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娟 方琴 李潤香 魏永紅 萬明智 鄧嵐 李艷 羅立琴
尿潴留是骨科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發生率約為25%左右。骨科術后尿潴留發生原因主要是體位、心理、麻醉藥物后遺作用、術后疼痛等[1]。尿潴留不僅給患者造成身體痛苦,而且容易繼發泌尿系統感染。目前對術后尿潴留治療方法多不理想,最終需要導尿治療。祖國醫學認為尿潴留屬于“癃閉”范疇[2]。本研究采用體表按摩點、按、壓三步法治療骨科術后尿潴留臨床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在南昌市洪都中醫院行骨科手術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入選過對象術前均能自行排便,術后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尿潴留,尿潴留診斷標準均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制定的診斷標準[3]。排除標準:下尿路梗阻引起的尿潴留,脊髓受損導致的尿潴留;合并其他臟器疾病;妊娠婦女;精神疾病不能配合者。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齡17~57歲,平均(46.4±12.1)歲;頸椎手術21例,胸椎手術10例,腰椎手術20例,髖關節手術16例,下肢骨折手術33例。按照手術時間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50),觀察組男37例,女13例,年齡18~57歲,平均(46.5±11.3)歲;對照組男 30例,女20例,年齡 17~55歲,平均(46.2±12.5)歲。2組患者性別、年齡等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術后明確為尿潴留后馬上給予治療。依據尿潴留常規護理方法誘導排尿,與患者充分交談,明確患者不能排尿病因,操作過程中注意保護患者隱私,用濕熱毛巾敷膀胱區,溫熱水沖洗會陰、讓患者聽流水聲,指導患者用腹壓。上述方法無效后給予導尿。觀察組患者采用體表按摩點、按、壓三步法。具體操作方法:(1)雙手食指、中指指腹同時點壓臍下2~4寸處,患者感酸、脹、麻即可,一般 1~2min。(2)右手食指、中指及無名指3指并攏在點壓部位進行環形按摩2~3min。(3)右手掌根部置于膀胱底部,左手疊放其上,緩慢均勻用力向后向下按壓膀胱底部,直至尿液排盡方可松手。
1.3 療效評價標準 臨床療效按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制定[3]。顯效:處理30min內患者排出尿液,無尿急、腹痛臨床表現;有效:處理30~60min后出現尿意或有尿液滴出,過會尿液自行排出,尿急、腹痛臨床表現好轉;無效:治療90min后,尿急、腹痛臨床表現無好轉或加重。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由護士長和責任護士于2組患者出院前分別進行調查。對治療滿意度:自制治療質量滿意度調查表,包括10個問題,每個問題按滿意、部分滿意、不滿意3級評定(不能書寫者由其家屬代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2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有效率(48/50,96.0%)顯著高于對照組(27/50,54.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2.25,P<0.05)。見表 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2組顯效時間及有效時間比較 觀察組16例顯效患者顯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有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5.85,t=4.41,P<0.05)。見表 2。
表2 2組顯效時間及有效時間比較(±s,n=50)

表2 2組顯效時間及有效時間比較(±s,n=50)
組別 顯效時間 有效時間例數 時間(min) 例數 時間(min)觀察組 16 20.23±7.27 32 33.18±5.59對照組 11 29.63±8.05 16 39.74±6.88 t值 5.85 4.41 P值 <0.05 <0.05
2.3 2組患者對治療情況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滿意度(50/50,1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5/50,9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35,P<0.05)。見表 3。

表3 2組患者對治療情況滿意度比較[n(%)]
尿潴留是骨科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與體位、心理、麻醉藥物后遺作用、術后疼痛等有關。常規治療方法如誘導排尿、熱敷、按摩等效果不佳。因此,尋找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迫在眉睫。
祖國醫學認為尿潴留屬于“癃閉”范疇。發病機理為膀胱經脈損傷,氣脈瘀滯,經脈不通,下焦功能。中極、關元、石門、氣海4個穴位,主要位于腹正中線膀胱部分,是任脈本經穴,是治療癃閉癥重要穴道[4]。中極是任脈與足三陰經交叉部位,可以聚元氣,補充腎氣,不僅如此,中極乃膀胱募穴,具有調節膀胱經氣,幫助氣化利尿之功能[5]。關元乃任脈與足三陰經的交叉部位,具有溫補下元,協助膀胱氣化,利于通便通閉的功效[6]。氣海是任脈的腧穴,具有聚氣氣化的功能[7]。石門穴,屬任脈,別名為丹田、命門,為三焦之募穴,按摩石門穴治療尿潴留古代醫書已有詳細記載。石門穴可以起到調理、調經、通閉功效[8-9]。本研究采用體表按摩點、按、壓上述穴位治療骨科術后尿潴留臨床療效顯著,無不良反應,患者反應良好。
總之,體表按摩點、按、壓三步法治療骨科術后尿潴留操作簡單,療效明確,患者樂于接受,值得進一步臨床推廣。
[1] 孔娟,朱樂英,彭銀英.艾灸氣海穴關元穴治療脊髓損傷患者尿潴留的療效觀察[J].護理學報,2009,16(4A):66-67.
[2] 王蘭英.耳穴壓豆按摩預防骨科術后尿潴留效果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0,19(9):1639-1640.
[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1.
[4] 朱智敏.隔姜灸中極穴干預骨科術后尿潴留30例[J].江西中醫藥,2012,43(352):59-60.
[5] 胡建芳.曾士林.熱敏灸治療肛腸病術后急性尿潴留58 例[J].中國針灸,2011,31(4):380.
[6] 高樹芬,王玉霞,石晶.穴位熱敷及指壓治療骨科術后尿潴留25例[J].中國中醫急癥,2010,10(10):1801-1802.
[7] 胡春樂.開塞露誘導排尿在解除骨科患者術后尿潴留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07,17(7):53-54.
[8] 劉惠軍,吳琳,黎偉英,等.電磁療結合穴位按摩對術后尿潴留的護理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2,18(17):155-156.
[9] 姜會枝,楊心靈,徐振偉.艾灸穴位治療髖關節置換術后尿潴留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6):55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