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群
動脈粥樣硬化是指大動脈或中動脈內膜中出現含膽固醇和類脂肪的黃色物質,屬于動脈硬化的一種,在動脈壁內脂質沉積和炎癥作用下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體內神經血管功能失調和脂肪代謝紊亂是引發該病的主要原因。臨床研究證實,動脈粥樣硬化是冠心病(CHD)的主要病理基礎[1]。動脈粥樣硬化早期干預是CHD綜合防治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控制本病發展,減少并發癥,促使患者早日康復[2]。本研究以CHD早期臨床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動脈硬化早期干預對于預防冠心病(CHD)的臨床效果,旨在為臨床防治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8月~2011年8月在北華大學附屬醫院行健康體檢篩查CHD早期臨床病變的患者124例,均行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MT)檢測。納入標準:IMT均>1.0mm;具有≥1個CHD危險因素;狹窄程度不足50%;入選患者均知情同意,同時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對所用藥物過敏或禁忌者;合并嚴重貧血、甲狀腺疾病、精神疾患或嚴重心、肝、腎功能損害者;惡性腫瘤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上述患者分為一般干預組和強化干預組(n=62)。其中一般干預組男34例,女28例;年齡46~59歲,平均(51.9±5.75)歲。強化干預組男 36例,女 26例;年齡 45~60歲,平均(52.2±5.69)歲。2 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一般干預組僅實施常規藥物治療,給予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58,規格10mg)治療,每次10mg,每天1次。強化干預組在其基礎上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制定綜合性的干預方案:(1)健康教育。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對自身病情的態度和掌握程度、學習能力,對其進行CHD的危險評估,讓患者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3]。通過集中講解、發放專科健康教育卡、安放宣傳欄等方式進行宣傳教育,讓患者了解高血壓發病的危險因素、動脈粥樣硬化與CHD的危害、治療方法及防治手冊,培養患者調整自身生活習慣的自覺性。(2)提供心理指導。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讓患者了解不良情緒對自身病情的危害,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努力消除其負性情緒,采用情緒轉移、鼓勵、保證等方法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改善其心理狀態,幫助其樹立對治療的信心,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4]。(3)生活干預。在飲食方面要告知患者少吃多餐,膳食應合理,制定科學、合理的食譜,少吃動物內臟,肥肉和黃油等食物[5]。戒除煙酒等嗜好,主食應粗細搭配,防止出現便秘,排便時勿用力過猛,以防血壓升高。應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熬夜。睡前或晨起后飲用1杯白開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壓。(4)提供運動指導。鼓勵患者多參加家庭或社會活動,從事強度適當的體力活動;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和運動愛好選擇適宜的體育鍛煉活動,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努力減輕體質量,可選擇太極、游泳、慢舞、氣功等運動方式。
1.3 觀察指標 2組患者每月隨訪1次,測定其腰圍、血壓、FPG、TC、TG、HDL-C、LDL-C等指標,所有患者均隨訪 3年,于隨訪前后檢測患者的PWV、IMT和ABI等動脈血管早期病變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學方法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經干預后的腰圍和血壓比較 經干預后,強化干預組的腰圍小于一般干預組,血壓低于一般干預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經干預后的 FPG、TC、TG、HDL-C、LDL-C、PWV、IMT和ABI等指標比較 強化干預組的TC、LDL-C、PWV等指標均低于一般干預組,HDL-C、ABI明顯高于一般干預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患者經干預后的腰圍和血壓比較(±s)

表1 2組患者經干預后的腰圍和血壓比較(±s)
組別 例數 腰圍(cm)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一般干預組 62 84.21±10.15 141.02±6.38 90.14±5.36強化干預組 62 80.13±9.08 131.64±5.09 76.29±4.52 t值 2.359 9.0494 15.5539 P值 0.0199 0.0000 0.0000
2.3 2組患者經干預后3年的CHD發生率比較 強化干預組干預后3年共發生CHD 1例,占1.61%;一般干預組共發生CHD 9例,占14.5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其發病與生活方式、心理、環境及社會因素息息相關。據世界衛生組織(WHO)預測,至2020年冠心病將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6-7]。目前,在CHD綜合防治中二級預防的作用較為突出,其是指對于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患者采取一定的干預手段,以達到控制CHD發展、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的目的,以促使患者早日康復。臨床實踐證明,對動脈粥樣硬化患者進行早期干預可改變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針對該病的危險因素給予積極治療,進而改善各項臨床指標,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其生存期。
表2 2組患者經干預后的各項指標比較(±s)

表2 2組患者經干預后的各項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FPG(mmol/L) 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LDL-C(mmol/L)PWV(cm/s)IMT(mmol/L)ABI(cm/s)一般干預組 62 5.68±0.47 4.22±0.69 5.12±0.61 1.24±0.27 3.82±1.09 1606.51±345.09 0.86±0.13 0.88±0.11強化干預組 62 5.54±0.71 3.92±0.43a 5.05±0.58 1.44±0.18 2.35±0.94a 1543.27±312.56a 0.84±0.13 1.05±0.13a t值 8.3420 7.1134 10.6427 12.0038 11.3504 8.3204 9.0134 10.5632 P值 0.0000 0.0021 0.0203 0.0011 0.0320 0.0001 0.0010 0.0011
CHD早期病變患者的年齡、糖代謝異常、超重與肥胖、吸煙、高血壓、膳食不平衡和缺乏運動等心血管危險因素與CHD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本次研究顯示對此類患者進行早期強化生活方式干預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腰圍,降低血壓,改善TC、LDL-C、HDL-C、PWV、ABI等指標,提示其可有效控制CHD的危險因素,改善動脈僵硬度和下肢動脈狹窄程度[8],臨床效果較為理想。
綜上所述,動脈硬化早期干預可延緩動脈硬化進程,降低CHD的發生率,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其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1] 余其振,張立波,馮茹,等.替米沙坦對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及高血壓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3,19(21):140-141.
[2] 郭繼東,王喜萍,司軍強,等.冠心病早期臨床病變的綜合干預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3,53(15):56-58.
[3] 代聚平.通心絡膠囊聯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療冠心病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1):30-31.
[4] 郭繼東,王喜萍,司軍強.冠心病早期臨床病變的綜合干預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3,53(15):56-58.
[5] 魏子秀,張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高危患者的強化降脂與瑞舒伐他汀[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1,32(2):224-227.
[6] 況剛,陳慶偉,李興升,等.老年女性冠心病危險因素和冠狀動脈病變特點臨床研究[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3,32(10):1076-1079.
[7] 段英偉,陳偉偉.冠心病患者運動干預效果的臨床分析[J].中國病案,2013,14(3):67-69.
[8] 常琦,金萍,張曉玲,等.動脈粥樣硬化早期干預與預防冠心病中的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9):2367-2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