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偉 魏玉環
比較熱牙膠充填與冷牙膠側方加壓在根管充填中應用的臨床效果
王國偉 魏玉環
目的比較熱牙膠充填與冷牙膠側方加壓在根管充填中應用的臨床效果。方法60例根尖周病和急性牙髓炎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 各30例。對照組采用冷牙膠側方加壓, 治療組采用熱牙膠充填。比較術中﹑術后的臨床效果。結果治療組的填充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 治療組術后3個月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應用熱牙膠充填進行根管填充的時候能夠有效的提高臨床效果, 術后根尖周病疼痛幾率明顯下降, 治療時間大大縮短, 側支根管填充效果良好,是較好的根管填充方法。
熱牙膠充填;冷牙膠側方加壓;根管填充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接收的根尖周病和急性牙髓炎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 全部患者均接受X線檢查, 病變牙根均表現正常且暢通, 均未發現畸形現象;病變牙齒根部陰影直徑≤2 mm, 牙根和臨近的骨組織均保存完好。患者年齡22~65歲, 其中病變牙齒共61顆,磨牙29顆, 前磨牙22顆, 前牙10顆。所有患者均沒有其他牙科疾病。根據填充方法不同將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 各3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設備與材料 碧藍糊劑﹑非標準牙膠尖﹑標準牙膠尖﹑回填牙膠﹑SuperEndo α2/β(B&L)熱牙膠根管充填系統﹑側方和垂直加壓充填器。
1.2.2 治療組 采用熱牙膠充填的方法, 采用SuperEndo α2/ β熱牙膠根管充填系統結合冷牙膠側方加壓, 系統將熱牙膠連續垂直的填充到牙根部, 需要注意的是選擇熱壓工作頭的時候要和主牙膠尖保持一致[1], 并結合患者癥狀配合根管,并選擇合適的參照止擋片;調整垂直加壓器, 在試尖和涂封閉劑后將消毒主尖的尖部1/3放到根部的工作取件中, 然后調整冷牙膠側方加壓系統的加熱源溫度(200℃左右), 然后清理根管口周圍多余的牙膠, 采用跟向加壓的方式緩慢的推動熱壓工作尖, 當接近止擋片2~3 mm時, 關閉加熱源, 但同時保持跟向壓力, 從而讓工作尖能夠持續前行并接近止擋片,并完成10 s左右的停留[2,3]。等熱牙膠完全冷卻后重啟開關,短暫加壓后將熱壓工作頭拔出, 隨后采用垂直加壓器加壓,并最終完成3~5 mm的根管填充。將回填熱牙膠注射到根管中, 再次加壓填充, 直到根管口1 mm截止。
1.2.3 對照組 采用傳統的冷牙膠側方加壓方法完成根管填充。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根管填充時間﹑術后根尖周疼痛發病率以及總有效率。
1.4 療效評價標準 成功:病變牙齒咬合功能完全恢復且沒有感覺不適﹑竇道及叩疼感消失, X線檢查結果顯示根尖區周圍病變得到控制, 臨床癥狀明顯的減少或者消失;進步:病變牙齒咬合功能完全恢復且無自覺不適, X線復查結果顯示根尖部病變縮小;失敗:患者病變牙齒咬合功能恢復較差,且有明顯的臨床表現和叩疼, 原有根尖瘺管沒有消失, 且X線復查結果顯示根尖區病變沒有改善或者增加。總有效率=(成功+進步)/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填充時間和術后疼痛例數 治療組平均根管充填時間為(17.4±5.4)min, 對照組為(26.5±3.2)min, 治療組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941, P<0.05)。兩組術后根尖周疼痛例數為:治療組3例, 對照組5例,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577, P>0.05)。
2.2 總有效率 術后3個月對患者進行跟蹤隨訪調查, 治療組30顆患牙, 成功21顆, 進步8顆, 失敗1顆, 總有效率為96.7%;對照組31顆患牙, 成功16顆, 進步9顆, 失敗6顆,總有效率80.6%;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根管填充的質量是根管治療的決定因素, 而填充的方法和材料直接影響著根管填充的效果。而本次研究中使用的熱牙膠充填技術是在加熱牙膠尖的同時, 通過施加一個側向或者垂直向的壓力, 將流動性較好的熱牙膠填充到牙根管系統中。熱牙膠充填技術是在冷牙膠側方加壓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充分的利用了攜熱器以及熱牙膠的優勢完成根管填充。該技術有幾個重要的優點:①通過合理的加壓讓熱牙膠尖和根管完美結合, 一方面減少了根管封閉劑的用量, 另一方面塑性更加的良好。②改善了冷牙膠側方加壓技術中填充效果差的弊端。③側向或者垂直向的壓力較小, 利用合適的止擋片能夠有效的避免力氣過大導致牙根斷裂, 操作性更加簡便。缺點是使得主牙膠尖移位的可能性增加, 另外兩者在根尖滲漏方面差異性不大。
但總體來說熱牙膠充填相比于冷牙膠側方加壓來說在封閉性﹑精確度﹑穩定性等方面大大提升, 本次調查也顯示了熱牙膠充填技術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總有效率提升顯著。
總之, 應用熱牙膠充填進行根管填充的時候能夠有效的提高臨床效果, 術后根尖周病疼痛幾率明顯下降, 治療時間大大縮短, 側支根管填充效果良好, 是較好的根管填充方法。
[1]吳大宏, 楊少芝, 王海峰. 熱牙膠垂直加壓充填與冷牙膠側方加壓充填根管治療的療效評價.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 14(33):115-116.
[2]趙錦輝, 裴紅梅, 于玲. 熱牙膠充填與冷牙膠側方加壓在根管充填中應用的臨床效果比較.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4, 13(23):1947-1949.
[3]黃玉球. 熱牙膠充填與冷牙膠側方加壓的根管充填效果比較.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4, 23(9):965-967.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s between warm gutta-percha obturation and cold gutta-percha lateral condensation applied in root canal filling
WANG Guo-wei, WEI Yu-huan. Department of Endodontics, Zhengzhou City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Zhengzhou 450000, China
ObjectiveTo compare clinical effects between warm gutta-percha obturation and cold gutta-percha lateral condensation applied in root canal filling.Methods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periapical disease and acute pulp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ld gutta-percha lateral condensation,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warm gutta-percha obturation.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linical effect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treatment group had much shorter obturation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it had obviously better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Application of warm gutta-percha obtur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linical effect in root canal filling. It is a good method which can remarkably reduc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periapical pain and treatment time.
Warm gutta-percha obturation; cold gutta-percha lateral condensation; Root canal filling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008
2015-08-06]
450000 鄭州市口腔醫院牙體牙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