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 趙清 東秦哲
摘 要:把國家行政機關辦理的有關事宜及其辦理情況,通過適當的形式向社會公眾公開,實行政務公開是行之有效的方式。政務公開對于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加強社會主義民主,使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更為緊密,促進建立公平競爭的經濟發展軟環境,積極預防和治理腐敗,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關鍵詞:政務公開;行政機關;社會主義民主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5-0279-03
眾所周知,政務公開是現代民主政治發展的產物。伴隨著我國全體公民權利意識的不斷增強,對政務公開的要求也隨之越來越高。打造服務型政府的基礎性工作便是政務公開。我黨在十五大報告中就曾指出,“要深化改革,完善監督法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權力的制約機制。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直接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部門要實行公開辦事制度。”并且在十七大中更是進一步指出,“要完善政務公開制度,促進并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和打造服務型政府。”公民唯有了解權利的運行才能更好地監督權利的運行。
一、政務公開中存在的問題
政務公開的涵義是指行政制度、行政程序、行政職權、行政執法以及行政職權的范圍應該向全體社會公眾公開。作為國家的公民有權為了自己的需要和利益而對政府的行政信息有所了解,當然,屬于國家秘密的事項應該除外情況。有關于行政方面的法律法規以及如何進行行政決策,其過程是怎樣的,也應該是公眾了解的范圍。公民還應有權監督政府及其所屬的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對政府工作的效果進行評價,對維護公民自身的合法權利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觀點[1]。
(一)政務公開缺乏行之有效的保障機制
政務公開的目的就是要落實公民的知情權。我國憲法賦予了公民享有知情權,但是并沒有對知情權是否應體現在行政管理中做出相應的規定。而這種知情權恰恰應該體現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知情權實際上是憲法的一項隱含權利,由于規定不甚明確,我們不能不說立法有欠完善。另外,現在通行的法律法規有關于政務公開的相關規定原則不清晰,內容不確切,操作困難等現象較為明顯。盡管實施政務公開已成為當務之急,但是如何確定公開的標準和尺度、怎樣公開、公開的決定應該由哪些部門作出、如何使得政務公開得以有效實施、關于公民知情權的糾紛是否可以通過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方式解決,在我國目前的法律體系中尚無定論。與此同時,行政機關制定的一些行政法規,地方性規章比較分散,我國公民知情權的法律基礎大多來源與此,造成了公民獲得某些信息的途徑不明確。同時,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至今尚沒有明確的、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來對其權利進行約束,從而導致公民在獲取政府相應信息資源時缺乏合法依據。
(二)公民的政治素質參差不齊
普通公民對政務信息公開缺乏認識,這與他們的權利意識淡漠是密不可分的。民主的第二個重要的智力條件就是受過教育的公民[2]。在政治社會化背景下開展政府行為是政務公開的先決條件,它體現了公民個體與社會的雙向互動。我們如果要使政務公開取得成效,調動個體積極性與社會積極性是其動力源泉。一國在政治社會化的進程中,想要推行民主政治、個體積極性想要得到充分彰顯,這與其自身的文化素質,特別是政治素質關系極為密切。而公民要想獲得較高的政治素質這又與一個國家教育發展水平密不可分。唯有通過教育才能夠使公民素質得以提高。阿爾蒙德和維巴通過對美國等國的公民文化進行調查,得出了教育程度與公民的政治意識、參政率是成正比的結論[3]。實踐證明,一個國家的公民所受到的教育程度越高,則該國公民對政治問題就越關心;反之,即便是政府給該公民提供了大量豐富的、內容準確翔實、觀點鮮明的信息,對于那些僅有理性而并沒有學會如何消化并運用這些給出信息的人,以及對那些對處理共同問題缺乏必要技能的人,都顯得毫無用處。我們國家目前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民中存在著大量的農業人口、文盲人口以及貧困人口,他們在現有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我國教育發展失衡是普遍現象,老少邊窮地區的教育仍相對落后,公民民主意識和法制理念更是極其淡薄。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年滿16周歲以上的成年人文盲的人數竟然高達1億人左右,并且還有五分之二的中國人甚至連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都有困難。這種教育上的缺失對政務公開的有效進行人為地設置了障礙。
(三)政務公開所采取的方式表面化
政務公開的內容是通過行政結果表現出來的,而對于我國公民普遍關心的行政程序怎樣運轉、行政收費如何進行、行政審批怎樣運作,這些民心所向的問題透明度并不高,而且往往是事后公開,事前和事中群眾不知情。更有些地方政府所規定的政務公開方式多達十幾種,在具體實踐中,人民群眾并不知道選擇哪一種形式更為有效,結果造成政務公開效果不理想,形同虛設。有些地方政務公開僅停留在公開辦事制度和辦事程序上;有些干部則把政務公開認為是一種形式,他們采用走過場的方式,避重就輕。基于上述原因,某些地方的政務公開只是制定了一些規章制度,但在操作中卻并不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政務公開搞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的多,政務公開的效果不理想。
(四)政務公開的內容不具體
目前,對于政務公開的內容,也即政務公開的范圍,具體而言就是哪些信息可以公開、哪些則不能公開,規定得不具體。從現行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及相關規定上看,各級政府公開的內容都有相應的原則性規定。但從實踐上看,行政主體在公開政務時往往是有選擇的進行,而對于那些具有重要意義的政務信息并未公開。政務公開不僅僅是將公共權力如何運作及其過程和具體結果向社會公開,更重要的是將國家所掌握的信息向公眾公開,這實際上是對公民知情權的尊重。在長期行政過程中,政府及所屬部門產生、收集、整理、使用和保存的信息,這些信息涵蓋了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其中,還有一些信息在宏觀上具有戰略資源的性質,關系到公眾置業。市場主體如何進行有針對性的投資等關系國際民生的重要領域,政府對這些資源具有絕對的壟斷地位和重新配置的權力。政府如果想要獲得行政合法性,對公眾公開政務信息顯得尤為必要。endprint
二、政務公開存在問題的相應對策
(一)加強監督
推行政務公開的核心是監督。公開和監督二者互為依托,公開必須通過相應的法律法規作保證。若使政務公開不流于形式,全方位、多層次的監督體系是推行政務公開的有效措施。
首先,應該將黨、委政府作為領導機構,由紀檢監督部門進行組織協調,各部門密切配合、分工協作,把人民群眾參與監督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應該成立由人民代表大會、紀檢監察部門、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為監督單位的政務公開監督小組,由人大主任或紀檢委書記任組長。對如何進行政務公開進行督查可由監督小組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并且監督的重點應該圍繞著公開的內容是否具有真實性,政務公開的形式是否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對那些關系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是否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并且對那些違反公開規定的問題如何進行處罰等做出明確具體的意思表示。對存在的問題,要及時與相應的主管部門取得聯系,并要求其限期整改,以觀后效。
其次,要使群眾投訴有的放矢。可以通過建立相應的群眾投訴舉報中心、公布熱線電話專線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對群眾反響強烈的社會問題的投訴和舉報進行受理。還可以通過設舉報電話、投訴箱、意見簿和聘請群眾信賴的專職監督員等方式,把廣大干部和群眾參與政務公開的熱情和積極性調動起來,使得群眾監督和社會監督落實到實處。
再次,各級人大、政協也要充分發揮其民主監督的職能,并且可以調動媒體的力量通過新聞輿論監督的方式使政務公開最大化。地方各級人大和政協應該把政務公開列為政務中的重點內容,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進行監督和視察,并將檢查情況進行公開通報。人大甚至可以通過召開以干部和群眾代表為成員的定期會議作為監督的常態形式,通過此種方式把人民群眾對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征集上來,并將收集到的意見與建議匯總,及時反饋到政府及其相關部門,進一步督促整改。另外,定期召開監督員座談會,及時通過征求意見表進行問卷調查,使政務公開工作對整個社會是透明公開的。新聞媒體也要充分發揮監督的作用,對于那些政務公開工作的成功經驗要進行廣泛宣傳報道;對于那些弄虛作假欺上瞞下的典型事例要予以曝光,讓違法者無處藏身。
(二)政務公開的法律制度應該具體化
發達國家往往通過立法的方式來規定政府政務公開行為。比如,美國制定的《情報自由法》中明確規定了政府的檔案應該向公眾公開,并且對不予公開的范圍也做了明確規定,通過立法保證了情報公開的司法救濟;法國有《行政文書公開法》;韓國有《公共機關信息公開法》;日本有《信息公開法案》等[4]。這都是我國在實行政務公開的過程中可以合理借鑒的。只有嚴格按制度辦事,才能更好的保障政務公開的運行,唯有將政務公開法治化,才能保障政務公開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才能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得以實現。
(三)增強政務公開意識
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意識就是政務公開意識。有些職能部門認為是否進行政務公開無所謂,如果政務公開了,相應的造成了大事小情層出不窮,辦事效率低下,政務公開往往會使單位的既得利益受到損失;更有甚者認為政務公開會影響社會的安定團結。只有充分認識到政務公開的現實意義,把政務公開上升到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高度,使黨風廉政建設得到加強,才能抓好社會主義公共權力監控。因此,應該加強對行政人員檢查、教育及督促,依法公開行政;同時,也要以政務公開為基本方式,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從而轉變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傳統行政管理模式,在管理過程中貫徹以人為本,服務大眾的思想。誠然,對行政管理相對人的自我保護意識也應加強,對他們適當的教育和引導,使其自覺行使自身的要求公開行政的權利。
結語
我國政府目前正處于轉型期,政府能否做到政務公開關系到干群關系是否密切。只有通過政務公開,將政務信息公開化、透明化,使得人民群眾對政府行為心中有數,群眾能及時掌握知道政府在從事何種行為、為什么要從事,以及結果如何等等,人們群眾才會更加支持、理解、信任政府的工作。這樣,才能順應民意,成為人民群眾滿意的政府。對于各級政府來說,要更好地協調政府與群眾之間的關系,做好政務公開工作,形成政府與群眾心連心的局面。總之,推進政務公開,方式是多樣的,只有全民行動起來,將政務公開落到實處,才能更好地實現社會主義民主。
參考文獻:
[1] 李朝志.政務公開是我國行政民主發展的必然選擇[C]//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政府建設與政務公開研究,北京:知識出版社,2001.
[2] 斯蒂格利茨.自由、知情權和公共話語—透明化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J].環球法律評論,2002,(秋季號).
[3] 科恩.論民主[M].聶信,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64.
[4] 田少婕.我國政務公開法治化建設的思考[J].傳承,2009,(6):121.
Discussion about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government affairs openness
SONG Min 1,ZHAO Qing 2,DONG Qin- zhe 3
(1. Heilongjiang Administrative Cadre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Harbin 150080,
2.Qigihar prison,Qigihar 161000;3.Heilongjiang Baoquanling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court,Baoquanling 161000,China)
Abstract:The relevant matters for the state administrative organs and their handling of the situation,through appropriate forms to the general public,making government affairs public is effective way. Open to improve the socialist legal system,strengthen the socialist democracy,the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more closely,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fair competition and the soft environment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a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rruption,have very important real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public affairs;administrative organ;socialist democracy
[責任編輯 杜 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