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榮
摘 要:“教育是什么”一直是人們關注和爭論的話題,從上層建筑說到生產力,再到培養人的社會實踐說,追問教育的本質是教育理論的產物,是反思教育實踐的必要環節,同時也是探討教育問題具有的重要意義。因此,闡述了教育的本質及其在現代社會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造就了人類的社會活動,在人類科學發展的道路上成為永恒和普遍的范疇。
關鍵詞:教育;本質;科學;社會活動;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5-0133-02
一、教育的本質
教育,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于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地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摸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并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上的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地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F代化社會中,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教育的含義也發生了變化。從最初的灌輸知識、認識知識以及感知知識,發展到思維的傳授。從字面意義上理解教育是什么,可以教或學習,或者通過學習來獲得的知識和技能?,F代科學界定延誤了教育這一概念的文化內涵,他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還象征著信仰、價值觀以及表現手段(在藝術和文學中的應用)。
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發展,教育不僅要傳遞文化,還要滿足文化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通過教育文化的學習來建立一種學習的文化,由此產生了教育過程。這個教育過程是個性化和社會化的基礎。對個人和社會行為來說,不接受教育是可怕的,他會使人進入無序化的生活狀態,產生不可控的行為。只有經過教育,才能產生價值觀、信仰,規范和規則孩子的個性形成以及調節自己的行為。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處理和傳送離不開校園,尤其是高等教育。目前,越來越多的學校只是應試教育,無法達到教育的深層次境界。高等教育可以使年輕人對未來復雜的工作做好完全的知識儲備,教育的完成可以更好的完成工作和創造最大的價值。高等教育朝著多樣化方向發展,從單一結構向多種結構演化,這是當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態勢之一?,F代經濟發展對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國對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不僅需要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而且需要大批中級技術人才。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須建立適應現代經濟發展需要的合理的人才結構,改革傳統高等教育象牙塔式的結構,實現教育結構類型的多樣化。這具體表現為多種形式辦學,除擴充原有的大學外,大力發展學制不同的短期大學和初級學院,使各類高等學校并存,培養目標互異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二、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場所,父母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教師。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起著奠基的作用。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強調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而復雜的任務?!边@就說明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墒?,目前我國的家庭教育走入了極端。一是以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以孩子成績教育、全面發展孩子的特長為主的父母,這類父母對自己的子女可用高標準、嚴要求來概括。他們把自己童年接受的不完整的教育全部強加于孩子身上,從孩子呀呀學語開始,就教孩子三字經、唐詩、成語,再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就開始了全面的培養:跆拳道、書法、繪畫、舞蹈、圍棋、鋼琴、英語等等的課外班和興趣班,周末、晚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給孩子加壓,想要孩子發展成全方位、多才多藝的人才。殊不知小小年紀的孩子正是無憂無慮快快成長的階段,如此重壓孩子豈能消受的了?還有一類家庭教育就是父母文化水平不高,認為他們只為孩子提供吃穿即可,而教育是學校和社會的責任,對孩子放任不管,無序發展。
家庭教育能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孩子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作為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僅僅有智力和學習好還是很不夠的。家庭教育在大目標上,除開發孩子智力外,還要注意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和培養。孩子生活在家庭,父母的無意識教育能夠從各個方面對孩子施加很好的影響?,F代兒童教育專家研究認為,兒童良好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非智力因素的積極特征都是嬰幼兒時期起步的。父母擔負著育人的特殊職能,要孩子全面發展,家長必須樹立全面發展的思想,才能進行全面教育。父母們不要等待,有的可能想等孩子長大了自己想學什么就學什么,這是不正確的觀點。有的可能想等到學校去教育吧,父母管養,不管教育,這同樣也是不正確的。無數事實證明,人的成長和教育是從家庭開始。家庭教育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
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
什么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呢?第一,要讓孩子有愉悅感和幸福感。只有在愉悅狀態下,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教育是先教孩子做人,其次才是成才。第二要讓孩子有積極性和創造性。如果孩子沒有好奇心,不主動學習,僅僅靠家長逼迫,那只能是一時有用,長期不但沒有效果,還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使孩子產生厭學的情緒。第三,要督促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好的習慣比好成績更重要。好的習慣能夠在學習工作中幫助孩子事半功倍,而不好的呢,即使以后成了家,不好的生活習慣也會給伴侶帶來很多煩惱,也會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害人又害己。第四,教育是長期行為。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生了孩子,不能光管他們吃喝,還要把握好教育。十年育人,百年育林。伴隨著孩子成長道路上不斷出現的新狀況,家長也要不斷調整偏離的方向。第五,教育是多方位的合力行成的。家長、學校、老師、同學、社會等等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家長要多和老師、學校、同學積極溝通,全方位了解孩子的動態,只有各種力量一致,才會效果最大。第六,盡量讓孩子全面成長。不能僅為了某一技能,而荒廢其他。一個人將來要在社會上立足、自立,這要求孩子有足夠的智商、情商和自理能力。endprint
四、人類教育在科學發展中的狀態和意義
1996年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其中核心的思想是教育應使受教育者學會學習的教育目的的思想,即教育要使學習者“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這一思想很快被全球各國所認可,并被稱為學習的四大支柱。初級理解教育的本質是其影響的人、利益、需求和機會在其存在的問題及制度改進中的組織活動??茖W不是外在于人的本質的東西,相反,它是與人相關的,可以這么說,它的本質主要是表達人的需求。
人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分組織的和歷史是有相關性的。在我們這個時代,可以分為三種基本需求:生命(生物)需求、社會歸屬的需求和知識需求。認識其存在的意義和用途體現現有的文化價值觀和通過知識來認識全新的未知的時代。的確,人類渴望學習規則和規律,了解周圍世界的規定。非常重要的知識,不是由非生物和社會需求派生而來,而是從其起源,大家普遍固有的生活信息需求得知。如果不把追求知識作為人類基本需求,將會產生不同的效用——權力意志。滿足需求和發展,使人類的知識綜合、整體發展??茖W創造理想世界,了解世界,從而形成具有一系列互補功能和個性的社會科學。在理想世界總體評價知識特別注重兩方面:首先,指出參與學術活動,提高知識面的采納。其次,科學數據作為評估其性能互補戰略的社會資源,作為衡量國家財富指數,進行科學創新。
科學的發展體現,最重要的是人的思維及其智力的發展。這是科學從根本上促進形成和抽象邏輯思維的富集,使之更加精致和成熟。但是,人的本性并不局限于智力活動。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特點是在他的情感和道德方面。因此,科學和藝術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得人的個性至少在他的精神世界能全方位發展??茖W是我們生活其中的世界理解,因此,科學通常被確定為用于產生關于世界客觀知識的高度組織化和高度專業化的活動,并且包括人類自己。然而,生產的知識在社會中是不能自給自足,它需要人類來維持和發展為了獲得一份好工作,一個年輕人必須怎么做,是在他所選擇的人類活動領域的一個完整的生活知識的體現。年輕人應該充分展示知識及其基本素養。我國的未來發展只有通過維護和發展教育和建立新的先進技術,才能獲得進步。社會需求日益豐富,社會中各種產業結構不斷調整變化,對人才的需求也多樣化,這就要求教育的本質及其價值取向需以人為本,要培養照舊全面發展的個人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 周霖.教育理論思維與教育理論發展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2] 李小魯.教育本質新探[J].現代哲學,2007,(5).
[3] 黃濟.對教育本質的再認識[J].中國教育學刊,2008,(9).
[4] 夏明珍.家庭教育ABC[J].學前教育,1994,(3).
[5]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論創生機理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6] 周曉紅.教育代價論[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7] 梁淑珍.中國家庭教育[J].科技創新導報,2008,(4).
[8] 張斌,楊潤勇.教育政策調整的必要性與實施途徑分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4).
[9] 劉謙.學校育人過程中文化自覺性的培養[J].教育研究,2011,(3).
[責任編輯 李 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