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輪任管理在部隊院校人才培養方式的探索中遇到了困境。面對中隊干部認識不高、學員參與度不高等現象,動力機制的建構成了一個亟須解決的現實問題。
關鍵詞:輪任管理;困境;動力機制
中圖分類號:F29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5-0263-02
輪任管理是指以學員為中心,以基層部隊的現實、發展需要為導向,為提高學員管理實踐能力、綜合素質,由學員中隊提供平臺,讓每個學員在校期間輪流擔任班長、區隊長、隊長助理,實施對班、區隊、中隊各項事務的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和評估的活動。它是部隊院校根據基層部隊發展建設對人才的要求和學員的發展需要而形成的關于學員第一任職崗位工作能力素質的預期設想,是人才培養方式、路徑的實踐性探索。尚處于探索階段的輪任管理,出現了中隊干部認識不高、學員參與度不高等現象,要提高輪任管理效能,達到培養人的目的,其動力機制的建構就成了一個亟須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輪任管理的困境及其表現
(一)中隊干部對輪任管理的認識存在偏差
有的中隊干部認為,輪任管理就是放手管理。在輪任管理過程中,中隊干部對管理事務不再插手,忽視其參與者、指導者的角色,從而缺乏對學員管理過程的行為引導和能力培養。中隊干部沒有和學員一起確立管理質量目標,導致輪任管理過程中出現班隊、區隊、中隊管理局面不穩定的現象,甚至一些工作無法正常開展。有的中隊干部認為,輪任管理就是提高管理效率。由于這種管理目標的功利驅使,使得有的中隊干部不顧學員在輪任管理中體現的能力差異,對個別管理能力欠缺的學員缺乏足夠的耐心,直接代為管理或者取消其輪任管理的資格,忽視了輪任管理是讓學員在管理過程中得到鍛煉、提高、發展,達到培養人的目的。
(二)學員對輪任管理的參與度不高
輪任管理是讓學員輪流參與管理,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員著眼于獲得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預見即將來臨的事件,評估當前決策和行動中長期后果的能力。輪任管理中的管理者、被管理者是個動態的概念,今天的被管理者,明天可能就是管理者。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關系只是暫時的,真正無法改變的恰恰是同學關系。這就會造成學員對輪任管理的認識和理解存在一種現象:與他方便就是與己方便,對他人嚴格意味著將來他人對自己的嚴格,出現不好意思管,甚至不敢管。使得那些真正有心鍛煉提高的人不能發揮其管理才能以及借助平臺推進輪任管理本身,減退大家參與輪任管理的熱情和積極性,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整個輪任管理的參與度。有的學員由于入學前只是一個普通戰士,管理的經驗缺乏,信心和底氣不足,在管理過程中受到一些挫折且不能有效如愿解決,就不愿再參與其中;有的中隊干部過于重視控制,偏重監督和處罰,引導培養不夠,對學員在輪任管理中出現的失誤,強硬地取消其輪任管理的資格,以至于學員缺失了改正的機會。在這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下,學員參與到輪任管理的積極性總體表現為興趣缺乏、參與不夠積極主動,最終使得輪任管理培養人的根本目的受到制約。
二、輪任管理的動力機制建構
從輪任管理的困境及其表現可以看出,如何調動中隊干部和學員參與輪任管理的積極性,是其動力機制建構的關鍵所在。
(一)激勵機制
管理是一種有著明確目標的實踐活動,由于中隊干部和學員對輪任管理的認識均存在差異,對他們的激勵方式應是多種多樣的。中隊干部的激勵機制的建立應充分考慮他們的個人需要和工作職責目標相結合,激勵中隊干部參與到輪任管理中來不外乎內感報酬和外加報酬兩種。中隊干部本職崗位就是從事管理工作,做好管理工作是他本職所在,由此產生的責任感、貢獻感、成就感將會始終驅使其不斷努力,為學員傳授管理經驗,指導管理工作。但內感報酬也需外加報酬為基礎,每名中隊干部都有晉職發展的需要,且晉職發展是其繼續從事管理工作的前提,因此,應對輪任管理工作表現出色的中隊干部晉職立功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使內感報酬和外加報酬有機結合起來,內感報酬有外加報酬的支持,同時外加報酬內含的精神激勵也能得到充分體現。學員激勵機制的建立應符合學員的實際特點和需求,中隊干部應在對每名學員綜合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和學員一起討論建立輪任管理的可行性目標,充分發揮目標的引導、激勵功能,以便輪任管理從一開始就能步上坦途。另外,為提高學員參與度,把學員輪任管理的表現作為一門實踐型課程進行評價,并與學員畢業掛鉤。
(二)競爭機制
創造良好的競爭環境和競爭機制是調動中隊干部和學員積極性、加強中隊干部隊伍建設和提升學員能力素質的重要工作。中隊干部和學員的良好競爭機制的形成應該體現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不一樣。中隊干部實行競爭上崗,把輪任管理的實效作為競爭上崗的一個重要考量指標,促成中隊干部之間的“比、學、趕、超”局面的形成,獎勵干多干好的,懲罰干少干差的。各中隊學員間有普招生、班長骨干生和特招生的差異,他們的起點需求不同,最終他們的輪任管理效能肯定也不同,進步程度也會有差異,因此,對中隊干部的考評應是過程和結果的統一。輪任管理的初衷是讓每個學員都能輪流當任班長、區隊長、隊長助理,但學員在校學習的時間畢竟有限,純粹的輪任無法滿足,因此,只能在確保每個學員都能擔任班長的底線公平基礎上,讓相對優秀的學員競爭擔任區隊長、隊長助理。這樣,既可以守住教育公平的底線,讓所有學員都有機會參與輪任管理鍛煉管理能力,同時又可以體現適當的差別。
動力機制作為輪任管理培養人的目標實現而形成的動力形式,其功能是激活輪任管理的運行,輪任管理要充滿生機活力,還需學校管理機制全方位、多層面、立體化的運行。
參考文獻:
[1] 劉根厚.剛柔相濟之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的創新建構[J].科技管理研究,2009,(7).
[2] 張智強.大學參與高校管理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3] 潘向明,呂顯智.試論輪任管理——面向基層部隊的軍事院校人才培養新途徑[J].經濟研究導刊,2012,(12).
Construction of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post management
PAN Xiang-ming
(Public security fire troops Kunming Command School,Administration Office,Kunming 650208,China)
Abstract:At present,the post management training mode exploration encountered difficulties in the army colleges. In the face of squadron cadres awareness is not high,student participation is not high,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constructed a realistic problem to be solved.
Key words:the post management;dilemma;dynamic mechanism
[責任編輯 李 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