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騰+劉仕冬+張北偉+鄭彬
摘 要:交強險在補償道路交通事故受害方權益、減少當事人之間的矛盾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長期以來經營狀況不佳、持續虧損。通過分析交強險經營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從完善費率體系、加強監管力度,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差異化;費率;交強險
中圖分類號:F8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6-0113-02
一、交強險經營狀況
隨著《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出臺,2006年7月中國正式開始實施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責任保險(以下簡稱“交強險”)。交強險在運行的八年時間里,中國汽車投保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有力地推動了車險的發展。至2012年末,交強險累計支付賠款3 336億元,在補償交通事故經濟損失、保障交通事故受害人權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經營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交強險的發展。
1.虧損嚴重:交強險自開辦以來發展十分迅速,保費收入自2006年的218.8億元迅速上升到2012年的1 114億元,但賠款支出也自2006年的30億元上升到2012年的821億元,這期間共收取保費4 915億元,支付賠款3 333億元,扣除經營費用后,累計虧損達240億元。表1反映了近年交強險的經營業績,2008年交強險經營微有盈利,自2009年起呈現出持續、高額的虧損局面。
2.地區間經營狀況存在較大差異:盡管總體上交強險存在著巨額虧損,但全國各地經營狀況差異較大。根據相關部門對最近四年交強險的統計,江蘇、浙江、安徽等前六大虧損地區合計收取保費767億元,占全國總保費的21.3%,然而承保虧損合計255億元,占總承保虧損的74%。從經營業績較好的2012年可以看出,浙江省交強險經營虧損7億多元,是虧損最嚴重的地區,而北京經營業績較好,經營利潤2億多元,地區間經營狀況差異明顯。
3.賠付率攀升,不同車型賠付率差別大:交強險實施全國統一的費率表,費率標準按照車輛的種類和使用性質分為家庭自用汽車、非營業客車、營業客車、非營業貨車、營業貨車、特種車、摩托車、拖拉機掛車等九大類。交強險賠付率自2006年的57.3%上升到2010年的82.3%,持續攀升,近年隨著交通管理部門大力打擊酒駕、醉駕等違規行為,事故率有明顯下降,但2012年賠付率仍高達77.6%。經營過程中實現盈利最多的是家庭自用車和非營業客車,營業客車的賠付率最高、虧損最嚴重。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歸責原則特殊性:中國責任保險一般采用過錯責任原則,即當被保險人存在過錯導致第三方財產損失或人身傷亡、依法應承擔賠償責任時,保險公司負責賠付。但在交強險中,被保險車輛除了因負有責任進行賠償外,在交通事故中即使無責,按照規定也應賠償受害方一定的損失,這無形中增大了交強險的賠償責任。另外,交強險先于商業車險賠償的規定也使交強險在交通事故賠償中承擔了重要的角色,在醫療費用和車輛維修費用不斷上漲情況下,交強險賠付持續上升、連年虧損也就不足為奇了。
2.費率體系不合理:交強險主要賠償責任是交通事故受害者的死亡傷殘費用和醫療費用,中國地域遼闊,地區之間的醫療費用和人均收入差異較大,相同類型的交通事故在不同地區的賠付結果不盡相同,目前全國統一的交強險費率無法體現地區之間的風險差異。從實際經營結果看,東部沿海地區和中、南部發達地區交強險的賠付率較高,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的賠付率較低。差異較大的經濟發展水平使各地區保險公司實際承擔的風險水平不盡相同,因此在經營成果上地區之間差異較大。
3.經營管理不夠完善:實務中交強險與商業車險往往同時辦理,理賠時交強險先行賠付,賠款額超過交強險賠償限額時由商業車險賠付,在經營費用上交強險與商業車險的界限較為模糊,交強險分攤過多的費用,對其經營利潤核算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同時,伴隨交強險快速發展,保險公司管理上存在漏洞,一些被保險人通過虛構事實、偽造事故資料,利用假醫療發票索賠,此類欺詐活動也造成了實際賠款的增加。
三、促進交強險發展的對策
1.制定區域性費率,完善費率體系: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主要依據之一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因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應成為制定交強險費率的重要因子。結合各地區的道路交通條件、機動車保有量以及經濟發展水平,制定區域性的、差異化的費率是當務之急。只有建立與實際風險水平相匹配的公平的費率體系,才能合理地分散風險、發揮交強險的社會職能。
2.加強監管:2006年保監會發布的《保險公司費用分攤指引》就對交強險的費用分攤進行了規范,但在實際操作中,費用分攤不合理、核算審核不嚴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對此,保監會應加強監管,提高懲處力度,避免計入交強險專屬費用、以及非交強險業務的專屬費用混入共同費用中,做到費用合理分攤,真實反映交強險的實際經營狀況,使該險種得到更好的發展。
3.建立保險期間客戶風險管理機制:盡管保險的基本職能是損失賠償,但總體來說,事前的預防遠勝于事后的賠付,做好客戶風險管理、降低事故發生概率,不僅有利于保險公司提高經營業績,也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結。目前保險公司獎懲性的浮動費率對于激勵被保險人安全行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保險公司應當建立客戶風險檔案,根據車輛的狀況、用途、行車人的駕駛水平等信息進行風險等級劃分,加強高風險客戶的行車安全檢查,及時提出有針對性的隱患整改建議,幫助客戶降低事故率,降低賠付水平。
4.加強人傷案件管理:人傷案件是交強險賠付中占比較大的案件,人傷案件從保險事故發生、調查取證、責任判定到最終的賠償,涉及交通管理部門、法律機構、醫院、保險公司等多個部門、多個環節的工作,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人傷案件管理不力,會給保險欺詐留下空間。因此,保險公司首先應當加強理賠隊伍建設,對理賠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技能和辨識保險欺詐的能力。其次,加強人傷案件的管理更為重要。在事故查勘階段應建立現場報告制度,明確事故中傷員的人數、受傷情況、醫療醫院,從源頭上做好管理;通過醫療跟蹤制度強化過程管理,醫療跟蹤人員與治療醫院保持經常的聯系,加大與醫院及傷殘評定機構的合作力度,了解傷員治療方案和治療情況,避免不必要的醫療費用支出;嚴格檢查、核實索賠材料,確保賠款信息的準確性,減少虛假賠案。
參考文獻:
[1] 趙錢龍.交強險經營狀況分析及改革路徑探索[J].中國保險,2014,(5).
[2] 劉興麗.交強險應實施區域差異化費率[N].中國保險報,2010-09-14.
[3] 李祝用,姚兆中.再論交強險的制度定位[J].保險研究,2014,(4).
[4] 偶見.關于交強險精細化經營的探討[J].金融縱橫,2011,(4).
[5] 張小紅.對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實施過程中問題的思考[J].首都經貿大學學報,2008,(1).
[責任編輯 陳丹丹]endprint
摘 要:交強險在補償道路交通事故受害方權益、減少當事人之間的矛盾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長期以來經營狀況不佳、持續虧損。通過分析交強險經營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從完善費率體系、加強監管力度,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差異化;費率;交強險
中圖分類號:F8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6-0113-02
一、交強險經營狀況
隨著《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出臺,2006年7月中國正式開始實施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責任保險(以下簡稱“交強險”)。交強險在運行的八年時間里,中國汽車投保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有力地推動了車險的發展。至2012年末,交強險累計支付賠款3 336億元,在補償交通事故經濟損失、保障交通事故受害人權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經營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交強險的發展。
1.虧損嚴重:交強險自開辦以來發展十分迅速,保費收入自2006年的218.8億元迅速上升到2012年的1 114億元,但賠款支出也自2006年的30億元上升到2012年的821億元,這期間共收取保費4 915億元,支付賠款3 333億元,扣除經營費用后,累計虧損達240億元。表1反映了近年交強險的經營業績,2008年交強險經營微有盈利,自2009年起呈現出持續、高額的虧損局面。
2.地區間經營狀況存在較大差異:盡管總體上交強險存在著巨額虧損,但全國各地經營狀況差異較大。根據相關部門對最近四年交強險的統計,江蘇、浙江、安徽等前六大虧損地區合計收取保費767億元,占全國總保費的21.3%,然而承保虧損合計255億元,占總承保虧損的74%。從經營業績較好的2012年可以看出,浙江省交強險經營虧損7億多元,是虧損最嚴重的地區,而北京經營業績較好,經營利潤2億多元,地區間經營狀況差異明顯。
3.賠付率攀升,不同車型賠付率差別大:交強險實施全國統一的費率表,費率標準按照車輛的種類和使用性質分為家庭自用汽車、非營業客車、營業客車、非營業貨車、營業貨車、特種車、摩托車、拖拉機掛車等九大類。交強險賠付率自2006年的57.3%上升到2010年的82.3%,持續攀升,近年隨著交通管理部門大力打擊酒駕、醉駕等違規行為,事故率有明顯下降,但2012年賠付率仍高達77.6%。經營過程中實現盈利最多的是家庭自用車和非營業客車,營業客車的賠付率最高、虧損最嚴重。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歸責原則特殊性:中國責任保險一般采用過錯責任原則,即當被保險人存在過錯導致第三方財產損失或人身傷亡、依法應承擔賠償責任時,保險公司負責賠付。但在交強險中,被保險車輛除了因負有責任進行賠償外,在交通事故中即使無責,按照規定也應賠償受害方一定的損失,這無形中增大了交強險的賠償責任。另外,交強險先于商業車險賠償的規定也使交強險在交通事故賠償中承擔了重要的角色,在醫療費用和車輛維修費用不斷上漲情況下,交強險賠付持續上升、連年虧損也就不足為奇了。
2.費率體系不合理:交強險主要賠償責任是交通事故受害者的死亡傷殘費用和醫療費用,中國地域遼闊,地區之間的醫療費用和人均收入差異較大,相同類型的交通事故在不同地區的賠付結果不盡相同,目前全國統一的交強險費率無法體現地區之間的風險差異。從實際經營結果看,東部沿海地區和中、南部發達地區交強險的賠付率較高,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的賠付率較低。差異較大的經濟發展水平使各地區保險公司實際承擔的風險水平不盡相同,因此在經營成果上地區之間差異較大。
3.經營管理不夠完善:實務中交強險與商業車險往往同時辦理,理賠時交強險先行賠付,賠款額超過交強險賠償限額時由商業車險賠付,在經營費用上交強險與商業車險的界限較為模糊,交強險分攤過多的費用,對其經營利潤核算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同時,伴隨交強險快速發展,保險公司管理上存在漏洞,一些被保險人通過虛構事實、偽造事故資料,利用假醫療發票索賠,此類欺詐活動也造成了實際賠款的增加。
三、促進交強險發展的對策
1.制定區域性費率,完善費率體系: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主要依據之一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因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應成為制定交強險費率的重要因子。結合各地區的道路交通條件、機動車保有量以及經濟發展水平,制定區域性的、差異化的費率是當務之急。只有建立與實際風險水平相匹配的公平的費率體系,才能合理地分散風險、發揮交強險的社會職能。
2.加強監管:2006年保監會發布的《保險公司費用分攤指引》就對交強險的費用分攤進行了規范,但在實際操作中,費用分攤不合理、核算審核不嚴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對此,保監會應加強監管,提高懲處力度,避免計入交強險專屬費用、以及非交強險業務的專屬費用混入共同費用中,做到費用合理分攤,真實反映交強險的實際經營狀況,使該險種得到更好的發展。
3.建立保險期間客戶風險管理機制:盡管保險的基本職能是損失賠償,但總體來說,事前的預防遠勝于事后的賠付,做好客戶風險管理、降低事故發生概率,不僅有利于保險公司提高經營業績,也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結。目前保險公司獎懲性的浮動費率對于激勵被保險人安全行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保險公司應當建立客戶風險檔案,根據車輛的狀況、用途、行車人的駕駛水平等信息進行風險等級劃分,加強高風險客戶的行車安全檢查,及時提出有針對性的隱患整改建議,幫助客戶降低事故率,降低賠付水平。
4.加強人傷案件管理:人傷案件是交強險賠付中占比較大的案件,人傷案件從保險事故發生、調查取證、責任判定到最終的賠償,涉及交通管理部門、法律機構、醫院、保險公司等多個部門、多個環節的工作,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人傷案件管理不力,會給保險欺詐留下空間。因此,保險公司首先應當加強理賠隊伍建設,對理賠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技能和辨識保險欺詐的能力。其次,加強人傷案件的管理更為重要。在事故查勘階段應建立現場報告制度,明確事故中傷員的人數、受傷情況、醫療醫院,從源頭上做好管理;通過醫療跟蹤制度強化過程管理,醫療跟蹤人員與治療醫院保持經常的聯系,加大與醫院及傷殘評定機構的合作力度,了解傷員治療方案和治療情況,避免不必要的醫療費用支出;嚴格檢查、核實索賠材料,確保賠款信息的準確性,減少虛假賠案。
參考文獻:
[1] 趙錢龍.交強險經營狀況分析及改革路徑探索[J].中國保險,2014,(5).
[2] 劉興麗.交強險應實施區域差異化費率[N].中國保險報,2010-09-14.
[3] 李祝用,姚兆中.再論交強險的制度定位[J].保險研究,2014,(4).
[4] 偶見.關于交強險精細化經營的探討[J].金融縱橫,2011,(4).
[5] 張小紅.對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實施過程中問題的思考[J].首都經貿大學學報,2008,(1).
[責任編輯 陳丹丹]endprint
摘 要:交強險在補償道路交通事故受害方權益、減少當事人之間的矛盾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長期以來經營狀況不佳、持續虧損。通過分析交強險經營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從完善費率體系、加強監管力度,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差異化;費率;交強險
中圖分類號:F8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6-0113-02
一、交強險經營狀況
隨著《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出臺,2006年7月中國正式開始實施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責任保險(以下簡稱“交強險”)。交強險在運行的八年時間里,中國汽車投保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有力地推動了車險的發展。至2012年末,交強險累計支付賠款3 336億元,在補償交通事故經濟損失、保障交通事故受害人權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經營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交強險的發展。
1.虧損嚴重:交強險自開辦以來發展十分迅速,保費收入自2006年的218.8億元迅速上升到2012年的1 114億元,但賠款支出也自2006年的30億元上升到2012年的821億元,這期間共收取保費4 915億元,支付賠款3 333億元,扣除經營費用后,累計虧損達240億元。表1反映了近年交強險的經營業績,2008年交強險經營微有盈利,自2009年起呈現出持續、高額的虧損局面。
2.地區間經營狀況存在較大差異:盡管總體上交強險存在著巨額虧損,但全國各地經營狀況差異較大。根據相關部門對最近四年交強險的統計,江蘇、浙江、安徽等前六大虧損地區合計收取保費767億元,占全國總保費的21.3%,然而承保虧損合計255億元,占總承保虧損的74%。從經營業績較好的2012年可以看出,浙江省交強險經營虧損7億多元,是虧損最嚴重的地區,而北京經營業績較好,經營利潤2億多元,地區間經營狀況差異明顯。
3.賠付率攀升,不同車型賠付率差別大:交強險實施全國統一的費率表,費率標準按照車輛的種類和使用性質分為家庭自用汽車、非營業客車、營業客車、非營業貨車、營業貨車、特種車、摩托車、拖拉機掛車等九大類。交強險賠付率自2006年的57.3%上升到2010年的82.3%,持續攀升,近年隨著交通管理部門大力打擊酒駕、醉駕等違規行為,事故率有明顯下降,但2012年賠付率仍高達77.6%。經營過程中實現盈利最多的是家庭自用車和非營業客車,營業客車的賠付率最高、虧損最嚴重。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歸責原則特殊性:中國責任保險一般采用過錯責任原則,即當被保險人存在過錯導致第三方財產損失或人身傷亡、依法應承擔賠償責任時,保險公司負責賠付。但在交強險中,被保險車輛除了因負有責任進行賠償外,在交通事故中即使無責,按照規定也應賠償受害方一定的損失,這無形中增大了交強險的賠償責任。另外,交強險先于商業車險賠償的規定也使交強險在交通事故賠償中承擔了重要的角色,在醫療費用和車輛維修費用不斷上漲情況下,交強險賠付持續上升、連年虧損也就不足為奇了。
2.費率體系不合理:交強險主要賠償責任是交通事故受害者的死亡傷殘費用和醫療費用,中國地域遼闊,地區之間的醫療費用和人均收入差異較大,相同類型的交通事故在不同地區的賠付結果不盡相同,目前全國統一的交強險費率無法體現地區之間的風險差異。從實際經營結果看,東部沿海地區和中、南部發達地區交強險的賠付率較高,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的賠付率較低。差異較大的經濟發展水平使各地區保險公司實際承擔的風險水平不盡相同,因此在經營成果上地區之間差異較大。
3.經營管理不夠完善:實務中交強險與商業車險往往同時辦理,理賠時交強險先行賠付,賠款額超過交強險賠償限額時由商業車險賠付,在經營費用上交強險與商業車險的界限較為模糊,交強險分攤過多的費用,對其經營利潤核算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同時,伴隨交強險快速發展,保險公司管理上存在漏洞,一些被保險人通過虛構事實、偽造事故資料,利用假醫療發票索賠,此類欺詐活動也造成了實際賠款的增加。
三、促進交強險發展的對策
1.制定區域性費率,完善費率體系: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主要依據之一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因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應成為制定交強險費率的重要因子。結合各地區的道路交通條件、機動車保有量以及經濟發展水平,制定區域性的、差異化的費率是當務之急。只有建立與實際風險水平相匹配的公平的費率體系,才能合理地分散風險、發揮交強險的社會職能。
2.加強監管:2006年保監會發布的《保險公司費用分攤指引》就對交強險的費用分攤進行了規范,但在實際操作中,費用分攤不合理、核算審核不嚴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對此,保監會應加強監管,提高懲處力度,避免計入交強險專屬費用、以及非交強險業務的專屬費用混入共同費用中,做到費用合理分攤,真實反映交強險的實際經營狀況,使該險種得到更好的發展。
3.建立保險期間客戶風險管理機制:盡管保險的基本職能是損失賠償,但總體來說,事前的預防遠勝于事后的賠付,做好客戶風險管理、降低事故發生概率,不僅有利于保險公司提高經營業績,也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結。目前保險公司獎懲性的浮動費率對于激勵被保險人安全行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保險公司應當建立客戶風險檔案,根據車輛的狀況、用途、行車人的駕駛水平等信息進行風險等級劃分,加強高風險客戶的行車安全檢查,及時提出有針對性的隱患整改建議,幫助客戶降低事故率,降低賠付水平。
4.加強人傷案件管理:人傷案件是交強險賠付中占比較大的案件,人傷案件從保險事故發生、調查取證、責任判定到最終的賠償,涉及交通管理部門、法律機構、醫院、保險公司等多個部門、多個環節的工作,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人傷案件管理不力,會給保險欺詐留下空間。因此,保險公司首先應當加強理賠隊伍建設,對理賠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技能和辨識保險欺詐的能力。其次,加強人傷案件的管理更為重要。在事故查勘階段應建立現場報告制度,明確事故中傷員的人數、受傷情況、醫療醫院,從源頭上做好管理;通過醫療跟蹤制度強化過程管理,醫療跟蹤人員與治療醫院保持經常的聯系,加大與醫院及傷殘評定機構的合作力度,了解傷員治療方案和治療情況,避免不必要的醫療費用支出;嚴格檢查、核實索賠材料,確保賠款信息的準確性,減少虛假賠案。
參考文獻:
[1] 趙錢龍.交強險經營狀況分析及改革路徑探索[J].中國保險,2014,(5).
[2] 劉興麗.交強險應實施區域差異化費率[N].中國保險報,2010-09-14.
[3] 李祝用,姚兆中.再論交強險的制度定位[J].保險研究,2014,(4).
[4] 偶見.關于交強險精細化經營的探討[J].金融縱橫,2011,(4).
[5] 張小紅.對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實施過程中問題的思考[J].首都經貿大學學報,2008,(1).
[責任編輯 陳丹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