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宗新
摘 要:“三公”經費耗費的是寶貴的公共資金,必須嚴加管理和控制。在管控“三公”支出上,一些好的歷史經驗可以繼承,香港地區和國際上一些好的做法可以借鑒。在繼承、吸收歷史和國際經驗的基礎上,中國應該通過規范預算管理,完善規章制度,做好“三公”經費公開,加強審計監督,從嚴問責追責等措施,提高“三公”經費管理控制水平。
關鍵詞:“三公”經費;管理;控制
中圖分類號:F8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6-0069-02
“三公”經費是指使用財政資金支出的公務接待費、公車購置和運行費、因公出國(境)經費等三項經費。這類費用不是現在才有的東西,歷史上早就存在;也不是中國獨有的東西,任何國家都會產生耗費。為強化“三公”經費管理,有效控制“三公”支出,有必要以史為鏡,以國際為鑒。
一、可資繼承的歷史經驗
中國歷史上,“三公”經費管理控制的主要經驗有:
(一)制定標準
《漢書》記載,漢宣帝曾經下詔批評地方官員擅自提高過境官員的住宿和伙食水準,類似于今天的“超標準”接待,說明那個時候已經有了中央統一規定的公務接待標準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勤儉治國著稱,首倡炒蘿卜、炒韭菜、兩碗青菜、蔥花豆腐湯“四菜一湯”標準餐。各個封建王朝都對官員的乘車、乘轎做出嚴格規定,不同品級乘坐不同的車子、轎子,一旦僭越,就會受到懲處;這雖然體現了封建等級觀念,卻也說明古代“公車”消費有章法可依。
(二)預算管理
早在西周時期,周王朝就設立了“邦中之賦”,是專門用于宴請賓客的財政收入,用現在的語言表述,就是專門設立了“公務接待費預算”。唐代官員在“俸料錢”中設立專項經費預算,用于公餐支出;宋代地方財政則設立“公使錢”科目,專門用于路、府、州、縣的公務接待。中國自秦漢時起就建立了官辦驛站,給過往官員提供“差旅”服務,其所需經費、物資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納入預算負擔。
(三)審計監督
中國是最早建立審計制度的國家之一,西周時期就有專司審計的“宰夫”,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上計制度”。進入封建社會后,各主要朝代都繼承和發展了審計制度,對財政收支進行審計,配合御史監察制度,形成比較完整的監督體系。一些封建皇帝,對審計監督結果比較重視,能夠嚴格追責。比如朱元璋,他就對鋪張浪費、貪污腐化和“擅自乘驛傳船馬”者,嚴懲不貸。民國時期在繼承中國審計傳統的基礎上,學習借鑒歐美、日本的做法,改良了中國的審計理論和組織方式,也為我們加強“三公”經費審計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歷史經驗。
二、香港地區的管理經驗
在中國香港地區,“三公消費”規模很小。他們的做法是:
(一)預算公開透明
香港政府及其各部門的財政預算是毫無保留地向公眾公布的,并公開接受公眾查詢和質詢。一些部門的財政預算公開細化到“一張桌椅的維修”、“一張公務用紙領用”,打印出來多達數百頁。對公眾的質疑,這些部門及其官員會及時、詳細、耐心地做出解釋,直到公眾釋疑為止。
(二)開支要求嚴格
香港政府的財政制度對官員的開支要求非常嚴格,甚至說苛刻。公務員因公出差要受香港政府《公務員事務規例》的約束,公干期間涉及的住宿、膳食、洗衣、一般應酬、交通、零用雜費等開支,一律從公務員領取的膳宿津貼中自行支付。香港審計署按照“適度和保守”的財政原則實施審計,發現不合理開支會責令當事人退還款項,有時還會“送”當事人去廉政公署“喝茶”。
(三)從嚴管理公車
他們在公車使用上公開透明,有一套嚴格規范的法律制度。對終審法院首席法官、行政會議當然成員等高官配置專車,“有控制”地免費使用。一般職級公務員按照“需要”、“ 合乎經濟效益”和“非專用”三項原則,經部門首長批準,可以使用公車。政府鼓勵公務員盡量優先選擇便宜的公共交通工具,或租用價格低廉的商業服務車輛完成公務活動,而對使用出租車等費用較高的交通工具則有限制性規定。
三、可以借鑒的國際經驗
(一)財政預算控制
歐美國家、日本都將各類行政費用詳細列入預算,經過議會批準后方可開支,還要定期向議會報告預算執行結果。在印度,除了重要外事活動外,一般部門預算中沒有“招待費”這一預算科目,發票不能以工作的理由報銷;財政支持被切斷了,自然也就沒有人張羅著請客送禮,公職人員普遍沒有公款吃喝的概念。
(二)嚴格審批手續
在俄羅斯,政府部門請人吃飯需要繁雜的審批手續,至少3個領導簽字才能順利報銷。請客之前要先填寫一張“請客計劃”,詳細注明請客的目的是什么,去哪兒吃,吃什么,大概花費多少等等,經領導簽字批準后才能請客。吃完飯后,要索取發票,并在發票上標明菜品及其價格。此外,還要報告是否達到了請客目的,請客效果怎樣等等。整個過程耗時數個月,嚴格的程序打消了公務員借機大吃大喝的念想。
(三)明確公車標準
印度、韓國規定,各級官員公務用車都必須使用國產汽車;法國規定個人使用的公務用車,發動機排量不得超過1.4升;加拿大、英國規定,公務用車要選擇便宜和節能環保的車型。法國給部級以上配置專車和專職司機,司局長以上公務員配專車、不配司機;日本總務大臣、副大臣有專車接送上下班,其余的官員只能被公車接送到指定站點,換乘公共交通工具;韓國政府機關所用的公務車輛,嚴格按照政府制定的“公用車輛管理規定”來分配使用。
(四)監督問責嚴厲
在日本,1994年起各地陸續建立民間行政觀察員制度,對政府行為進行監督;他們時常向政府提意見,檢查納稅人的錢到底是怎么用的。在歐美國家,行政經費公開已成慣例,社會公眾有權予以監督。這些國家,在“問責”上也執行非常嚴格,例如,2010年12月,美國密歇根州國會議員約翰·科尼爾斯把屬于國會辦公室的公務車借給兒子使用,被要求公開道歉,并向美國財政部補償5 682美元;2009年8月,韓國國務總理提名人金臺鎬,因其妻子以個人用途使用公車,在獲得總理提名后不久被迫辭職。endprint
四、對“三公”經費管理控制策略的思考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繼承先人成功經驗,學習他人好的做法,對于我們做好“三公”經費管理控制工作很有意義。
(一)規范預算管理
要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實施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將公務接待費、公車購置運行費、因公出國出境經費全部納入預算當中,并且要分項列出預算明細,確保不重不漏,同時還要全面詳細地實行預算公開,充分聽取社會各界意見。要全面推進“三公”經費零基預算,建立健全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要始終堅持預算的剛性原則,強化預算的約束力度,嚴格按照預算中規定的“三公”經費規模和用途使用經費,防止支出的隨意性。要采取措施,加大違反預算行為的代價和成本,杜絕無預算、超預算列支“三公”經費和擠占、挪用其他預算支出“三公”經費的行為,堅決打擊鉆預算空子套取資金、撈取好處的行徑。
(二)健全規章制度
中央要加強頂層設計,要將現行的、分散在各類法規、文件中的“三公”經費管理規定進行系統整理,理順關系,解決沖突,彌補漏洞,修訂不適宜的內容,出臺統一的“三公”經費控制規范性文件,明確公務接待費的范圍、標準和總體管理措施,制定因公出國出境的管理辦法,出臺推進公車改革的原則和框架。各地方、各部門單位要按照中央統一要求,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具體的“三公”經費管理控制辦法、措施,出臺適用的規章制度。各級、各部門單位還要針對在執行規定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適時做出修訂完善,保證規章制度的實效性;要在各類規章制度中明確各級各類責任人的管理控制義務,以及他們管理失控應當承擔的責任,增強制度的嚴肅性。
(三)做好“三公”公開
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各財政預算單位,以及其他使用公共資金支付“三公”經費的部門、單位,要認真做好“三公”經費公開工作,細化“三公”經費的用途、限額、使用權限和違規責任等情況,擴大公開范圍,改善公開方式,增強公開實效;公開指標要規范、明確,對重要事項要做出詳細說明;要有專人負責接受質疑和質詢,主動、細致地記錄、答復社會反饋。各級人大、政協機關,要注重匯集民意,通過提案、議案、視察、審議等方式,反映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對“三公”經費管理的要求,推進政府改善“三公”經費管理控制工作。
(四)強化審計監督
看好國家的“錢袋子”,是審計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專門的經濟監督機關,各級審計部門要從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績效評價等環節,全面介入“三公”經費審計。預算編制,要審計合規性、合理性、經濟性;預算追加,要審計追加理由、規模、途徑、程序;預算執行,要審計是否有執行偏差,有無浪費現象;績效評價,要對“三公”經費支出效果進行追蹤問責。審計中,要注重揭示深層次、系統性、趨勢性的問題,幫助政府和各預算單位改善“三公”經費管理。審計中,要與紀檢監察、政府督查、糾風等部門加強配合,形成監督合力。
(五)從嚴問責追責
“三公”經費涉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必須從嚴管理、從嚴問責、從嚴追責。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和“三公”經費管理規定的單位及相關責任人,要依據《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關于實行黨政領導干部問責的暫行規定》、《關于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財政違法行為處理處罰條例》等法規文件,根據情節輕重做出嚴肅處理,該通報的通報,該罰款的罰款,該處分的處分,該停職免職的停職免職;情節特別嚴重,涉嫌犯罪的,要堅決移送司法機關;對造成的經濟損失,要依法追償。同時,對監督部門瀆職失職的,也要從嚴查辦。
參考文獻:
[1] 王興業.中外“三公消費”治理的借鑒意義[J].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4):39-46.
[2] 國外如何控制“三公”支出[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2,(12):34-35.
[3] 默寧.香港如何管“三公”?[J].廉政瞭望,2013,(6):64-65.
[4] 張福新.公共預算視角下“三公經費”監督管理問題研究[J].行政與法,2013,(7):40-44.
[5] 田冠軍.“三公”經費的控制與審計探討[J].審計研究,2013,(4):74-84.
[責任編輯 陳丹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