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明|文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我們回顧歷史,銘記國破家亡的悲愴和人民遭受的苦難;我們記取慘痛的教訓,痛徹領悟落后就要挨打,沒有強大的國防就會遭受侵略;我們緬懷先烈,崇敬他們對國家和民族做出的貢獻和展現出不屈的民族精神;我們警醒,和平發展之路仍受威脅面臨阻礙,歷史絕不能重演。
此刻,作為產業人,我們更應該通過紀念這場艱苦卓絕的戰爭勝利,進一步激發起我們的愛國熱情和報國之志,將悲憤、仇恨、感動、領悟、警醒化作產業報國的信念、力量和行動。
我不禁想起看到的這場戰爭中與金屬鎂相關的一段史實。從1938年2月起至1943年8月,據不完全統計,日機空襲重慶共達218次,炸死市民16376人、炸傷14100人,創造了其有史以來空中大屠殺的黑暗紀錄。日軍轟炸重慶所使用的彈藥中除了各種普通炸彈外,最值得一提的是6號炸彈,彈體是鎂合金材料并裝填有鋁熱劑,配有發火裝置和尾翼,重量約20千克。靠落地時的沖力引燃發火裝置,由鋁熱點火劑引起彈體內鋁熱劑和鎂合金猛烈燒燃,難以滅火,即使切斷氧氣也會繼續燃燒一會兒,威力極大。這種炸彈制成后在包括重慶在內的中國戰場廣泛使用,肆虐惡果嚴重。
盡管我們已經認識到金屬鎂所具備的資源、性能、環境、價格、供應優勢,但受制于多種因素,我們尚未占據產業的制高點,進而支持我們提升制造業優勢和國防實力和軍隊戰斗力。即便處在和平年代,我們也應該從產業競爭、國家資源能源戰略、國防戰略高度增強新材料開發的緊迫性,最大限度培育具有綜合優勢的鎂合金材料產業的創新發展,不斷提升其產業鏈價值,使其成為中國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產業競爭的一個重要籌碼。尤其是在武器裝備輕量化、航空航天方面,鎂合金的開發應用步伐要特別加快,更需要盡快滿足更高的國防戰略要求。
在當前世界經濟動蕩不安,外部環境錯綜復雜,矛盾沖突不斷,以及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大背景下,我們的國家需要定力需要實力,我們的產業需要升級需要效益,我們的市場需要創新需要開拓,我們的科技需要與產業融合需要有實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為老英雄們頒發紀念章的儀式上講到,“一切為中華民族掌握自己命運、開創國家發展新路的人們,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國家榮光。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
我理解,習主席所提到的“在此刻我們需要一批能為國家開創發展新路的人們”,也包括來自產業界、科技界的人們。此刻,抗日戰爭中日軍鎂合金炸彈的肆虐應該深深的刺痛著鎂產業和軍工行業的人士,應該更大能激發我們的愛國熱情和報國志向,激發出我們內心的英雄情結。在鎂材料開發應用的創新之路上,相關決策者參與者們應該有更大的信心、更多的責任、更快的行動、更扎實的工作,在平凡的崗位做出“平民英雄”的不凡業績,為國分憂,為國解難,為國家開創發展新路做出貢獻。早日實現我們的中國鎂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