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偉
(遼河博物館,遼寧鐵嶺 112000)
淺析遼河博物館的環保內涵
肖偉
(遼河博物館,遼寧鐵嶺 112000)
遼河博物館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教育基地、研究基地,是珍藏遼河歷史、展示遼河未來的重要載體。作者對遼河博物館設計理念、展示內容、環保內涵進行了深入剖析。
遼河博物館 環保 內涵
遼河博物館坐落于遼寧省鐵嶺市蓮花湖國家濕地公園內,它以人與自然和諧為主題、人河關系為主線,闡釋了遼河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是遼寧人民母親河的重要歷史地位;記錄了遼寧人民在遼河治理上做出的不懈努力及取得的顯著成績;展示了遼河流域的歷史、文化、生態變遷及經濟社會發展。遼河博物館環保內涵豐富,對提升社會公眾的環保意識、增長人們的環保知識,有著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
遼河博物館在蓮花湖國家濕地公園核心區內,位于美麗的蓮花湖畔。設計理念是基于建立一個生態場所的出發點,努力把生態建筑和綠色建筑的理念和內涵真正貫徹統一,創造出新穎的地方標志性建筑,通過靈動的造型強調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設計采用簡潔的仿生建筑形態與環境巧妙而有機地結合的形象手法,把建筑寓意成一只美麗的大鳥。從高空俯瞰,遼河博物館好像一只大鳥在空中翱翔,在地面注視,又像是在水中嬉戲。
遼河博物館的一、二層為千古遼河展廳,系統展示了從遠古到當代的遼河文明。展覽共分八個部分,是以時間為脈絡、人與自然和諧為主題、人河關系為主線,采用多種展示手段全方位地展示遼河文明。整個展覽圍繞著遼河流域的干流、支流的文明發展而展開,展示了遼河流域的人們依河而居、傍河而生,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燦爛的遼河文明。
序廳,28米長的巨型浮雕寓意深刻,從第一朵花到第一只鳥;從人類文明起源的紅山文化到今天生態文明的城市建設;從封建王朝的沒落到新中國建立后迅速崛起的現代工業;從利用、改造遼河到恢復、治理遼河的一項項偉大創舉,訴說了遼河幾十萬年的滄桑巨變。浮雕下的古船上坐著一位慈祥的老者,在向后人講述遼河的過往今昔,叮囑著人們要愛護遼河、保護遼河。
第一部分,人猿揖別 洞穴歲月;第二部分,廟冢玉佩,文明曙光。遼河流域是中國古人類較早涉足的地區之一。展覽主要以場景復原的藝術形式結合現代高科技的幻影成像、投影拼接等影視技術,展示了遠古人類的生產生活狀況。
第三部分,方國興盛 青銅流遠;第四部分,遼海漢郡 拓土開疆。展覽主要以圖片、圖表、文物等形式展現了遼河流域早期青銅時代主要遺址分布、西遼河流域最為發達的早期青銅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西遼河晚期青銅文化—夏家店上層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晚期的氣候驟變對當時人們生活的影響、遼河干流兩岸的早期青銅文化——高臺山文化、高臺山文化時期先民生存環境狀況、遼河在戰國時期與現在的生態環境在地形、地貌、土壤結構、土壤類型方面發生的變化。
第五部分,晉唐府州 華夷交融;第六部分,遼金蒙元 騎風獵韻。展覽重點展示了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遼河流域以漢文化為主導的多元文化交互影響,融合發展。契丹、女真、蒙古三個民族都活躍在中國的北部邊疆,與遼河結下不解之緣。魏晉時期遼河流域諸民族分布圖,向觀眾介紹了各民族在遼河的生活情況。遼河平原海岸歷史變遷圖,展示了遼河入海口海岸線的變化。
第七部分,明清鼎革 盛京余暉;第八部分,鳳凰涅槃遼河新生。展覽展示了明清時期的遼河文明、重大事件、遼河流域地區的開發、新中國成立后遼河流域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并對遼河航運設立了專題展覽。遼河開發史上最值得紀念的事情是遼河航運的開通。最早的遼河航運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遼河的真正漕運通渠在金代。到了清末,遼河航運進入鼎盛時期,遼河上千帆競過,兩岸碼頭一片繁榮。遼河航運極大促進了兩岸經濟的發展。
遼河博物館的三層為生態遼河展廳,共分為三個單元。
展覽通過采用明快亮麗的顏色、生動而富于想象的造型設計、逼真的遼河生態場景制作、多媒體投影等現代感很強的藝術形式,向人們介紹了遼河的生態環境、遼河的污染與治理,教育人們要愛護遼河、保護遼河、發展遼河。
第一單元,水系構成。展廳入口的大型沙盤非常直觀的
展示了遼河流域水系構成。遼河是中國東北地區南部的最大河流,中國七大江河之一,流經河北、內蒙古、吉林和遼寧四省(區),在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注入渤海,全長1345公里。遼河流域分為遼河和渾太2個水系。遼河干流由東遼河、西遼河匯合而成,會合點昌圖縣福德店就隸屬于遼河博物館所在地鐵嶺市。
第二單元,自然環境。這個單元介紹了遼河的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礦產資源、自然災害。逼真的遼河流域山地生態場景、濕地場景以及展柜內的鳥類、魚類等動植物標本、礦石標本,生動的展示了遼河流域動植物、礦產資源豐富、生機盎然。
第三單元,遼河治理。新中國建立后,遼寧省境內的遼河流域地區堅持為國奉獻,以大量資源和勤勞創新,為共和國開創出無數個第一。但與此同時,資源的過度開發、粗放的增長模式和未能更新的陳舊落后設備設施,使得污染物產生和排放日趨嚴重,遼河流域污染位居全國前列。1996年,遼河流域被國家確定為重點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
這個單元對遼河污染治理前后的水質變化做了鮮明的對比,深入分析了遼河的污染特征,詳細解讀了遼河污染的治理進程、治理手段、重大舉措、治理機制創新及遼寧人民治理遼河取得的偉大成績。在污染特征部分,那些昔日的嚴重污染畫面讓人警醒。同時介紹了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相關知識。特別吸引學生的污水處理廠真水演示模型真實的再現了污水處理過程,播放的教學片詳細地講解了污水處理原理。弧幕投影播放的遼河污染治理紀實真實的記錄了遼寧人們治理遼河的日日夜夜。以一幅幅精美的照片展示了遼河治理后遼河兩岸的秀美風光,以遼河干流十二五規劃圖對遼河的美好未來做出展望。
生態遼河展的結語緊扣主題:遼河,曾水草豐茂,生機盎然,也曾污水橫流,滿目瘡痍。近十多年來,國家和流域二省一區加大了治理力度。繼“九五”、“十五”時期初步遏制污染加劇的趨勢,到“十一五”、“十二五”時期成功摘掉重度污染“帽子”,遼寧人民的母親河日漸恢復生機,再現碧水清波。“遼河清、流域興”,這千萬遼河人期待的夢想,正在實現。
[1]王宏鈞.《中國博物館學基礎》.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