AP1000核級鋯材生產線通過美國西屋電氣公司鑒定
1月28日,我國AP1000核級鋯材生產線通過美國西屋電氣公司的產品質量鑒定,獲得其頒發的合格性鑒定證書,這標志著我國具備了向AP1000依托項目提供核級鋯材的能力和條件。
(摘編自中國核電信息網2015年1月30日報道)
我國核電站乏燃料池水位溫度一體化測量裝置實現國產化
我國自主研發的核電站乏燃料池水位溫度一體化測量裝置,日前通過中核集團公司驗收,該設備可在無外電源條件下長期運行,實現了我國核電儀器儀表國產化的一個突破。(摘編自新華網2015年2月2日報道)
國家能源局簡政放權,取消新建機組商業運營審批手續
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國家能源局關于取消新建機組進入商業運營審批有關事項的通知》,以簡政放權,取消新建機組商業運營審批手續。(摘編自中國電力新聞網2015年2月3日報道)
“華龍一號”成功出口拉丁美洲,將落地阿根廷
2月4日,中、阿兩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阿根廷共和國政府關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設壓水堆核電站的協議》,這標志著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成功出口拉丁美洲,將落地阿根廷。(摘編自中核網2015年2月6日報道)
2014年全國核電機組累計發電1305.80億千瓦時
2月6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22臺商業運行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1305.80億千瓦時,約占全國總發電量的2.39%,核電發電相當于減少排放二氧化碳10982.04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硫35.63萬噸,減少排放氮氧化物31.02萬噸。(摘編自國家原子能機構網站2015年2月11日報道)
我國首次實現國內核燃料組件跨海運輸
2月10日,由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生產的海南昌江核電站1號機組首爐組件,歷時90分鐘跨過瓊州海峽抵達海口港口,這標志著我國首次國內核燃料組件跨海運輸取得圓滿成功。(摘編自中核網2015年2月17日報道)
中核阿海琺安全級DCS合資公司掛牌
2月13日,中核阿海琺安全儀控工程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公司主要業務是商業核電站安全級數字化控制系統的產品開發、設計、工程、制造、系統集成、銷售、安裝、調試和維護。(摘編自中核網2015年2月16日報道)
注:核電資訊由編輯部摘編整理,請原作者或相關負責人與本刊聯系,本刊將按規定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