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淇
摘要:近年來國際貿易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產品出口到國外,中國也成為反傾銷的最大目標國。由于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至今仍未被認可,在眾多反傾銷案件中,“非市場經濟”問題是中國企業和產品遭受不公正待遇重要原因,它使得反傾銷主管機構可以輕易裁定我國產品存在傾銷,已經成為貿易保護的手段,困擾著我國的出口企業。本文主要圍繞著歐盟反傾銷法中的非市場經濟規則進行研究,討論歐盟反傾銷法中的替代國制度、一國一稅制度、個別企業的市場經濟待遇,然后探究其合法性,最后提出了我國對該規則的應對之策。
關鍵詞:歐盟反傾銷法;非市場經濟規則;替代國;一國一稅
歐盟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不斷增速發展,與此同時貿易摩擦也逐漸不斷升溫,其頻頻對華提起反傾銷指控。反傾銷等貿易救濟措施已經成為中歐貿易的嚴重障礙。由于我國面臨“非市場經濟”待遇,中國出口企業在受到反傾銷調查時,根據歐盟反傾銷法被采用類比國方法確定正常價值,導致更容易被認定為傾銷以及較高的傾銷幅度,在正常價值的計算和稅率方面遭受諸多不公和歧視,使我國企業蒙受巨大損失。因此,筆者試圖通過分析歐盟反傾銷法中的非市場經濟規則來探討其合法性并找出中國的應對之策。
一、 反傾銷法中的非市場經濟待遇
非市場經濟又稱“國家控制經濟”,主要指那些實行公有制和計劃經濟,企業的生產、銷售活動和產品價格由政府決定,貨幣不能自由兌換的國家,它是反傾銷法中的概念。美國和歐盟的立法和實踐中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圍繞非市場經濟國家的特殊規則。
按照反傾銷法的原理,傾銷即一國產品以低于正常價值的辦法擠入另一國貿易內的行為。①傾銷的構成要件為存在傾銷即出口價格低于正常價值,造成損害以及傾銷與損害之間有因果關系。那么何為正常價值呢?正常價值的確定有三種方式(1)相同產品的出口國用于國內消費時正常情況下的可比價格(2)相同產品在正常貿易情況下向第三國出口的最高可比價格(3)產品在原產國的生產成本加合理的推銷費用和利潤。②然而上述計算方法只適用于來自市場經濟國家的出口產品正常價值的計算,不適用于非市場經濟國家,這就是“非市場經濟國家”待遇,也即進口國對來自非市場經濟國家的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時,計算產品的正常價值可以違背上述三種方法,使用自己的方法。
非市場經濟因素是西方國家反傾銷確定計算正常價值使用何種方法的重要考量因素。歐盟和美國各自的反傾銷法中都規定了對這類國家出口產品的正常價值的計算方法,在對非市場經濟國家發起反傾銷調查時,分別依據相關規定認定是否存在傾銷以及傾銷幅度。
二、歐盟對華反傾銷非市場經濟規則
目前,中國雖然被歐盟從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名單中除去,被視為“轉型經濟國家”,但是中國仍然深受非市場經濟規則損害。該規則已經成為歐盟牽制中國的一個手段,中國企業蒙受巨大損失。
1、類比國制度
這一制度是歐盟確定非市場經濟國家出口產品正常價值的標準。歐盟384/96號條例即反傾銷基礎條例第2.7條是其對非市場經濟國家反傾銷的主要法律依據,該條規定,“在進口商品來自非市場經濟國家的情況下,特別是來自第519/94號條例所使用的那些國家時,正常價值應當基于一個市場經濟第三國的價格或其推定價值,或者基于從這樣一個第三國向其他國家包括向共同體出口的價格來決定。”③因此正常價值的為類比國的國內價格或推定價格或類比國向第三國的出口價格。實踐中,歐盟一般以類比國的國內價格作為參照。類比國選擇的原則體現在第2.7條第2段,應該是“適當的”和“非不合理的方式”選擇,但是對于什么樣的國家是合適和合理的,歐盟并沒有進一步作出說明,留下了很大的自由裁量的空間。同樣的,類比國的選擇標準也沒有明確規定。
2、個別企業的市場經濟待遇
1998年,歐盟通過了905/98號條例,該條例對384/96號條例進行修改,第2條第7(b)款規定“考慮到中國和俄羅斯的經濟狀況的變化將其刪去,如果兩國接受調查的一個或數個生產商提出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書面申請,并證明該一個活數個生產商已具備了(c)段所列舉的市場經濟條件,則其受調查產品的正常價值的確定按市場經濟國家的產品來對待”。因此,中國和俄羅斯被排除出非市場經濟國家的行列,但仍然不能達到市場經濟國家的要求,只是一些企業可以通過申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從而不再適用類比國制度,根據國內市場銷售價格確定正常價值進而衡量是否存在傾銷,但是仍需滿足包括企業決策、會計準則、資本狀況、法律和外匯匯率等5個方面的標準。在歐盟審查認為中國符合以上標準時,會授予相關企業市場經濟地位,以該企業的正常價值計算傾銷幅度。
3、 一國一稅制度
歐盟反傾銷法在計算傾銷幅度方面有著特別規定,即不單獨針對每個出口商的出口價格計算傾銷幅度,而是對非市場經濟國家的所有同類產品的出口商計算統一的傾銷稅率,也稱作“一國一稅”。 384/96號條例第9.5條規定,“原則上應針對每個出口商分別征收不同的反傾銷稅,但如果這樣行不通,和作為在第2.7條所指情況下的通例,則應對有關出口國規定反傾銷稅”。該規定對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同一種產品適用同一反傾銷稅,這樣做的原因是非市場經濟國家的生產資料屬于國家,因此將同一產品的所有生產者視為一個生產商,防止被征收高額反傾銷的出口商從被征收較低反傾銷稅的企業出口的“規避行為”。
不過這一原則也有例外,歐盟905/98號條例不僅將中國、俄羅斯從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名單中國除去,給予個別的市場經濟地位,同時也規定了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出口商可以申請“分別稅率待遇”,委員會將根據申請者的出口價格計算傾銷幅度,得出對此申請者應征收的反傾銷稅,而不再適用一國一稅,前提事實出口商能夠符合相應標準,證明其獨立于國家、政府等公共機構。
三、歐盟對華非市場經濟待遇的合法性討論
“非市場經濟”待遇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上世紀90年代以來,許多“計劃經濟體制”國家紛紛走上了改革的道路,進而轉變為市場經濟國家。完全的“非市場國家”幾乎絕跡,那么這種特殊的待遇還有存在的基礎嗎?事實上,本來就不存在完全的市場經濟或計劃經濟,即使在最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美國也有國家和政府控制的產業如軍工行業。中國經過1978年改革開放、1992年建設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已經逐漸走上了市場經濟國家的行列,西方國家仍然將我們將此種待遇加諸在我們身上,究其根本是貿易保護的手段。由于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對外貿易不斷擴大,西方國家采用各種貿易保護措施,“非市場經濟”待遇有助于認定傾銷成立以及提高傾銷幅度,是其打壓中國進口產品的有力工具。
(一)對類比國制度的評價
以GATT1994第6.1條補充規定二為計算出口產品正常價值的特殊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被西方國家所濫用。“全體或大體上全部由國家壟斷貿易并由國家規定全部價格”是引用該規定的條件,只有相關產品的出口國滿足了①貿易全部由國家壟斷②所有的價格全部由國家規定,才能對其采用GATT1994第6.1條以外的方法確定正常價值。而西方國家繞開這一條件,紛紛在其國內反傾銷法中以“非市場經濟國家”代替。實際上,“非市場經濟國家”的范圍要遠大于“全體或大體上全部由國家壟斷貿易并由國家規定全部價格”。
在認定為“非市場經濟國家”之后,就會用類比國確定正常價值。由于384/79號條例第2.7條沒有規定如何選擇類比國導致類比國的選擇缺乏確定的標準。歐盟反傾銷法選擇類比國主要考慮相關產業,即非市場經濟國家與類比國在產品的工藝、技術、競爭能力等方面的相似性。
由于歐盟在選擇類比國時不考慮經濟發展水平,其經常武斷的將經濟發展水平遠高于中國的發達國家作為類比國,那些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遠高于中國,與中國完全不具有可比性,類比國選擇非常隨意造成了諸多不公和歧視,使中國企業蒙受損失,這不能不讓人質疑其方法的合理性。在歐盟對中國高硫酸鹽發起的反傾銷一案中,歐盟最后選擇日本為類比國并裁定中國企業傾銷成立,征收83%的最終反傾銷稅。眾所周知,日本在上世紀的經濟發展水平要遠遠超過中國,勞動力、原材料成本高,高硫酸鹽的價格遠高于中國,日本與中國完全不具有可比性,而歐盟仍然將其作為類比國,漠視中國與類比過相比在成本上的比較優勢,使中國毫無轉圜余地、完全被動的被裁定為傾銷并且夸大了傾銷幅度,提高了傾銷構成率。類比國的方法就等于剝奪了一個國家參與國際貿易的權利。④同時,該制度違背了法律應有的預見性。
(二)對一國一稅制度的評價
一國一稅制度并未得到WTO規則的許可,甚至違反了《反傾銷協議》第6條10款的規定,無法在國際法層面上獲得合法性。它擴大了許多企業的傾銷幅度,使得本來無傾銷或傾銷幅度很低的企業因其他同類產品的“連累”而被征收高額的反傾銷稅。它將同類產品的出口商捆綁在一起,忽視了這些企業的獨立性和競爭性,這種武斷的、一刀切違背了WTO多邊貿易體制的公平性。在中國訴歐盟固件反傾銷措施案中,WTO上訴機構發布裁決報告,認定歐盟384/96號條例第9條法律規定違反《反傾銷協定》的義務。專家組認為歐盟沒能證明來自非市場經濟的進口有何不同,必須給予差別待遇,對非市場經濟國家和市場經濟國家的這種差別待遇違反了最惠國待遇。⑤因此,一國一稅制度無法在國際法上找到依據,并且違背WTO《反傾銷協定》的規則,歐盟應保持國內的法律法規與WTO相關協定的一致,亟需修改相關規則。
四、我國的應對之策
(一)以談判促使修改反傾銷規則
如前文所說,非市場經濟待遇是特定時期的產物,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發生了變革。《WTO反傾銷協議》中的特殊規則顯然已經不適用與當今的國際貿易,非市場經濟規則存在的基礎客觀上已經不存在了。況且現今世界已不存在完全意義上的非市場經濟國家,這樣的規則繼續存在將違背WTO的不歧視原則。一旦WTO修改了此規則,歐盟也必然修改其與WTO不符的反傾銷規則。因此,在WTO框架內通過多邊談判修改非市場經濟的規則已經成為解決該問題的重要途徑。如果在WTO機制內難以解決,我們可以曲線救國從雙邊協定尋找突破口。近年來,全球范圍內興起了雙邊貿易協定的新熱潮。中國與新西蘭,與澳大利亞等國開啟的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都以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為前提,我國在雙邊協定的機制下逐漸取得了越來越多國家的承認。
(二)企業應積極應訴,配合調查
歐盟反傾銷法規定從立案到提交調查問卷的時間為40天,市場經濟地位的申請需在22天內提出,對替代國的異議時間只有10天,我國企業必須在期限內提出相關訴求,否則錯過時機就只能處于被動地位。在以往的許多案例中,中方常因沒能選出理想的替代國從而使自己陷入不利境地,因此,我國企業需要了解并及時更新國際、國內同類產品的市場價格等,以免真正被訴時措手不及。(作者單位:華東政法大學)
注解:
①GATT1994第6條第1款
②GATT1994第6條第1款
③Council Regulation(EC) No 384/96 of December 1995.Article2
④蔣小紅:《歐共體反傾銷法與中歐貿易》,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出版 P106
⑤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DS397/A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