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旭峰 許曉青 孫梅 倪元錦
2014年的倒數第二個月,世界進入了“亞太時間”。這個地區的重要新聞一時充斥著東西方主流媒體的版面。
11月10日至11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舉行。時隔13年后,這個會議再次回到“中國主場”,被認為有承前啟后的重大意義。
在這之前,中日宣布就處理和改善中日關系達成四點原則共識,備受矚目的中日關系朝改善邁出重要一步。
隨后,美國總統奧巴馬等多位亞太國家元首,對中國進行國事或工作訪問。
在11月的“亞太日歷表”上,還有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將在緬甸、二十國集團峰會在澳大利亞相繼舉行。
……
在這個占世界人口40%、經濟總量57%、貿易總量48%的區域,經濟、政治、安全等領域熱點正出現多層次穿插和重疊。東亞內部利益期待再整合,國與國關系須作再調整;美國、澳大利亞等與亞洲的關系在變動中前行;美俄在熱點問題的分歧中尋求共識和合作;南美國家期待經濟搭上快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錯綜復雜的亞太和世界格局正在注入新的“變量”,處在關鍵的路口。
對中國而言,這是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國主場外交和周邊外交的一次最密集的亮相。
盡管近期亞太地區一連串會議及活動的議題表述有所不同,但區域和全球經濟的進一步復蘇和振興、尋找創新發展的動力、建設新型的伙伴關系、跨地區安全的協同配合等,都是繞不開的主題。
這反映出一段時間以來的普遍關切:世界正經歷空前調整,在工業化和后工業化續接、新科技革命發生、貧富差距拉大、戰亂仍未消除的情形下,世界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不確定性,恐怖主義、氣候變化、能源資源、網絡安全等問題日益凸顯,全球治理難度增大。在人口已達70億的這顆星球上,人類下一步要邁向哪里?亞太能否繼續引領世界前行?
25年前APEC創立時,人們還更多談論“美歐時間”。柏林墻倒塌和冷戰結束后,在歐洲追求更高度的一體化時,APEC已開始在整合亞太經濟方面顯露身手。
這25年見證了亞太經濟體,尤其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的力量崛起,使得世界格局隨之大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說:“近年來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速遠超發達經濟體,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為世界消費和貿易增長的貢獻度也在日益提高,世界經濟的重心正在逐漸轉移。”
伴隨經濟版圖重心的轉移,世界治理秩序也在作出調整。金磚國家開發銀行、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倡議都成為對二戰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有益補充。
在這樣的背景下,“亞太”從一個地理概念演變成一個重要的全球經濟引擎。亞太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分量和地位與25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但閃耀的“亞太時間”還能持續多久?許多人在問這個問題。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亞太作為世界經濟穩定之錨和繁榮之基,它的一體化卻存在“碎片化”危險,合作領域有“偏科”現象,創新、技術、改革等相對滯后,各成員在軟件、硬件、人際等方面離真正的互聯互通差距很大。另外,同全球大多數經濟體一樣,亞太亦面臨增長動力不足的問題——內部改革轉型遭遇瓶頸,外部需求低迷不振,經濟信心在低谷中徘徊。
政治互信仍然是區域合作的短板。如果領土領海糾紛得不到妥善解決,將會阻礙經濟合作的步伐,讓一切回到過去。
在這個擁有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的地區,如何妥善處理分歧、構建一種新型大國關系,對亞太乃至全球的穩定和發展至關重要。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須要創新思維模式。
APEC會議繼今年上海亞信峰會提出“亞洲安全觀”后,將“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定為主題。專家稱,這一主題是各成員能夠做到的“最大公約數”,將為各成員超越“零和關系”鋪平道路,從而能夠集中精力創造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中國的分量將會增長得更快,這正如華為的傳奇成長一樣:1987年,任正非籌集2萬元創辦華為公司。如今,這家民營企業在APEC的21個經濟體中都設立了運營機構,產品服務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覆蓋100多個國家。
這必然會帶來好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中國對亞洲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超過50%,中國經濟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將拉動亞洲經濟增長0.3個百分點。
APEC會議期間,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發布年度調查報告稱,“中國推進結構性改革和向需求驅動型增長模式轉型的成功”位居未來影響亞太地區經濟增長十大最關鍵因素之首。
但也有不少人憂慮。同一份報告稱,未來亞太地區經濟增長面臨的十大風險中,位居首位的是“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還有人擔心中國強大后,它的“利益擴張”會帶來“威脅”。
11月的“亞太時間”無疑是北京用來打消外界一些人顧慮的機會。APEC會議宣布,亞太自貿區形成了“北京路線圖”,這是一個讓更多成員獲益的“普惠方案”。
中國還表示,“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實現亞洲國家聯動發展。為此,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
習近平主席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說,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他說:“中國將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也要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亞太和世界。”
APEC會議明確了五大支柱領域,著眼于經濟改革、新經濟、創新增長、包容性增長和城鎮化,并推動互聯網經濟、藍色經濟、綠色經濟發展,為亞太經濟成長提供新動力。
而二十國領導人峰會將要關注的打造更強大的經濟以及貿易、基礎設施、銀行業等經濟基礎性議題,與之形成了呼應。
專家們認為,在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上,東亞合作將把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放在優先地位。各國將進一步加強在金融、互聯互通、經貿、防災減災、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等領域合作。
亞太是人類文明演化的大熔爐。但在過去幾百年間,尤其是70年前,這里也經歷了最血腥的同類殘殺。如今,它重新成為孕育人類明日希望的溫床。
(據新華網 蔣旭峰 許曉青 孫 梅 倪元錦/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