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菲
螺旋CT成像技術在診斷結腸癌的應用價值
趙菲
目的探討螺旋CT成像技術在診斷結腸癌的臨床價值。方法回顧分析經螺旋CT確診的56例結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經診斷乙狀結腸癌28例, 升結腸癌18例, 降結腸癌7例, 橫結腸癌3例;CT顯示:病變腸腔狹窄, 漿膜面粗糙, 腸管變厚而腔內腫瘤外突及遠處淋巴結腫大或轉移。結論采用多排螺旋CT成像技術診斷結腸癌, 具有速度快﹑圖像清晰和準確性高等優點, 是診斷結腸癌的首選檢查方法, 值得臨床推廣。
螺旋CT掃描;結腸癌;診斷體會
結腸癌(colon cancer)是消化道的惡性腫瘤, 在胃腸道腫瘤中發病僅次于胃癌及直腸癌[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飲食的習慣發生改變, 結腸癌的發病率也逐年升高, 發病年齡多在40~65歲之間。此病多發生在乙狀結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部位[2,3]。近年來,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 同時存在的分子事件基因表達亦漸被認識, 明確結腸癌的發生發展是一個多步驟﹑多階段及多基因參與的細胞遺傳性疾病。過去傳統診斷結腸癌, 均采用結腸鏡及X線鋇透來判斷診斷, 但該檢查存在一定局限性。自從螺旋CT應用于臨床以來, 大大提高了結腸癌的診斷率。并對術前腫瘤的分期進行了準確的判斷, 為結腸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提供了可靠依據[4,5]。為此, 本文分析經螺旋CT確診的結腸癌患者56例, 并探討多層螺旋CT成像技術在結腸癌疾病中的應用價值,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經螺旋CT確診的56例結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 34例, 女22例;年齡34~74歲, 平均年齡(56.68±6.4)歲。上述患者均表現出程度不同的腹痛﹑腹瀉﹑貧血﹑消瘦﹑腹部包塊及不全性腸梗阻和大便習慣性改變等癥。以上患者均經術后病理檢查證實診斷。采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16排螺旋CT機。
1.2 檢查方法 患者在檢查前1 d給予清潔灌腸, 灌洗到流出液中無糞便殘渣為止。檢查當天早晨空腹, 在檢查前15 min給予山莨菪堿15~20 mg, 肌內注射, 后再經肛管注入600~800 ml空氣。選用螺旋CT機進行雙期增強掃描及平掃,要求掃描層間距﹑層厚2~3 mm, 再將對比劑用高壓注射至肘靜脈, 流率為70~80 ml歐乃派克, 門脈期40~50 s﹑后動脈期20 s進行掃描。分期標準為:①A期:癌僅局限于腸壁內。②B期:癌穿透腸壁侵及漿膜或漿膜外, 無淋巴結轉移。③C期:癌穿透腸壁且有淋巴結轉移。④D期:已有遠處轉移,病變無法切除。
在本組56例患者中乙狀結腸癌28例(50.00%), 升結腸癌18例(32.14%), 降結腸癌7例(12.50%), 橫結腸癌3例(5.36%)。螺旋CT表現:病變腸腔狹窄, 漿膜面粗糙, 病變腸管明顯變厚而腔內腫塊外突, 可見遠處淋巴結腫大轉移。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對飲食習慣發生改變, 結腸癌的發病也逐年上升, 多發生于40~65歲的中老年中, 好發部位依次為乙狀結腸﹑回盲部﹑升結腸﹑降結腸和橫結腸。近年來,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 同時存在的分子事件基因表達亦漸被認識, 明確癌的發生發展是一個多步驟﹑多階段及多基因參與的細胞遺傳疾病。結腸癌是消化道的惡性腫瘤, 在胃腸道腫瘤中發病僅次于胃癌及直腸癌。對于結腸癌早期診斷, 難點在于早期病變的癥狀多表現較輕或不明顯,常常被人們忽視。為了做到早期診斷, 應重視對高危人群和懷疑為結腸癌患者的監測。凡40歲以上有以下任何一種表現者應視為高危人群:①直系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②有癌癥史或腸道有癌前病變;③大便隱血試驗持續陽性;④具有以下五項中的兩項以上者:黏液血便﹑慢性腹瀉﹑慢性便秘﹑慢性闌尾炎史及精神創傷史。
過去傳統診斷結腸癌都采用鋇劑灌腸或氣鋇雙重對比造影, 乙狀結腸鏡﹑纖維結腸鏡或腹部B超等來明確診斷, 但上述檢查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自從螺旋CT應用于臨床以來, 大大提高了結腸癌的診斷率, 同時也彌補了纖維結腸鏡和結腸氣鋇雙重造影的不足。它可以清晰顯示腫瘤的大小及部位和形態, 對腫瘤的繼發征象及形成的軟組織腫塊可以得到直接顯示, 最終可明確腫瘤的轉移程度, 為腫瘤術前的準備提供了依據[6,7]。本文中螺旋CT在病變腫瘤中應用造影劑后, 進行增強掃描及平掃, 可以有效地顯示出腫瘤的多層結構, 強化病變區及腸周脂肪組織等顯示最為清晰, 能精確判斷淋巴結是否轉移, 漿膜層是否有浸潤, 還可判斷腹部是否轉移及癌栓是否有形成。同時應用多層面重建技術, 實現螺旋CT圖像常規橫斷面之外, 還可根據患者體位變化選擇提升矢狀位﹑冠狀位圖像, 更加顯示病灶, 提升了結腸癌診斷的準確度[8]。
綜上所述, 臨床采用多排螺旋CT成像技術診斷結腸癌,具有掃描速度快﹑圖像清晰和準確性高等獨特優點, 是診斷結腸癌的首選檢查方法, 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1]孫燦輝, 馮仕庭, 宋敏, 等. 64層螺旋CT動態增強掃描對結直腸癌腸外浸潤判別函數的研究.中華放射學雜志, 2010, 44(7):716-720.
[2]王錫明, 武樂斌, 柳澄, 等. 多層螺旋CT成像技術在結腸癌腫瘤診斷中的應用.實用放射學雜志, 2008, 21(4):390-392.
[3]李良才, 唐秉航, 何亞奇, 等.多層螺旋CT在診斷結腸癌病變中的應用.放射學實踐, 2008, 18(1):42-45.
[4]趙澤華, 劉文瑾, 徐嵩森, 等.多層螺旋CT對結腸癌檢查失敗病人的應用.中華放射學雜志, 2008, 38(12):1316-1320.
[5]吳國庚, 王妍森, 王玉林, 等.多層螺旋CT在大腸癌診斷中的應用.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09, 19(11):1538-1540.
[6]高碩徽, 趙吉生, 劉坤.增強CT結腸成像在結腸癌術前TN分期中的臨床應用.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1, 31(1):26.
[7]王建軍, 楊培金, 李樹金, 等.螺旋CT掃描對結腸癌的診斷價值. 醫學信息(手術學分冊), 2009, 20(7):619-621.
[8]張麗永, 李衛東. 140例結腸癌CT TNM分期與術后病理分期的相關性.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 2010, 16(3):291-29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019
2015-07-15]
138000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醫院CT﹑磁共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