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麟
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農業發展和農村經濟已經步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但依然面臨著許多困難和矛盾。就當前農村經濟改革和發展中存在的困難,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農村經濟;困難;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5-0038-02
改革開放30多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工作,采取各種有效措施,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雖然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但也面臨著許多困難和矛盾。主要表現在:黨中央雖然高度重視“三農”工作,但由于對集體經濟缺乏支撐力,基層干部沒有從根本上重視“三農”工作。農業增產與農民增收不同步,在沒有大的自然災害的前提下,農業雖然能取得豐收,但由于其品質不高、品種單一等原因并不能使農民收入不斷提高;缺乏對農業的投入,農業發展后勁有待加強。小城鎮建設發展步伐緩慢,也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這些要求我們加大改革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筆者認為,從以下幾方面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一、針對農業增產不增收的矛盾,要以市場為導向,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
首先,要調整發展思路,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大力發展名、特、優、精、新品種,使農民富裕,讓居民滿意。調整產業結構要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和保障農民的經營自主權、保護農民利益,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發展農業的主體是農民,農民的積極性保住了,農業生產力就會持續發展。不能違背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更不能為了形象工程而搞整齊劃一,挫傷農民的積極性。要讓市場來配置資源,讓市場來引導農民調整結構。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確保農民收入不斷增加的同時,要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在產業結構調整中,還要建立健全服務網絡,建立銷售隊伍,開展各種形式促銷活動,避免戶戶闖市場。還要培養農民經紀人,采取各種措施將本地產品推向全國各地,再將各地的新品種信息帶回來,以此使產業結構步入良性循環軌道。
二、加大對農業的投入,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實現科教興農
首先,要增加以水利為重點的基本設施投入,提高其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其次,要抓好“科教興農”戰略,大幅度提高科學技術對農業的貢獻份額。興農強農,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在政策穩定的前提下,科技起著決定性作用。要通過加強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健全科技服務體系,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科技成果,使農業的增長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三、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
農村基層民主制度建設是農村改革的必然要求,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工程,是實現農村經濟協調發展,保證農村穩定的有效途徑。為了更好地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農村各項改革和建設事業的全面發展,必須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制度建設。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應包括鄉村兩級民主政治建設,其中主要的是村級民主政治建設。村級民主政治建設包括在農村全面推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內容。
在民主選舉過程中,要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防止搞家族派性,或人為設置障礙。民主決策便于順利開展各項工作,調動農民積極性,減少失誤。民主監督應發動和依靠村民共同管理村內失誤,維護村內秩序。通過民主管理,使農村的各項工作都能既符合黨的政策和法制,又順乎民意,從而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步伐。
四、加強基層領導班子建設,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
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必須配齊、配強領導干部,按照農村“五個好”的要求建立一套基層班子。同時,要從農村生產第一線中培養發展黨員,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大力培養后備干部,將那些勇于奉獻,樂于助人,有經濟頭腦,能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人充實到領導班子中來,要培育一個選人、育人、用人的良好機制。
要不斷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的素質和領導水平,加強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理論的學習,不斷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工作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為民辦實事的自覺性。要不斷提高基層干部的政策水平和理論水平,做到理解政策不出偏差,執行政策不打折扣。
五、要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出發,采取多種方式,幫助農民轉變觀念,營造一個有利于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氛圍
先進地區和落后地區的差距體現在諸多方面,最主要的還是人的思想的差距。要實現農業現代化,首先要轉變人的觀念。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有著幾千年的封建歷史。在這種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我們的干部群眾中存在著根深蒂固的與傳統的小農自然經濟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相適應的重農輕商、重義輕利、安貧樂道、小富即安的思想觀念。雖然這些陳舊了的觀念是在長期的自然經濟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條件下產生的,但它卻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和市場經濟體制不相適應的。因此,我們要從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出發,采取多種形式引導和幫助群眾樹立勇于進取、開拓創新、敢于競爭、求強求富的觀念,培養他們的公平競爭意識、勤勞致富意識、知識信息意識、科學技術意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步發展意識,使群眾都能在和敢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大顯身手,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建功立業。
參考文獻:
[1] 江小容.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發展歷程研究[D].西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2] 張時.小城鎮建設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13.
Some suggestion on accelerating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SHEN Lin
(Lianyungang City Haizhou District Jinping town finance station,Lianyungang 222021,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reform unceasingly thorough,the market to the great impet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 has entered a new historical stage,show many new features,but is still fac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and contradictions. They exist in the current rural economic reform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development,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rural economy;difficulty;Countermeasure of development
[責任編輯 安 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