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艷
摘 要: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越來越明顯。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廣大學者的關注。以四川省為例,通過構建經濟增長函數,利用多元回歸分析,來闡述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作用,并對四川省人力資本投資提出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人力資本;經濟增長;回歸分析;四川省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6-0196-04
在知識經濟時代,物質資本不再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發展,將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力資本的影響。美國有組統計資料農明,在過去長達五十七年的時間里,物質資源投資增加4.5倍,利潤只增加了3.6倍;人力資本投資增加3.5倍,利潤卻增加17.6倍。這說明,人力資本的投資回報率比物質資源的回報率要高得多[1]。
一、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
人力資本是經濟增長理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由美國經濟學家最早提出來的。經濟學家們發現了一個問題:物質資本投入的增長速度往往低于經濟增長速度。他們發現,除了物質資本投入外,還有一個余值增長率,經研究發展,這個余值主要來自人力資本的貢獻。發達國家經濟增長過程存在著三個難題,即增長與環境、資源之間的沖突,公平與效率問題,失業與空位并存。而要徹底解決這三大問題,最根本的辦法都在于人力資本的提升和人力資本的積累。
人力資本對發展中國家的意義也非常重要。中等收入階段的發展中國家已經克服了貧困,并經過一段時期的發展已經達到了小康水平,但是這些國家經過十幾年穩定、快速的經濟發展,國家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之后,卻出現了經濟發展停滯、社會矛盾重重的現象,如20世紀60年代的“拉美現象”、90年代末的“東亞泡沫”。這種現象被學術界稱為“中等收入陷阱”。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重視教育及人力資本的積累,使得經濟過度依賴國際社會的產業轉移,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需求疲軟,投資乏力。因此,要擺脫“中等收入陷阱”唯有創新,而創新就需要人力資本的積累,人力資本的投入,否則要想提高民族和社會的創新力就是不可能的[2]。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課題組通過對1982—2003年的面板數據分析沿海地區、內陸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受教育程度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得出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即有直接作用,也有間接作用,直接作用體現在人力資本直接增長工人的邊際生產率,推動經濟增長;間接作用表現在人力資本投資通過技術創新與技術擴散(溢出),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進而推動經濟增長。
二、四川省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模型的建立及數據選取
(一)理論模型的構建[3]
選取學術界公認的研究經濟增長的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作為構建模型的基礎,并把人力資本因素考慮在內,構建人力資本與勞動力結合的經濟模型:
由于勞動者接受教育水平差異,形成的人力資本存在層次性,造成其技術水平的差異,其產生的外部效應不同。因此,設平均技術水平表達式為:
(二)數據的來源
根據上述模型可以看出,涉及的數據包括社會總產出數據、物質資本投入、勞動力投入、人力資本投入,同時對各個變量指標進行了分析調整,以此來分析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1.社會總產出。按照慣例,用國內生產總值(GDP)來衡量國民經濟總產出水平,并從四川統計年鑒里收集1990— 2012年的四川省GDP基礎數據,同時換算為1990年的不變價格。
2.物質資本投入。以四川固定資產投資額來代替物質資本投入,并換算為1990年的不變價格。
3.勞動力投入。勞動力投入數據采用四川統計年鑒公布的四川省1990—2012年年均從業人員數。
4.人力資本存量。利用金相郁關于各省份的人力資本存量估算方法,按接受教育的不同層次,對四川省1990-2012年的各級人力資本存量進行了計算。
人力資本存量公式為:Ht=∑HEitei YjHi (4)
其中 i=1,2,3,4,5分別表示不識字或識字很少、小學、初中、高中、大專以上,對應的hi是第i學歷水平的受教育年限,分別為1,6,9,12,16。 Ht表示t年的人力資本存量,HEit表示第t年i學歷水平的從業人數,該數據主要從1991—2013年的《中國勞動統計年鑒》中整理獲得。Yj是教育回報率,指受教育年限增加一年使勞動力生產效率提高的比例,即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所帶來的人力資本增加的比例。由于目前在國內并沒有一個公認的分階段的教育回報率數據。被廣為引用的是Psacharopoulos,G.& Patrinos,A(2004)提供的數據,中國教育回報率在初等教育階段為0.180,中等教育階段為0.134,高等教育階段為0.151,它與業洲國家和地區的平均水平比較接近。設為分段線性函數,教育年數在零至六年之間的系數確定為0.180;六至十二年之間為0.134;十二年以上為0.1510據此,我們定義與受教育年數對應所形成的人力資本存量,受教育年數在零至六年之間為初級教育人力資本存量,六至十二年之間為中等教育人力資本存量,十二年以上為高等教育人力資本存量[4]。
所使用的計量分析軟件是Eview6.0。
三、四川省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分析
以國內生產總值(GDP)lnY為因變量,以四川固定資產投資額lnK、勞動力投入即年均從業人員數lnL、初級教育人力資本存量lnP、中等教育人力資本存量lnS、高等教育人力資本存量lnH為解釋變量,取四川省1990—2012年的數據,利用計量分析軟件Eview6.0進行回歸分析,得到的結果(見表1)。endprint
該回歸模型結果顯示,R2=0.93,調整后的R2=0.91,模型的擬合優度較高;F=45.59,在較高的置信水平上通過檢驗,回歸方程總體上線性關系顯著成立。但是,解釋量參數未通過T 檢驗,可見解釋變量之間可能存在多重共線性,所謂多重共線性(Multicollinearity)是指線性回歸模型中的解釋變量之間由于存在精確相關關系或高度相關關系而使模型估計失真或難以估計準確,因此模型需要進行進一步調整。
為了確定解釋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多重共線性,需要計算解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用Eview6.0對回歸方程進行相關系數計算,得到相關系數矩陣(見表2)。
由相關系數矩陣可以看出,lnK與lnL之間的相關系數達到0.9以上,lnK與lnP、lnL與lnP和lnH之間的相關系數達到0.87以上,這充分表明個解釋變量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
因為模型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所以必須對模型進行調整,采用逐步回歸法,去檢驗和解決多重共線性問題。選擇一個擬合優度最好的模型作為初始模型,將其他解釋變量分別倒入初始模型中,尋找最佳回歸方程。
首先分別作lnY與lnK、lnH、lnP、lnS、lnL的一元回歸,對結果進行整理得到表3。
由表3可知,lnY與lnK回歸后調整的R2最大,即lnY(t)=
C+βlnK(t)的擬合優度最高,所以選擇此模型作為初始模型。
其次,把其他解釋變量依次導入初始模型。
把lnH、lnP、lnS、lnL分別導入lnY(t)=C+βlnK(t)中進行檢驗,整理結果可知,當α=0.05時,lnK與lnH這一組的P值都小于0.05,且該組修正后的R2為最大值0.899494≥0.85427,擬合優度最好所以選擇模型
lnY(t)=C+βlnK(t) +zrlnH(t)是合理的。
把lnP、lnS、lnL分別導入lnY(t)=C+βlnK(t)+zrlnH(t)中進行檢驗,整理結果可知,當α=0.05時,lnK、lnH與lnS這一組的P值都小于0.05,且該組修正后的R2為最大值0.916≥0.899494,擬合優度最好所以選擇模型
lnY(t)=C+βlnK(t) +zrlnH(t)+ vrlnS(t)是合理的。
把lnP、lnL分別導入lnY(t)=C+βlnK(t)+zrlnH(t)+ vrlnS(t)中進行檢驗,整理結果可知,兩組修正后的R2都比較大,模型擬合優度比較好,但是α=0.05時,沒有一組的四個解釋變量的p 值全部小于0.05,所以lnP、lnL不能導入lnY(t)=C+βlnK(t) +zrlnH(t)+ vrlnS(t)模型中。因此,lnP、lnL在模型中會引起嚴重的多重共線性,應剔除,最后修正的回歸模型為:
lnY(t)=C+βlnK(t)+zrlnH(t)+ vrlnS(t)
對修正后的回歸模型進行檢驗,得到檢驗結果(見表4)。
由表4可知,模型R2=0.927042,修正后的R2=0.915523,在較高置信水平上通過了F檢驗,模型擬合優度很好;當α=0.05時,各個解釋變量的P值都小于0.05,t值都大于/0.025(7)=1.895,拒絕原假設,即解釋變量對于被解釋變量是顯著的。
對于模型lnY(t)=C+alnL(t)+βlnK(t)+urlnP(t)+vrlnS(t)+
zrlnH(t),經過檢驗和修正,最后選擇三個解釋變量,即固定資產投資額lnK、中等教育人力資本存量lnS、高等教育人力資本存量lnH來解釋國內生產總值(GDP) lnY,并得到模型:
四、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
(一)模型解釋
1.物質資本存量、人力資本存量均對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基于上述人力資本的增長模型回歸結果可知(如表4所示),物質資本存量即lnK的系數為1.687607,且其顯著性水平超過了1%,人力資本存量lnS、lnH即中等人力資本存量、高等人力資本存量的系數也是正的,且都達到了5%的顯著性水平,這就說明了物質資本存量、人力資本存量均對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
2.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緩慢。從上述回歸結果可知,物質資本存量即lnK的系數為1.687607,表明物質資本投入每增加1個百分點,就能促進國民經濟1.687607個百分點的增長;而中等教育人力資本存量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只能促進國民經濟0.235855個百分點的增長,高等教育人力資本存量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只能促進國民經濟0.53570個百分點的增長。物質資本存量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是中等教育人力資本存量的7.16倍,是高等教育人力資本存量的3.15倍。這是由于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具有聯動性。需要經濟系統中的各個要素配合才能發揮作用。
3.人力資本存量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短期效應不明顯,具有滯后性。從上述模型回歸結果可知,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在短期內甚至是負的,如上頁表3所示的lnP及初等教育人力資本存量系數在對經濟增長的一元回歸中系數為-3.475710,其不但無法促進經濟增長,反而阻礙了經濟增長。這是由于人力資本投入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具有滯后性,短期內作用不明顯。
(二)對策建議
1.優化教育結構,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力度。目前,四川經濟具有良好的發展勢頭,迫切需要經濟系統內各個要素的有機配合以促進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從上述分析可知,物力資本和人力資本都是促進四川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四川較低的人力資本發展水平,不盡合理的結構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要想使得人力資本存量與經濟增長方式達到有效的匹配,必須在保持合理的物力資本投資的基礎上,加大人力資本投資的力度,以使人力資本積累得以加速,人力資本水平不斷提高,從而滿足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對人才的需求[5]。endprint
2.提升中、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四川中等教育發展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其市場化改革的步伐。以市場需求為紐帶,采取產學研為主的模式辦學,同時加深校企合作。通過集團化發展,引入民間資本注入中等職業教育,彌補政府投入的不足,從而提高中等教育的教學質量,適應市場需求。
高等教育人力資本存量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比較明顯,高等教育人力資本存量每增加一個百分點,能夠促進國民經濟0.53570個百分點的增長。因此,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人力資本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加大政府對高等學校的投入,鼓勵高校與企業聯合辦學,推動特色專業發展,同時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學科專業結構;通過校企聯合辦學,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加大實踐教學環節,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全面提高高校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增強高等教育人力資源質量。
3.物質資本投資與人力資本投資并重。四川省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具有滯后性,短期內作用效果不明顯。因此,為了促使經濟持續發展,四川省應堅持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投資并重的原則,充分利用四川的資源優勢,發展具有相對優勢的產業,在此基礎上增加對人力資本投資的力度,加大教育投資比重,較快地進行人力資本積累,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專業化人才,為將來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質變準備足夠的存量,從而保證經濟進入一個高速、良性發展軌跡[6]。
參考文獻:
[1] 呂國寧.人力資本與區域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分析[J].科技信息,2008,(28):197-198.
[2] 魯昕.人力資本投資與發展方式轉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90-92.
[3] 李萍.人力資本對四川經濟發展的貢獻研究[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0:26-27.
[4] 金相郁,段浩.人力資本與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面板數據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07,(10):22-29.
[5] 王國旗.四川省和重慶市人力資本與區域經濟差異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0:42-43.
[6] 高慧,余利霞.四川省與全國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比較分析[J].理論與改革,2007,(6):89-91.
[責任編輯 吳 迪]endprint
2.提升中、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四川中等教育發展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其市場化改革的步伐。以市場需求為紐帶,采取產學研為主的模式辦學,同時加深校企合作。通過集團化發展,引入民間資本注入中等職業教育,彌補政府投入的不足,從而提高中等教育的教學質量,適應市場需求。
高等教育人力資本存量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比較明顯,高等教育人力資本存量每增加一個百分點,能夠促進國民經濟0.53570個百分點的增長。因此,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人力資本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加大政府對高等學校的投入,鼓勵高校與企業聯合辦學,推動特色專業發展,同時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學科專業結構;通過校企聯合辦學,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加大實踐教學環節,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全面提高高校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增強高等教育人力資源質量。
3.物質資本投資與人力資本投資并重。四川省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具有滯后性,短期內作用效果不明顯。因此,為了促使經濟持續發展,四川省應堅持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投資并重的原則,充分利用四川的資源優勢,發展具有相對優勢的產業,在此基礎上增加對人力資本投資的力度,加大教育投資比重,較快地進行人力資本積累,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專業化人才,為將來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質變準備足夠的存量,從而保證經濟進入一個高速、良性發展軌跡[6]。
參考文獻:
[1] 呂國寧.人力資本與區域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分析[J].科技信息,2008,(28):197-198.
[2] 魯昕.人力資本投資與發展方式轉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90-92.
[3] 李萍.人力資本對四川經濟發展的貢獻研究[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0:26-27.
[4] 金相郁,段浩.人力資本與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面板數據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07,(10):22-29.
[5] 王國旗.四川省和重慶市人力資本與區域經濟差異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0:42-43.
[6] 高慧,余利霞.四川省與全國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比較分析[J].理論與改革,2007,(6):89-91.
[責任編輯 吳 迪]endprint
2.提升中、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四川中等教育發展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其市場化改革的步伐。以市場需求為紐帶,采取產學研為主的模式辦學,同時加深校企合作。通過集團化發展,引入民間資本注入中等職業教育,彌補政府投入的不足,從而提高中等教育的教學質量,適應市場需求。
高等教育人力資本存量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比較明顯,高等教育人力資本存量每增加一個百分點,能夠促進國民經濟0.53570個百分點的增長。因此,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人力資本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加大政府對高等學校的投入,鼓勵高校與企業聯合辦學,推動特色專業發展,同時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學科專業結構;通過校企聯合辦學,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加大實踐教學環節,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全面提高高校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增強高等教育人力資源質量。
3.物質資本投資與人力資本投資并重。四川省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具有滯后性,短期內作用效果不明顯。因此,為了促使經濟持續發展,四川省應堅持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投資并重的原則,充分利用四川的資源優勢,發展具有相對優勢的產業,在此基礎上增加對人力資本投資的力度,加大教育投資比重,較快地進行人力資本積累,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專業化人才,為將來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質變準備足夠的存量,從而保證經濟進入一個高速、良性發展軌跡[6]。
參考文獻:
[1] 呂國寧.人力資本與區域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分析[J].科技信息,2008,(28):197-198.
[2] 魯昕.人力資本投資與發展方式轉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90-92.
[3] 李萍.人力資本對四川經濟發展的貢獻研究[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0:26-27.
[4] 金相郁,段浩.人力資本與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面板數據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07,(10):22-29.
[5] 王國旗.四川省和重慶市人力資本與區域經濟差異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0:42-43.
[6] 高慧,余利霞.四川省與全國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比較分析[J].理論與改革,2007,(6):89-91.
[責任編輯 吳 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