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濤+楊成文
摘 要:內部控制是事業單位運行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內控制度是否有效一方面可以為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環境,另一方面,還可以保護各類資產的完整性和妥全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水平,并能防止各種腐敗和作弊現象的出現。基于此,試圖分析目前各個事業單位在內控機制建設上存在的問題,進而為解決這些問題提出可行性的建議。
關鍵詞: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完善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6-0132-02
2014 年1 月1 日,中國頒布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對于中國的行政單位的風險評估,風險控制的詳細規格,單位內部控制方法、服務水平、評價和內部控制的監督。 詳細規范了中國行政事業單位風險評估、風險控制方法、單位層面的內部控制、業務層面的內部控制、評價與監督等。為了更好貫徹落實該規范,試圖分析目前各個事業單位在內控機制建設上存在的問題,進而為解決這些問題提出可行性的建議。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可以有效降低行政成本
中國行政事業單位的收入主要來源于財政撥款,財政支出壓力大。據統計,中國行政成本約占財政收入的25%。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可以對資金進行有效的管理,避免資金浪費問題和貪污問題的發生,節省了不必要成本的支持,從而可以降低行政成本。
(二)可以有效保護資金安全
內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證對組織資產和負債狀況有清楚的了解,摸清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收入、財務支出規模、資金來源渠道和未來投資方向,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有的事業單位人員以國有資產出租謀取私利,合理的內控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這種情況的出現。行政事業單位的運行依靠財政撥款,如何使用有限的資金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是實現依法理財的先決條件,更加規范了管理工作。
(三)可以提高事業單位的辦事效率
合理的控制目標是內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其將行政事業單位各個部門聯系在一起,對各個部門進行合理的分工和明確職責,并建立了激勵機制,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人員納入到內部控制規范中來,這樣就有利于工作人員有章可循,提高單位的運作效率。
(四)可以預防腐敗問題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長期存在的問題就是腐敗。當一個公職人員貪污時首先要從自身和外部挖掘原因,在外部原因上,往往會歸咎于單位制度有漏洞,這就讓貪污者有機可乘。因此,內控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工作流程中的漏洞,可以彌補行政事業單位制度上的不足,使貪污腐敗無機可乘,減少其發生的機率,從而利于預防腐敗問題。
二、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在中國,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有自己的內控制度,但是,多數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不是特別健全,或者內控制度僅僅局限在特定的部門,執行效果并不理想,即使存在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往往也是執行不到位,導致資產流失或者出現貪污腐敗等經濟犯罪活動。集中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內控意識相對薄弱
多數單位的負責人沒有意識到內控的重要性,甚至直接把內部牽制等同于內部控制,把事后的監督控制等同于內部控制,認為內控制度就是“印在紙上,掛在墻上”的框框,使其失去了可執行性。有的簡單地認為部門預算控制就是內部控制,認為有了部門預算就無所謂內部控制制度;一些單位根本就不知道內控為何物,在部分行政單位尤為嚴重。
(二)內控制度不完善
內部控制的主要內容是行之有效的組織、合理的分工、恰當的方法、合理的標準、守則和規程,現實情況是,多數單位甚至財務制度都不規范,導致會計人員遇到問題不知道如何處理,往往靠積累的經驗或者習慣處理經濟業務。還有些單位雖然在設計財務制度上考慮了諸多因素,但在執行階段缺乏必要的監督,導致制度如同虛設。規模較小的單位,權責不清晰,內部牽制執行不到位,使貪污浪費等現象可以趁機而入。
(三)內部控制環境薄弱,缺乏有效的風險評估過程
風險評估是內部控制的重要過程,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設計和執行內部控制活動的重要依據。但是,多數事業單位在實施時,沒有相應的風險評估過程,而只將重點放在事中或事后控制中,忽視了對事前風險的評估,其負責人沒有充分認識到外部來自于競爭對手的威脅,仍然認為自己是行業中的佼佼者,閉門造車,未能及時有效地對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調整。以至于沒有準備應對風險,導致本單位無法有效應對風險。
(四)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統與溝通
事業單位的運營環境和工作流程都比較簡單,但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統依舊是內部控制體系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然而并沒有引起大部分事業單位的注意:經濟業務記錄不完整;經濟業務在會計報表中列報不及時;各個部門職責不清、責任不明;溝通渠道有障礙;沒有及時獲取、分析來自于單位外部的溝通并采取適當的進一步行動;缺乏適當的舉報投訴制度和舉報人保護制度等。
(五)對內部控制的監督力度不夠
如何有效執行內部控制,離不開監督機制,及時監督工作流程,對于偏離的流程向領導及時匯報,有利于減少錯誤的危害。目前,有些單位內部監督機制不完善,這就導致監督和評價缺乏統一的標準和體系、流于形式,嚴重影響其效果。此外,內審部門不是獨立的部門,往往隸屬于財務或者是紀委,這會嚴重阻礙審計發揮其糾正錯誤的作用,實際上,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離不開獨立的內審機構。此外,雖然一些事業單位有內部審計機構,但是,其人員不具備專業的財務知識,不會做賬,看不懂賬,這就使貪污浪費有機可乘。
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建議
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有關規定,針對以上列舉的種種問題,筆者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強化內控建設理念,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首先要有良好的內控觀念endprint
單位的一把手首先要認識到內控的重要意義,健全的內控機制可以使單位良好有序地運轉。此外,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強業務指導,適時組織人員對《規范(試行)》進行學習。各單位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本單位的內控方案,確定進程日程表,加快內部控制建設。內部控制建設要動員全員參與,應將內控觀念深入人心,為構建全方位的內控監督體系奠定思想基礎,培養良好的內控意識和內部控制環境。
(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制定內部控制評價制度
在經費管理體制上,由于行政事業單位本身的特殊性,就要基于現有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管理制度,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內部控制制度,尤其是要注意單位的薄弱環節和加強對重要崗位的控制,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使各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方式、技術、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充分發揮內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三)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制度
除了實施上級部門的財務內部管理制度外,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的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如制定財務管理辦法、經費支出標準、招待費報銷管理辦法、固定資產管理辦法、政府采購財務管理辦法等內部財務制度。國家政策層面,2013 年12 月31 日,財政部以財行[2013]531 號印發《中央和國家機關差旅費管理辦法》。該《辦法》自2014 年1 月1 日起施行。2006 年11 月13 日發布的《財政部關于印發〈中央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差旅費管理辦法〉的通知》(財行[2006]313 號)予以廢止。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推進,此類國家關于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的政策和辦法必將越來越豐富和完善。
(四)充分發揮信息化系統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
一方面,信息化系統可以提高信息溝通效果。在傳統的信息傳遞渠道中,經常由于主觀因素造成信息噪音,導致溝通不暢。信息化系統可以一定程度上克服這個缺點,促進部門之間以及與社會公眾的溝通。另一方面,信息化系統中新的溝通方式,可以有效地縮短傳遞時間,減少信息噪音,極大地提高了信息溝通的效率。此外,行政事業單位還可以設立門戶網站,實行電子政務公開化,促進有效溝通,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影響力,另一方面,更有助于完善相關政策,使之更貼近民生。信息化系統既是抵制腐敗的有力工具,又是監督腐敗的有效手段。
(五)完善內部審計強化政府審計
健全內部控制體系離不開有效的監督機制,尤其是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行政事業單位應該明確劃分崗位的職責,各個崗位之間互相牽制。首先要保證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的獨立性,將內部審計成為獨立的部門。此外,政府審計也是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的一個重要方面,適時指導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為不斷完善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而服務。
參考文獻:
[1] 劉永澤,唐大鵬.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幾個問題[J].會計研究,2013,(1).
[2] 上海市青浦區財政局課題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應用研究[J].農村財政與財務,2013,(1).
[3] 李綺,張靜玲.企業內部控制與績效管理[J].財會通訊,2012,(10).
[4] 白雪迪,張慶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幾個問題的探討[J].財務與會計,2013,(7).
[責任編輯 陳鳳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