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民 王彥梅
摘 要:7S管理模式是現代企業的一種管理制度,更是一種企業文化,也是團隊建設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為了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實現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對接,應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引入企業7S管理模式。
關鍵詞:人才培養;7S管理模式;高職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5-0055-02
作為高職院校,如何實現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如何實現學生與企業員工對接,這是高職院校目前面臨的嚴峻問題。學校向社會輸送的人才必須滿足社會需求,那么什么樣的人才能滿足社會需求?當今企業需要的人才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必須具備企業員工的基本素養。素養就是一種企業文化,是員工長期自覺形成的一種習慣。對企業來說,有時素養比專業技能更重要。為了讓我們的畢業生能更快適應企業的環境,將來就業更具有競爭力,所以有必要把企業的管理模式引進學校。7S管理是被諸多國內、外著名企業驗證的行之有效的一項基礎管理工作,是汽車后市場服務業普遍采用的規范化管理模式。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大部分都進入汽車后市場工作,學校引進企業的7S管理模式,就是要從管理制度上約束學生的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學校就實現從學生向企業員工的轉型。
2010年我們開始引入了企業的7S管理模式,將7S管理理念深化至教育教學改革,讓7S的紀律性和嚴謹性不僅表現在學生管理上,而且融入到人才培養的內涵建設上來,培養“守規矩、懂技術、善服務、可持續”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適應目前汽車服務企業對于高素質人才的需求,為與汽車企業員工培養進行工學結合實現對接,形成7S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制度和規范。
一、7S的由來及其內涵
“7S”的由來與“5S”息息相關。5S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產現場對人員、機器、材料、方法、信息等生產要素進行有效管理。這是日本公司獨特的管理辦法。5S即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在羅馬文拼寫中,第一個字母都為S,所以日本人稱之為5S。后來又添加了“安全(Safety)和節約(Save)”,被稱之為7S。
7S的具體含義分別是:整理(Seiri),即徹底地將要與不要的東西分開,將不要的加以處理;整頓(Seiton),把經過整理出來的必要的東西加以定量、定位;清掃(Seiso),就是徹底地將自己的工作環境打掃干凈;清潔(Seiketsu),將上面3S實施的做法制度化、規范化,維持其成果;素養(Shitsuke),人人依規定行事,養成良好的習慣;安全(safety),人身不受傷害,環境沒有危險;節約(save),就是要合理利用時間、空間、能源等,充分發揮他們的最大效能。
二、引入7S的意義
1.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對接,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目前浙江省汽車服務企業中普遍采用“7S管理”模式,將汽車企業“7S”規范管理標準進學生宿舍、教室和實訓室,將企業文化、企業精神有機的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進行職業精神和職業規范教育,營造企業文化氛圍,培養學生的員工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提高適應企業環境的能力。
2.推進“作業、活動”標準化,培養學生自覺遵守規范的意識。汽車類專業中有很多實訓課程,比如:汽車拆裝實訓、汽車檢測實訓等,在實訓過程中如果學生不按照規章操作是必存在安全隱患。推進“作業、活動”標準化就是要按照實訓要求規定的工作標準和操作規程,精雕細琢,規范每個崗位的行為習慣,樹立起自覺遵守規范的意識,使規范化管理日常化、精細化,使各項工作標準化、流程化。
3.“學規矩、守規矩”,培養學生知禮懂法。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就是規章、制度、法律、禮法等,講規矩就是真正做到懂規矩、用規矩、守規矩。人無以規矩則費,家無以規矩則殆,國無以規矩則亂。學生時刻清楚自己什么事應該做,什么事不應該做。比如上課不遲到;見到熟人要問好;尊敬師長;等等。
4.學生管理意識增強,節約時間、成本,提高效率。設備或材料上面要有明顯的標識、擺放要整齊,實驗完成后能夠使用的材料要及時回收、減少浪費,不能使用的材料要及時處理掉。設備設施要定期保養維護,保養要規范。保持設備運行狀態良好,這樣可以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節省成本。工具量具要按規范使用和保養,以提高使用壽命、減小損壞率。
三、7S管理模式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應用
在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借鑒引進企業7S管理,并創新發展為人才培養過程中的7S管理模式。
1.整理空間。生活、學習、實訓場所的所有物品均區分為“有必要的”和“沒有必要的”,將“有必要的”物品留下來,將“沒有必要的”物品清除掉,騰出更多空間,使生活學習實訓場所更寬敞。目的是騰出空間,活用空間,防止誤用,塑造清爽的生活學習場所。做到這一步,是學生樹立好作風的開始。
2.整頓用品。留下來的“有必要的” 物品,按規定位置擺放整齊,并加以標示,物品不能亂擺亂放。目的是在是常的學習和工作中,要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使用完的東西要放回原位,擺放整齊,以保證下次使用時,能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避免浪費時間。
3.清掃場所。生活、學習、實訓等場所必須清掃干凈,這就要求學生要有耐心,從自身做起,保持個人衛生,清掃公共場所的衛生,保持生活學習實訓場所無灰塵、紙霄等垃圾。目的是保持宿舍、教室、實習車間等場所干凈、整潔、舒適,不受污染。
4.清潔環境。時時關注自己在生活、學習、實訓場所的行為,自我約束,不能隨處亂扔亂放,保持環境干凈、整潔,并且要常態化、制度化。目的是維持整理、整頓、清掃的成果,使其制度化、公開化、透明化,養成好的習慣。
5.提升素養。努力提高學生素養,使其養成按規范做事、遵守規章制度的品格。要求學生服從管理,同學之間相互禮讓,團結合作。老師課上課下都要灌輸職業道德和為人之道,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及行為習慣,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和主人翁精神。目的是通過素養讓員工成為一個遵守規章制度,并具有一個良好工作素養習慣的人。endprint
6.安全教育。清除隱患,排除險情,預防事故的發生。 目的是保證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生產安全。
7.節約材料。不浪費水、電,不浪費材料、設備,不浪費時間。合理利用時間、空間、能源等,發揮他們的最大效能,創造一個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環境。目的是勤儉節約、珍惜時間,以主人翁心態對待學校的資源。
四、7S管理的成效
1.管理優質化。7S倡導的是“高效率、零浪費、精益化”,在學校推行7S管理,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思路和管理辦法,使優質管理成為習慣化、常態化,為學校管理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
2.環境優美化。在7S管理引導下,努力營造一個干凈、整潔、舒適的校園環境,以保障全校師生安全,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3.教學有效化。以7S管理理念更新教師傳統管理方式,提高教師教學管理、實訓工場管理、實訓指導能力,從而提升專業實訓教學的有效性。
4.學生員工化。通過7S管理,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工作習慣,實現學生與企業員工無縫對接,使學生提前成為“職業人”,打造學生“遵規守紀、愛崗敬業、吃苦耐勞、技術高超”新面貌,以更高職業素養適應未來崗位。
5.教師職業化。以7S管理推進為契機,為教師教育教學研究實踐提供平臺,教師職業素養不斷提高。
五、結論
1.7S管理的目的就是在學校模擬企業管理模式,將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讓學生在學校受到企業文化熏陶,培養學生遵守紀律,嚴格要求自己,養成嚴緊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習慣。企業文化進入校園,是校企深度合作的結果,是營造良好育人環境的基礎,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法寶,是職業教育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核心理念在學校管理創新中的體現。
2.“7S”管理旨在為學生創造一個干凈、整潔、舒適、合理規范的學習場所和生活空間,汽車企業“7S”規范管理標準進學生宿舍、教室和實訓室,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操作規范,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為今后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孫少雄.如何推行7S[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
[2] 何永文,朱海軍.“7S”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實踐[J].科技資訊,2010,(35).
[3] 黃海鋒.開展7S活動,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J].就業與創業,2011,(4).
[責任編輯 王 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