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紅
(山西省長治市煤管局,山西長治 046000)
煤礦特種作業人員培訓的分析
楊春紅
(山西省長治市煤管局,山西長治 046000)
煤礦開采作為高危行業,對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有很大威脅。安全是煤礦特種作業人員的首要保證,安全培訓則是安全保證的第一要義。本文從煤礦特種作業人員培訓的現狀入手,詳細探討了培訓中的困境,并有針對性地對提升培訓效果的途徑進行創新分析。
煤礦 特種作業 人員 培訓
一般情況下,特種作業指的是在操作人員進行作業的過程中很容易使自身、他人發生傷亡危險,或者給作業現場的機械設備帶來巨大危害。比較典型的特種作業為煤礦特種作業,原因在于煤礦行業在作業過程中受到周圍地質環境、天氣條件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很大,不僅影響因素較多且復雜多變,導致了煤礦行業事故的高發生率,所以對于煤礦特種作業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培訓十分重要且十分艱巨,培訓效果將直接影響到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乃至整個煤礦企業的發展。
2.1 煤礦行業分工細,對技術要求高
煤礦特種作業涉及范圍較廣,對作業人員的技術要求較高,所以煤礦行業分工比較細致。比如有安全員、瓦斯員、改造工、爆破工、電鉗工、檢修工、調試工等30多個工種。每個工種都有自己特定的工作職責,如果要分門別類地對所有煤礦特種作業人員進行全面的職業培訓,其難度是很大的,不僅因為培訓所涉及的知識面十分廣泛、技術要點眾多,更因為很多技術要點理論知識專業性較強,比較枯燥,不利于學員理解和領會。
2.2 煤礦行業培訓多以理論為主,缺乏實踐操作
現階段我國的煤礦行業培訓多以理論講解為主,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給學員實踐操作的機會,從而形成了所謂的“眼高手低”問題,即煤礦特種作業人員雖然已經掌握了技術技巧和要點,并對行業特殊性有了充分認識,但在實踐操作過程中,仍會因為缺乏實踐作業經驗而導致事故的發生。
2.3 煤礦行業培訓模式單一
當前情況下,我國的煤礦行業培訓模式相對比較簡單,仍以傳統的被動式學習為主,即主要通過培訓教師的講解和板書來把知識點傳授給學員。在培訓過程中,不僅缺少計算機、網絡等現代化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更缺少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互動交流,學習者的學習熱情、主動性和創造性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導致培訓效果大打折扣。
2.4 煤礦行業培訓知識結構缺乏針對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變遷,煤礦行業的技術水平在不斷進步,學員的技術水平和對知識的理解掌握能力亦有不同。現如今,我國的煤礦行業培訓知識結構不夠完善,培訓缺乏針對性。比如,有些學員理論知識掌握較好,但實踐操作能力較弱;有些老學員比較固執的不愿意接受新技術、新方法;而有些學員的理論基礎較高等。對于這些具體問題都要在培訓時給予充分注意。
3.1 煤礦行業培訓要理論結合實際
在進行煤礦特種作業人員培訓時,教師要結合具體作業實例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這樣的授課方式更直觀,有利于學員更深刻地理解知識要點,在案例中得到啟發,在作業中更好地應用所學知識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在培訓瓦斯爆炸火源問題時,可以以大家熟知的2006年淮南某礦瓦斯爆炸為例--僅僅源于電工的不規范檢修所發出的火花,而導致了瓦斯爆炸和最終89人不幸遇難的慘劇。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以血的教訓提高了學員對規范作業的重視程度。
3.2 煤礦行業培訓要因材施教
據統計,我國現有煤礦特種作業工種近30種,從事煤礦特種作業的人員數量高達760多人,其總體文化水平不高,大多數是中學或者技校畢業且年齡偏大,多集中在40-50歲,從事煤礦特殊作業時間較長,有近8成的工作者已經工作超過了10年,所以其實踐經驗比較豐富。所以,為了保證培訓效果,要根據學員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即要因材施教。比如在進行理論知識講解時為了使學員能充分理解和領會意思,盡量配合演示和口語化解說。
3.3 煤礦行業要豐富培訓手段
充分利用網絡、計算機系統等多媒體教學工具,豐富培訓手段和內容,使教學更形象、生動、直觀,使培訓氛圍更輕松愉快。另外,教師要重視與學員間的互動交流,大大提高學員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培訓效果。
3.4 煤礦行業培訓內容需與時俱進地更新和完善
為了實現預期的培訓效果,應順應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地更新和完善培訓內容。針對煤礦行業培訓涉及內容廣泛的特點,培訓者要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和專業素養,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能詳盡了解教學難點,在培訓中進行重點講解和分析。同時培訓者還要與時俱進地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理念,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選擇的運用,把有實踐價值的新技術、新方法傳授給學員。
對煤礦特種人員的培訓不能只有過程,考核是檢驗學員是否具備專業技術,安全操作的重要手段。首先,培訓期間要嚴格考勤管理。對考勤制度進行更為嚴格的設置,保證培訓人員出勤率,把好培訓質量的第一道關。其次,理論考核要重視。很多培訓學員認為井下工作與理論考試無關,理論考試就是形式而已。但實際中,理論是指導實踐的,具備了豐厚的理論知識,再加以運用,才能保證煤礦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所以,理論考試制度也要升級,杜絕開卷考試、替考等不良現象的發生。最后,實踐操作考核是檢驗培訓效果的最終手段。工作中良好的操作習慣、合理的處置對策都和培訓時技術動作的養成息息相關,所以從考官來說,要嚴格,不可因人情關系馬虎大意放任自流;從學員來說,更要重視實踐操作考核,嫻熟準確地操作不僅可以通過考核,更能在井下進行特種作業時保證安全。
煤礦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不止局限于技術上,著重點更要放在安全上。要對特種作業人員培訓的理念、方法和技巧進一步提高。同時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將培訓課堂現場化,模擬井下環境,使學員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下學習,產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使煤礦企業安全管理上臺階,促進安全生產。
[1]楊煥平.淺談如何確保煤礦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效果[J].煤礦安全,2013年08期.
[2]白莉.煤礦特種作業人員培訓中理論與實踐脫節問題的對策研究[J].山西煤炭,2012年04期.
[3]翟立.建筑施工特種作業人員管理有新規[J],廣西城鎮建設,2012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