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鳴
摘 要:莧菜的生長環境、莧菜的作用,是廣東消費的自然環境的一個縮影。莧菜的兩面是科學技術的發展賦予它的另一面。整治土壤的重金屬污染,僅僅是恢復必要的自然生態環境的其中一步。通過對蔬菜的生長環境分析,除了還莧菜的本來面目,而更值得思考的是消費的自然環境所涉及的居民食品安全、居民知情權、居民切身利益以及重建自然生態環境等問題。
關鍵詞:廣東;消費;自然環境;莧菜
中圖分類號:F12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6-0062-03
從莧菜的作用,看消費的自然環境的變化,其實很無奈。莧菜就是蔬菜,然而現在卻因為對鎘的富集而顯示了另外一種用途。如果說是科技發達了,倒不如說是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不當利用毀壞了生態,造成了自然環境的破壞。剖析消費的自然環境的變化,不僅是還莧菜原來的面目,也是還居民一個安全的消費環境。
一、莧菜的兩面
1.常見菜的莧菜
莧菜是廣東的常見菜,也是居民喜愛的蔬菜,既具有營養價值,并且可以入藥。有資料顯示,“莧菜中鉀、鈣、鎂的含量十分豐富;與人們日常食用的綠葉類蔬菜相比,莧菜中錳、鐵、銅、鋅的含量都很高,而有害元素鉛在莧菜中并未檢出”[1]。莧菜中所含的金屬含量對人體健康有重要效用,有的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如鉀、鈣、鎂、鐵等。例如,莧菜葉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對牙齒和骨骼的生長可起到促進作用,并能維持正常的心肌活動,防止肌內痙攣,還具有促進排毒、防止便秘等功效。花紅圓葉莧菜有利于促進兒童生長發育,莧萊中鐵、鈣的含量比菠菜高,為鮮蔬菜中的佼佼者。中國民間常將莧菜視為骨折之人和臨產孕婦的最佳食蔬。野生的莧菜,野莧菜,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其中每百克含胡蘿卜素7.15 毫克,維生素C153 毫克,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有助于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抗癌作用[2]。
2.重金屬富集的莧菜
莧菜的金屬含量較高,其原因之一是莧菜對于土壤中金屬的富集能力較強。于是也就有了適于作為生物資源修復的另一面。“莧菜(Amaranthusmangostanus L.)在中國的分布很廣,品種資源豐富,生長快且生物量大,適于作為生物修復資源加以發掘。已有文獻報導美國籽粒莧具有較強的鎘富集能力,其轉運系數為0.56。”[3]當然,不同品種的莧菜、不同的土壤,富集效果是不一樣的。根據范洪黎、周衛等人(2009)就鎘超富集莧菜品種的篩選實驗,對23個具有鎘的吸收能力的國內地域代表性莧菜品種進行篩選,并用盆栽試驗對篩選出來的莧菜品種鎘富集能力進行評價,以篩選出典型的超富集鎘的莧菜品種。其中就包括廣州從化的園葉莧菜。實驗的結果:莧菜有富集鎘的能力,但不同莧菜品種在不同土壤下對鎘的反應差異很大。例如,水培條件下不同莧菜品種的鎘累積量,地上部最高的品種與最低的品種相差近20倍。廣州從化的園葉莧菜,總鎘累積量為437.2(μg/plant),處在23個品種中的第十三位。其中,根系鎘累積量為151.6(μg/plant),處在第十二位。廣東人吃莧菜,常將將根部與葉子同時食用,特別是紅莧菜。
任何的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實驗證明,莧菜有較強的重金屬富集能力,可以作為改善土壤的工具,但同樣,在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中種植莧菜以作為食用,莧菜的重金屬富集能力無疑將會形成對人體的危害。
二、廣東珠三角的蔬菜生長環境
蔬菜的生長,盡管已有大棚,仍對自然環境有所依賴;盡管已有無土栽培,規模生產仍對土壤有所依賴。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廣東,尤其是珠三角,土壤的狀況卻是令人擔憂。根據2013年公布的國家國土資源部與廣東省人民政府合作的《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經濟區農業地質與生態地球化學調查項目》顯示,珠江三角洲經濟區三級和劣三級土壤占到總面積的22.8%,其中汞超標最高,佛山南海、江門新會、廣州白云比較重,大概超標過50%。“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土壤環境質量以一級和二級土壤為主,占總面積的77.2%,適宜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農產品的產地面基所占比例達63.16%和43.87%;而三級和劣三級土壤占到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總面積的22.8%,重金屬元素異常主要分布于廣州—佛山及周邊經濟較為發達地區,主要超標元素為鎘、汞、砷、氟。”[4]另“根據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的崔曉峰等人的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區菜地土壤與蔬菜重金屬分布特征中,葉菜中鉻、鎘、砷含量最高,鉛、汞含量低于瓜類、豆類蔬菜。瓜類和豆類蔬菜中,鉛、鉻、鎘含量相近,砷含量瓜類高于豆類,汞含量瓜類低于豆類。葉菜中的鉛含量低于瓜豆類。”[5]莧菜屬于葉菜,而鎘具有在葉菜中含量高的特征。
土壤的重金屬污染主要是指汞、鎘、鉛、鉻等元素。蔬菜中的重金屬不能被生物降解,相反在食物鏈的生物放大作用下富集,最后進入人體。重金屬對人體具有高毒危害性。在人體內的過量積累可誘發心血管、腎、神經和骨骼等器官病變,嚴重者甚至會致癌[6]。根據莧菜對鎘的富集特點,是有害重金屬進入人體的媒介之一。
珠三角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原因,主要來自人為活動,包括工業生產過程和汽車尾氣排放[7]。其成因,本質上與經濟發展無不關系。
三、對廣東消費的自然環境的思考
面對現實的自然生態環境,其實我們早已無處可逃。若干年前,遠早于逃離北上廣,就有逃離珠三角之說,其原由主要就是環境污染。一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成就了珠三角的高速增長,但同時也造成了生態自然環境的破壞。這種難以逆轉的態勢,在珠三角土壤重金屬超標上可見一斑。而且,這種頹勢還可能影響到廣東的其他地區,因為經濟的發展過程,或多或少都難以完全避免相同的發展路程,唯有能做的是改變發展模式,或是在有的地區適度發展工業,以保留一片宜于生態發展、宜于蔬菜生長的環境。經濟發展模式可以通過政策轉變,地方發展可以采取騰籠換鳥,但卻無法簡單地置換空氣、水、土壤,以恢復原有的自然生態環境。endprint
1.消費的自然環境影響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源頭在農產品,基礎在農業,必須正本清源,首先把農產品質量抓好。”[8]農產品質量保證,重要的一部分是土壤。土壤也是蔬菜生長的源。
我們既不可能人人是科學家,也不可能人人佩戴科學的檢測儀器,更確切地說常人根本就無法得知蔬菜中重金屬的含量,而卻必須面對菜肴中隨時可能出現的重金屬超標的困擾。在不斷的經濟社會變革中,我們的生活與自然環境的距離也在不斷地變化。農耕時代到工業化時代,我們以人定勝天的氣概,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然而在工業化后期,當農業的規模化生產似乎在表示我們可以不需要依賴于自然環境,反季節、轉基因……游離于傳統的種植概念之外的時候,我們才發現自然環境與我們的生存依然至關重要。現實中,自然環境仍是農產品生產的主要影響因素,土地仍是主要載體。消費的自然環境變化隨經濟發展變化是必然現象,土壤的變化僅僅是自然環境變化的一部分。自然環境的變化影響消費的過程,土壤的變化影響居民基本生活的必需。缺少環境的支撐,消費難以實現;缺乏安全的自然環境,食品安全就是空談。
2.消費的自然環境涉及居民切身利益
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不僅要從人類發展的長遠角度去理解,更要從當前民生的視角去體恤。由于政治、經濟、生態環境急劇變化,缺少穩定,人們很少能顧及將來的事情。消費的自然環境的蛻變,不僅是關系將來的事,也是眼下必需關注解決的事,因為已經危及居民的健康安全。盡管土壤污染,不一定就污染農產品。這與產品的特性有關,例如前面所提及的莧菜,不同品種對鎘的富集能力就有較大的差異。但是不符合土壤質量標準,生產出來的產品就是不合格的,因為環境不合格。土壤污染就算對這個產品不起作用,也可能對其他產品產生作用。例如,生產綠色食品,它對土壤質量標準有一定的要求,使用的土壤不合格,就不符合綠色食品的標準。這僅僅是對產品生長環境而言。在這種消費環境下,居民對產品的可信度也會產生懷疑,對于產品的銷路也是不可忽視的影響。例如,在廣東河源生產的瓶裝水就比東莞生產的瓶裝水更有可信度,因為河源有新豐江,139億立方米的蓄水。
3.消費的自然環境需讓居民知情
政府應該盡快建立起系統的調查和信息公開機制,讓市民能夠全面了解自己所面臨的自然環境狀況。對于生活必需品,居民應有知情權,并有相應的常識普及。任何的事物都有兩面性。在廣州,通心菜、西洋菜是居民常見的蔬菜。這類水培植物產量高,但在工業化程度較高的環境里存在一定的食用風險。城市的城郊結合部,工業污水橫溢,水培植物卻生長茂盛。水培植物是靠根系吸收周圍的營養,而且這種根吸沒有限定性。如果水中硝酸鹽含量過高的話,被植物吸收后就會轉變為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是一種致癌物質。當這些重金屬隨蔬菜進入到人體,盡管人體自身具有代謝重金屬的能力,但如果長期積累,并持續超劑量攝入,可能會給人體帶來危害。再例如,莧菜,在一些土壤受鎘污染的地區,應該讓居民有所知,減少對該類蔬菜的購買,以減少不必要的傷害。
4.消費的自然環境建設需從根本抓起
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滿足居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消費實現與自然環境的關聯度隨經濟發展程度的提高不斷緊密。自然生態環境是一個系統,尤其是對于蔬菜的生長,土壤是其中重要的一環。自然環境的變化影響消費的過程,土壤的變化影響居民基本生活的必需。因此,更為需要嚴格的監管。
現在已不是人人拿著彈簧秤,靠看蟲眼辨別農藥的時代。所以對于土壤污染既不能不予以重視,也不要過度渲染,但必須從根本抓起。2013年,“廣東省環境保護廳總工程師陳銑成對廣東土壤環境保護工作情況作了回顧。去年一年廣東全省共淘汰關閉企業或落后產能492項,經環保部初步核查,廣東預計可完成國家下達的重金屬減排任務;并在全省各地級市選擇了66塊基本農田進行定點監測,將逐步構建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只是由于工作起步晚和資金投入不足,目前尚未摸清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狀況。”[4] 摸清全省的土壤環境,僅僅是環境治理的第一步,構建安全的消費環境,必須有長久的戰略。但愿在不遠的將來,莧菜不再成為“小白鼠”,而能真正地成為居民餐桌上安全的常見菜。
參考文獻:
[1] 唐清,左嘉平.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莧菜中八種礦物元素[J].化學試劑,2006,(2).
[2] 野莧菜[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77838.htm?fr=aladdin.
[3] 范洪黎,周衛.鎘超富集莧菜品種(Amaranthus mangostanus L.)的篩選[J].中國農業科學,2009,(4).
[4] 馮蕓清,劉衛東.廣東土壤環境質量現狀堪憂 廣佛地區重金屬污染尤甚[EB/OL].網易新聞,http://news.163.com/13/0710/22/
93F4UGG300014JB6.html,2013-07-10.
[5] 宋金緒,李佩儀.西蘭花最易吸收重金屬?[N].南方都市報,2013-10-22(GA23).
[6] 郭萍.土壤環境對蔬菜中重金屬物質含量的影響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08.
[7] 朱永官,陳保東,林愛軍,等.珠江三角洲地區土壤重金屬污染控制與修復研究的若干思考[J].環境科學學報,2005,(12).
[8]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習近平、李克強作重要講話[EB/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4/c_ 118693228.htm,2013-12-24.
[責任編輯 陳丹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