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克仁 丁坤敏 蘭長江 許丹凌
牡丹江醫學院外語部,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
高等醫學院校大學英語與醫學英語相融合的改革與實踐
姜克仁 丁坤敏 蘭長江 許丹凌
牡丹江醫學院外語部,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
為滿足現今社會對復合應用型人才的需要,改善特色應用型本科院校中普遍存在的大學英語與專業英語教學相互分離的現狀,本課題提出了大學英語與專業英語相融合的教學改革模式,并在牡丹江醫學院2012級學生中進行大學英語同醫學英語相融合的教學改革與實踐,通過改革課程設置、培養模式及評價體系等,在有限的學時內提高醫學生對醫學英語的應用能力,滿足醫學生未來工作和科研的英語需要,做好復合應用型醫學人才的外語培養工作。
大學英語;醫學英語;融合;改革;實踐
隨著我國醫學和世界醫學的接軌,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多,醫學英語作為中國了解世界醫學技術和中國醫學技術走向世界的媒介,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高等醫學院校的英語教學也成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卓越應用型醫學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特色應用型高等醫學院校的外語教學主要分為公共英語和醫學專業英語兩部分,其中公共英語以培養學生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為教學目的,而醫學英語作為ESP(專門用途英語)的一個分支,有很強的專業性和用途性,醫學從業者需要以醫學英語為工具,閱讀英文醫學文獻和資料來獲取本專業的發展信息,了解最新的國外醫學動態,在國際期刊上用英語發表自己的科研成果和論文。
雖然越來越多的高等醫學院校認識到了外語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教學中仍存在很多問題影響教學效果。首先,醫學英語與公共英語教學間存在分離現象,二者沒有很好地銜接,公共英語教學不能滿足醫學院校的專業需要,為后期醫學英語教學打下較好的基礎,而醫學英語教學又不能有效地利用公共英語的基礎提高英語應用能力。這種相互分離式的教學阻礙了醫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其次,醫學英語在英語教學中所占的比重偏低。以我院的本科教學為例,公共英語教學時數為272學時,醫學英語僅有32學時,二者的教學時數比超過了8∶1。如果不能很好的在公共英語教學中融入醫學英語,有限的學時將很難滿足學生學習醫學英語的需要,同時也會影響醫學英語的教學改革和教學方法的選擇,難以實現醫學英語教學的預期效果。另外,醫學英語教學內容和形式單一,與公共英語教學相同或相似,多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學習幾篇課文,做一些單調的練習,從而導致醫學生只是表面掌握了少量的醫學術語,實際應用能力非常差,不能滿足未來工作和科研的需要。
如何有效的將公共英語與醫學英語教學相融合提高醫學院校的英語教學效果,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提高醫學生對醫學英語的應用能力,做好卓越應用型醫學人才的外語培養工作,已經成為高等醫學院校英語教學工作者普遍關注的問題。對此,本課題在我院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改革基礎上,在2012級學生中進行以培養卓越應用型醫學人才為目的的英語教學改革。
本課題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和教育心理學的遷移理論為指導原則,以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及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為主要目標,幫助學生將公共英語學習同醫學英語學習相結合,從以應試為目的的學習過渡到以應用為目的的學習,提高醫學生的實際英語運用能力。
教育心理學的遷移理論指出,凡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促進作用,叫做正遷移。學習的正遷移量越大,說明學生通過學習所產生的適應新的學習情況或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教學效果越好。事實上,孤立的學習是不存在的。對于不同學科的學習或同一學科的不同階段,同樣可以應用遷移理論。本課題構建的大學英語與醫學專業英語相融合的教學模式將醫學生的大學公共英語、醫學英語和醫學專業課程學習之間存在的必然聯系充分利用在教學改革中,將醫學英語的基礎知識適當融入大學公共英語教學,體現學科間的聯系,提高醫學英語的實際應用性[1]。同時,學生通過醫學專業課程和醫學英語的學習對公共英語內容的掌握也起到鞏固作用,從而加大學習正遷移的數量和質量,使大學公共英語、醫學英語和醫學專業課程三者之間的學習相互促進。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他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在原有的知識體系中,通過不斷的積極實踐,建構自己的新的知識和經驗。這種對語言規律認知的新認識決定了語言學習性質和形式的綜合多元化,同時意味著語言教學不僅是提供足夠的輸入,而且要重視學習者的主動建構,幫助學習者投身到與他們將來需要有關的活動中去[2]。
3.1 改革課程設置
在不增加總學時的前提下,從大學英語的第一學期開始融入醫學英語教學,并將醫學英語的學習過程分為4個階段。
3.1.1 醫學術語和西方文化滲入階段 本階段教學在大學英語的第一和第二學期進行,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詞源追溯法、詞綴組合法等方法幫助學生掌握主要的醫學英語術語和詞綴,打下堅實基礎,與此同時,使學生了解西方文化,尤其是一些言談規約和禁忌。在這一階段的公共英語教學中,教師應使學生了解醫學英語詞匯的特點,不要盲目的花費時間去死記硬背。醫學英語中不少詞匯是合成詞,其詞干是大學公共英語單詞,在教學中教師可將這些基礎詞匯加以組合、引申,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的醫學術語,如將單詞bleed(血液)同point(圓點、點)組合成醫學詞匯bleeding point(出血點),wind(風)同stroke(打擊)組合構成wind stroke(中風),tongue depressor(壓查舌板),cross infection(交叉感染),half life(身體半衰期),dress the wound(包扎傷口)等。另外,也有不少醫學詞匯本身就是常用的公共英語詞匯,教師可將這些單詞的基礎意思同醫學含義聯系起來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其含義的變遷,例如focus(焦點)在醫學中是“疫源地、病灶”的意思,complication(復雜)在醫學中是“并發癥”的意思等。通過這一階段的教學逐步向學生滲透醫學專業英語詞匯,使其掌握醫學英語的構詞特點,建立起醫學專業英語詞匯系統,為醫學生進入醫學英語學習打好堅實基礎。
3.1.2 醫學英語語篇對照和應用交際能力培養階段 本階段教學在第三和第四學期進行,在公共英語學習的同時,開設醫學英語語篇分析和醫學英語口語2門課程,通過英漢語篇對照學習使學生完成醫學英語術語、常用句型和語法的積累,開展醫學英語口語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應用交際能力。學生在第一階段的學習中很少接觸醫學專業文章,因此即使掌握了一定量的醫學英語詞匯也并不意味著可以順利地閱讀英文醫學專業文獻。在第二階段學生開始學習醫學專業課程,因此在醫學英語語篇分析課中,教師可選取與學生醫學專業課相關的英文醫學文獻、資料和醫學科普知識文章,幫助學生掌握其基本文體框架和語法特點,了解醫學專業英語的語體特征,如措辭準確,詞義明確,表達客觀、簡潔,邏輯縝密,含義固定,長句復合句多、被動語態多等。在醫學英語口語課中,可采用醫患對話、角色扮演、病案小組討論等方式幫助學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3.1.3 職業化實景模擬教學階段 本階段教學在第五學期中進行,主要將醫務工作環境引入醫學英語課堂,模擬醫院常見的各種情境,利用語音室、多媒體和網絡教學平臺等設備建立“醫學職業化實景模擬實驗室”,讓學生在所營造的虛擬醫學語境中進行口語和聽力的實踐練習,與虛擬患者進行問診交流,與虛擬的國外專家進行病案討論,使學生在教學中親自感受、體驗各種情況下的“虛擬實習”,幫助學生快速進入“醫護角色”,完成從理論知識學習到實踐應用的轉變過程。
3.1.4 醫學學術論文閱讀和寫作能力培養階段 本階段教學在第六學期進行,將增設醫學英語學術論文閱讀和醫學論文英文摘要寫作2門課程,使學生能順利閱讀和翻譯各種醫學專業文獻,用英語寫出論文摘要,增強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科研能力。在本階段的教學中,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將閱讀與寫作巧妙的結合。
3.2 改革培養模式
構建多元化互動模式,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人機互動,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限制,摒棄形式互動,實現實質互動,真正做到視聽說的全面提高?!耙暋保箤W生通過語音室、多媒體和網絡教學平臺的學習實現“人機對話”,克服口語表達的羞怯心理,提高英語學習興趣;“聽”,以學生自主聽力練習為主,教師點撥為輔,在課余時間利用校園廣播電臺頻率播放聽力訓練,幫助學生提高聽力水平;“說”,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布置任務,以學生講解為主,教師指導為輔,通過職業化實景模擬教學有效幫助學生開口。
3.3 改革評價體系
建立多維度的教學評估,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既學生成績=形成性評價(40%)+終結性評價(60%)。形成性評價包括兩部分:學生參與各種教學活動(包括課堂出勤、口語課堂表現、醫學小品表演、網上討論的參與程度、作業提交情況、網上自學內容和時間、平時測驗等的相關記錄)占20%;單元測試成績(包括該單元結束時的口語成績、筆試成績、網上測試成績等)占20%。終結性評價包括期末成績和口語考試成績,占60%。
3.4 改進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方面,功能上將教給學生知識改為教會學生學習;指導思想上推行啟發式,廢除灌輸式教學;結構和方法上開展合作式、討論式、開放式教學。教師應以培養學生掌握自主學習醫學英語的能力為主要目標,使其在今后工作中能夠很好地將醫學英語學習與自己的專業提升結合起來,提高醫學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將傳統的講授為主改為指導學生獨立學習和研究為主,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研究、解決問題、評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3.5 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培養
鼓勵英語教師利用所在的醫學院校大環境,學習醫學專業基礎課,了解醫學基本常識。同時,將英語教師按醫學英語的聽說、閱讀、寫作、翻譯的教學需要進行專業分工,在工作中定向培養提高。增加教師業務培訓、國外訪學和學術交流的機會,實現醫學英語師資隊伍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和教學方式的多元化、國際化。
3.6 實證研究
3.6.1 本課題的實驗對象 在牡丹江醫學院2012級學生中根據入學考試成績挑選240名成績無明顯差異者分為4個班,每班60人,并隨機抽取2個班作為實驗班,2個班為對照班,運用定性和定量方法開展實驗研究。見表1。
3.6.2 實驗方法 實驗為對照性實驗,即:與非實驗班在授課班級規模,學時總數,教師配備等方面保持一致。采用調查研究法,運用問卷、訪談等方法,有計劃、有步驟地調查、了解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掌握第一手材料,為課題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實依據。同時開展多種評價活動,建立學生學習檔案袋,記錄學生學習過程情況;制作評價表,觀察和記錄學生課堂活動參與情況。
4.1.1 測試成績分析 實驗班學生在教學改革4個階段的學習中通過大學英語與醫學英語相融合的詞匯教學模式、閱讀教學模式、寫作教學模式和視聽說教學模式的構建提高了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使醫學生的英語學習滿足職業化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醫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4.4.2 問卷調查分析 在學生對英語教學效果滿意度的調查中,實驗班的滿意率為74.37%,對照班為61.28%;對教學內容的滿意率調查中,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滿意率分別為73.71%和57.28%;在回答“相比剛入學時現在的英語水平如何”的問卷時,認為有提高和有些提高的,實驗班和對照班分別為71.89%和58.26%。對照班學生對教學效果、教學內容及自身英語水平提高的滿意度較實驗班低,充分顯示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醫學生對英語學習出現懈怠,他們希望增加實用性的醫學信息和語言實踐機會,而大學英語與醫學英語相融合的教學模式對傳統教學模式有一定的彌補作用。
大學英語與醫學專業英語相融合教學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高等醫學院校在大學英語教學和醫學英語教學銜接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體現了外語教學的實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原則,能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尤其確立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獲得了更多的操練機會,提高了英語實際運用能力,推進醫學英語教學朝著職業化、主動式方向發展,有利于培養應用型醫學人才,同時對其它專業英語教學的發展也起到借鑒作用,因此有推廣價值。
[1] 邵瑞珍.教育心理學(修訂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0.
[2] 陳淑華.加強與改進高等醫學院校醫學英語教學工作的若干思考[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04,5(2):13-16.
[3] 陳宏,高玉卉.公共英語教學向專業英語教學的過渡[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2004,25(2):109-110.
[4] 傅堤.高等醫學院校英語教學中基礎英語與醫學英語銜接問題研究[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2(4):36-37.
[5] 尹欣.提高醫學英語教學實效性的分析與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26(10):84-85.
[6] 廖榮霞,譚雪焦.加強醫學英語教材建設推進醫學雙語教學[J].西北醫學教育,2013,21(5):1001-1004.
[7] 劉彥娟.醫學英語教學改革背景下的創新型人才培養[J].西北醫學教育,2012,20(6):1220-1223.
[8] 葉向軍.互聯網英文醫學資源之利用[J].浙江醫學教育,2012,11(2):18-20.
[9] 葉荷,羅付靈.醫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3(2):221-223.
[10] 路熙佳.對高職大專醫學生進行醫學英語教學的探索[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28(7):118-119.
[11] 賀琳.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途徑探討[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4(1):144-145.
[12] 張瑗.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學分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36(7):187-188.
[13] 董娜.基于團隊合作和任務模式的大學英語教學研究[J].濰坊學院學報.2010,10(1):128-129.
[14] 章燕.專門用途英語有效教學模式研究[J].滁州學院學報,2013,15(6):113-115.
[15] 黃蕾,崔海松.醫學英語詞匯的特點與翻譯[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4):143-149.
[16] 金峰.從醫學英語詞匯的詞源及構詞特點談醫學英語詞匯的教學方法[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5(4):330-332.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ollege English and medical English integrated teaching in the applied medical college
JIANG Keren DING Kunmin LAN Changjiang XU Danli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Mudanjiang Medical College,Mudanjiang 157011,China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for composite applications talents,and deal with the phase separation between the GEP and ESP teaching in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reform mode of combination of GEP and ESP and carries out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ollege English with medical English integration in the students of grade 2012 in Mudanjiang medical college.Through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training mode and evaluation system,etc,help medical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applied ability of medical English in short times,meet their future work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needs,do a good job of foreign language training of compound applied medical talents.
College English;Medical English;Integration;Reform;Practice
H319
C
2095-0616(2015)07-61-04
2015-01-05)
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JG2012010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