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振鑫
糖尿病足患者的臨床護理措施
金振鑫
目的探討糖尿病足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 總結其經驗。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46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臨床以及護理資料。結果經過精心的治療以及局部護理﹑心理護理﹑飲食指導﹑健康教育等護理干預痊愈14例﹑顯效22例﹑有效8例﹑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5.7%。結論給予糖尿病足患者積極的針對性的治療以及綜合全面的護理干預護理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和生活質量。
糖尿病足;臨床護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臨床嚴重并發癥之一, 以血管和神經病變為主要病理改變, 容易合并感染, 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是肢端疼痛﹑組織破壞﹑壞疽[1-3], 有效的及早治療以及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 可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和生活質量[4]。本研究選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6例糖尿病足患者, 臨床療效滿意, 現將臨床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l5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46例, 其中男12例, 女34例, 年齡46~70歲, 平均年齡54.5歲, 患者糖尿病病程7~30年, 平均病程16.5年。46例患者肌電圖檢查均有周圍神經病變, 下肢血管彩超顯示動脈粥樣硬化, 糖化血紅蛋白(HBAIc)9.5%~18.4%, 平均13.65%。
1.2 治療方法 進行健康教育, 控制飲食, 均給予皮下注射胰島素以有效控制血糖, 同時給予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營養神經﹑抗感染等治療, 常規清創﹑定期換藥, 并積極治療各種糖尿病并發癥及合并疾病。
1.3 護理干預措施
1.3.1 心理護理 糖尿病患者多數均存在焦慮﹑抑郁心理,護理人員要主動﹑熱情, 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 用善良的語言給予關心和支持。護理過程中重點幫助和支持患者, 讓其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多介紹治療成功的案例, 幫助患者戰勝悲觀﹑失望的心理, 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
1.3.2 有效的血糖控制 感染加重又會影響血糖水平, 血糖增高會增加感染機會, 血糖的控制是一個長期細致的過程,血糖的控制情況是糖尿病足發生的高危因素, 盡量將患者血糖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6,7]。糖尿病患者一旦確診應盡早根據病情選用空腹降血糖藥物或胰島素等聯合治療, 同時需要采取運動療法﹑飲食控制﹑血糖監測﹑藥物治療和糖尿病教育等綜合措施。
1.3.3 藥物治療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血﹑尿﹑心臟以及眼底檢查, 及時了解患者病情, 采取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索治療等藥物治療手段。胰島素主要用于I型糖尿病及Ⅱ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藥未能達標, 口服降糖藥主要用于Ⅱ型糖尿病藥物治療期間應注意觀察患者用藥后的不良反應。
1.3.4 飲食治療 指導患者有規律的進食, 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糖﹑蛋白質﹑脂肪三大營養物質在總熱量中的比例,囑患者少吃稀飯, 忌食含糖食品, 餐后血糖很容易升高, 多吃有助于降糖的蔬菜如番茄﹑白蘿卜﹑芹菜﹑黃瓜﹑苦瓜等。炒菜宜用植物油, 多吃菌類食物如香菇﹑海帶﹑紫菜等, 常吃燕麥﹑養麥等粗雜糧和薯類替代食物。
1.3.5 做好足部皮膚的護理 要求選吸水性好﹑透氣性好的棉襪, 選擇合適的鞋襪, 襪口不宜過緊, 避免影響血液循環, 選擇前頭寬大﹑大小合適的鞋子, 最大限度降低足部壓力,預防足部潰瘍的發生。每天注意檢查足部皮膚情況, 保持足部干凈﹑干燥, 不要用力揉搓, 溫水泡腳20 min/d, 每日數次輕柔按摩足部, 促進患肢血液循環, 皮膚瘙癢或腳癬,切忌搔抓。
1.3.6 有效控制感染 注意觀察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感染時, 及時協助醫師處理, 對足部潰瘍﹑感染﹑壞疽部位可局部逐步清除壞死組織, 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8,9],干性壞疽僅需碘酒﹑酒精消毒, 局部以無菌干敷料貼敷。
1.3.7 健康教育 讓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及對患者的危害性, 堅持運動鍛煉﹑飲食控制﹑自我監測等。家屬要積極的鼓勵﹑幫助患者。保持足部干凈干燥, 做好糖尿病患者皮膚護理。動態觀察足部皮膚顏色﹑溫度和濕度的變化,檢查有無水腫﹑皮損, 囑患者定期復診, 如發現特殊情況及時就診。
1.4 療效判定標準[5]痊愈:患者足部潰瘍全部愈合;顯效:足部潰瘍縮<1/2, 分級下降1級及以上;有效:足部潰瘍縮≤1/2, 但分級下降不足1級;無效:患者足部潰瘍以及分級均未改變??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本組46例患者, 痊愈14例﹑顯效22例﹑有效8例﹑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5.7%。
給予糖尿病足患者積極的針對性的治療以及綜合全面的護理干預護理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和生活質量。
[1] 李觀妹.臨床護理和心理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足的療效觀察.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0, 7(18):23-24.
[2] 張艷, 袁迎春, 李小風, 等.糖尿病足64例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齊魯護理雜志, 2011, 17(1):62-64.
[3] 曾憲芳, 王玲.糖尿病足的發病機制及防護進展.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1, 8(8):82-84.
[4] 許樟榮.糖尿病足病的流行病學及診治現狀.內科理論與實踐, 2007, 2(3):150-152.
[5] 楊岳, 孫雪玲, 房輝, 等.健康教育對糖尿病足患者健康知識﹑態度﹑行為影響的效果評價.中國全科醫學, 2011, 14(1):76-78.
[6] 鐘書凌, 黃冬荷, 練桂英, 等.糖尿病足危險因素篩查時糖尿病足預防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 2011, 17(22):10-11.
[7] 李惠琴, 蘇曉飛, 丁波, 等. 218例糖尿病足患者臨床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12, 28(6):492-495.
[8] 晉溶辰, 楊玲鳳, 黃金, 等.個體化健康指導用于42例糖尿病足高?;颊叩男Чu價.中華護理雜志, 2011, 46(6):563-566.
[9] 賀玉蘭, 陳奕雯.嚴重糖尿病足部潰爛創面護理及效果觀察.護士進修雜志, 2011, 26(3):284-28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149
2015-06-29]
132011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醫院影像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