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
(海南省三亞市熱帶作物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海南三亞 572000)
海南香蕉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朱杰
(海南省三亞市熱帶作物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海南三亞 572000)
做好香蕉的栽培、管理是實現香蕉優質高產、提高經濟效益、促進香蕉產業地不斷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介紹了香蕉的高產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方法以及生產中應注意的技術問題,以期為香蕉生產者提供技術指導。
香蕉;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對策
香蕉為熱帶水果,品質優良,營養豐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海南地處熱帶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足,空氣優質,土地肥沃,適合發展香蕉生產。據統計,2012年底,海南香蕉播種面積5.2萬hm2,收獲面積4.7萬hm2,產量185萬t。隨著香蕉產業的不斷發展,香蕉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病蟲害、農藥殘留等)也越來越多,近年來香蕉種植面積有下降趨勢,要想使香蕉產業做大、做強,必須提高其產量和品質,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并積極應對自然災害等不良因素的影響,才能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
1.1 選園
香蕉是熱帶果樹,喜高溫,怕霜凍。因此,宜選擇空氣流通、地勢開闊、排灌條件好、交通方便的地區種植,要求結構好且不含有病毒的土壤。
1.2 整地
選好園后,要清除園內的枯枝雜草,做好除蟲及土壤消毒等作業,并進行全園深耕犁翻一次,使土壤疏松,利于養分的釋放。
1.3 挖穴
香蕉種植前先挖好40~60cm的植穴,施足基肥。旱地、坡地的蕉園要挖好排灌溝,低洼地也要起畦,小雨保水,大雨排水。采用“一行蕉一畦”方式,溝深0.2~0.3m。畦的走向應沿等高線走,以后灌溉施肥、作業采收方便。坡度大于20°時應起梯田,梯田內向傾斜,利于保水。
1.4 種植模式
香蕉種植模式有以下四種,即矩形種植模式、正三角種植模式、雙株種植模式和寬窄行種植模式。
1.4.1 矩形種植模式
香蕉采用株距1.8m,行距2m,每667m2種植185株;若株距2m,行距2m,則每667m2種植167株。
1.4.2 正三角形種植模式
種植時,行間種植點錯開,在另一行的中間種植。這種種植方式有利于光合作用,合理密植。
1.4.3 雙株種植模式
這種種植模式加大了行距,便于進行機械化耕作和灌溉。這種種植方式還能進行密植,邊行可以適當種植留雙株。
1.4.4 寬窄行種植模式
寬窄行種植要求窄行1.2~2.0m,寬行約4m,株距1.8~2.5m,便于進行機械化的耕作和灌溉。
1.5 種植密度
合理密植利于提高香蕉產量和品質。一般以植株高度來確定種植密度,株高1.5m時,每667m2種220株,株高1.8m時,每667m2種190株。
1.6 種植時期
香蕉在一年四季都可種植,香蕉主產區春季一般在2月下旬~4月中旬種植,夏秋季一般在5月下旬~8月中旬種植。
1.7 定植
香蕉定植前先挖好植穴,穴深40~60cm,將表土、有機肥、生物肥、磷肥、碳以及消毒土壤農藥充分混合,倒入植穴,10~30d后可定植。
定植時將穴填滿表土,定植前苗木大小分開,剔除病蟲株、變異株。高溫季節種植應將葉片剪去2/3左右,減少水分蒸發。根部不能接觸肥料,以免傷根。定植時要壓實土壤,澆定根水,土面覆草或地膜保濕,注意補苗。
2.1 除草
香蕉根系著生較淺,叢生的雜草會與其爭肥,使葉色變淡;因此香蕉幼株期要經常除草,香蕉除草不用除草劑,須人工拔除,同時結合松土、覆蓋;也可用地膜覆蓋植穴,抑制雜草叢生。
2.2 土壤覆蓋
土壤覆蓋可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結構,促進果樹的生長發育。覆蓋有兩種方法,即生物覆蓋和地膜覆蓋。生物覆蓋也叫秸稈覆蓋,它是利用作物秸稈和一切植物殘體覆蓋地表、達到蓄水保墑、肥田改土的作用。秸稈覆蓋對旱地具有顯著的增肥、改土、保墑、調溫、壓草等作用,可有效協調耕地土壤水肥氣熱狀況,改善作物生態環境。
2.3 中耕松土
香蕉中耕松土主要是曬白土壤,加強養分的釋放,使土壤疏松。一般中耕松土深度15~20cm。
2.4 培土
香蕉球莖向上生長,易露出地面,根系就不發達,植株生長勢弱,抗風性也差。因此,必須定期培土,培土結合施肥和修溝進行,雨季植穴施肥后培土覆蓋肥料。
2.5 挖除舊蕉頭
香蕉采收70d后,吸芽從殘株中吸收的養分已經很少,應及時挖除舊蕉頭,填上新土,以利于根系的生長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2.6 間作與輪作
2.6.1 間作
香蕉生長初期,葉面積較小,為增加土地利用率,可間作短期的經濟作物,既增加經濟收入,又減少雜草生長。對于土壤肥力不高、管理不精細、病蟲害較多的舊蕉園,最好不要間作。
2.6.2 輪作
由于病蟲害、氣候及土壤管理等原因,香蕉栽培3~4年后,產量與質量會有所下降,應進行輪作。輪作可選擇花生、甘蔗等作物。
3.1 施肥原則
香蕉施肥應施農家肥、商品肥料以及其他允許使用的肥料。香蕉施肥應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這樣才能維持并增加土壤肥力,促進土壤微生物活性。香蕉的植株營養狀況通常表現在葉片上,香蕉施肥應該提前進行營養診斷,做到平衡施肥,勤施,薄施。香蕉施肥根據營養診斷指導施肥,氮、磷、鉀為1:0.5:3,配合有機肥、化肥和微生物肥一起施用。香蕉施肥量過多或不足,均不利于香蕉的生長和開花結果,應根據土壤分析和葉片分析的結果指導施肥,這樣才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和香蕉產量。在無公害香蕉生產中,禁止使用含有重金屬和有害物質的肥料以及未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登記和生產的肥料,包括葉面肥、硝態氮肥和未腐熟的人糞尿。
3.2 施肥時期
香蕉在整個生產過程中都需要養分供應生長,香蕉在不同生長發育期對肥料的需要也是不同的。
3.2.1 基肥
基肥作用是改善土壤理化結構酸堿度,為香蕉高產打下良好基礎。每株施豬牛糞或廄肥5kg、石灰0.3kg,過磷酸鈣0.3kg、腐熟土雜肥10kg。
3.2.2 花芽分化肥
在抽蕾前50d左右施用,每株施復合肥、專用肥或生物肥0.1kg,鉀肥0.2kg,花生肥0.5kg。肥料分兩次施,可促進花芽分化。
3.2.3 抽蕾肥
在抽蕾前后施,每株施復合肥、專用肥或生物肥0.3kg,鉀肥0.2kg,生物肥0.4~1kg。
3.2.4 過寒肥
施肥時間在10月底施用,每株施豬牛糞肥、廄肥各5kg、鉀肥0.2kg、磷肥0.1kg、碳0.2kg,可以增加香蕉植株的抗寒性。
3.2.5 回暖肥
回暖肥一般在1~2月份施用。
每株施尿素0.2kg、復合肥0.2kg,以促進植株盡快恢復生長。
3.2.6 生長期追肥
苗期每隔20d左右施1次0.5%的水肥或撒5~10g尿素。尿素和復合肥施在香蕉葉片的滴水線范圍內,以后逐步增加施肥量,每次施15~100g,每15d施一次,下雨前后開環形溝施或撒施。
香蕉的樹體管理分為前期、中期和后期管理三個部分。
4.1 前期管理
香蕉定植后無花芽分化這段時間的管理為前期管理。此階段蕉苗較為幼嫩,必須精管、細管,促進蕉苗快速健壯的生長,根系發達。香蕉前期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除草、控除病株、補苗、修水肥盤、排灌、蕉頭培土等。香蕉種植后必須除草,有漏種要及時補種;同時把植株扶正,回土壓實,澆足定根水,及時排水,便于發現病蟲苗和弱小苗。管理上還要及時挖除帶病毒植株和劣株,平整植株周圍,便于小苗階段淋施水肥。香蕉植株小根系淺,易受旱;但有積水也應及時排灌。溫度高,應在夜間灌水,推廣節水灌溉技術。香蕉球莖露出地面應及時培土,培土要結合施肥和修溝進行。
4.2 中期管理
香蕉開始花芽分化至出現花蕾為中期管理階段,主要操作工序有留芽、鋤芽、除草和施肥。中期管理階段香蕉的營養生長旺盛,速度快。抽葉多及花芽分化和孕蕾,必須以水肥管理為中心。香蕉留芽是栽培階段的重要環節,選留合適的吸芽至關重要。香蕉留芽選擇健壯的劍芽,留芽位置適當,不留畦邊和溝邊芽。香蕉植后開始抽生吸芽,吸芽的生長消耗母株的養分,導致抽蕾遲,產量低,必須做好鋤芽。香蕉中期階段應采用化學除草。施肥應根據營養診斷施肥,盡量做到平衡施肥,少施、薄施原則,多施有機肥。
4.3 后期管理
香蕉從出現花蕾至收獲為后期管理階段,主要目的是壯果和護果,具體包括收蕾、斷蕾、抹花、果穗修整、套袋、調整穗軸方向、立防風樁等步驟。
香蕉花蕾抽出之后彎曲下垂,有時下垂正好到葉片上,應及時把葉片撥開或割掉,讓花蕾正常下垂,這個過程就叫做收蕾。斷蕾是當花蕾開出多梳時,應計劃留好梳數后,把花蕾除去,減少養分消耗。在斷蕾后套袋前分2~3次進行抹花,對提高香蕉品質大有好處。斷蕾時為了提高香蕉品質應適當疏果,一般1~1.5片綠葉可留一疏果。對于抽蕾晚的疏果還可以起到提早收獲的效果。果實套袋可以降低病害通過雨水傳播的概率,提高藥物對病蟲害防治效果,減少果實機械損傷,促進果實生長發育,提高果實品質。因此在斷蕾7~10d先噴殺蟲劑、殺菌劑,防治病蟲害,然后進行套袋護果。發現果穗軸不與地面垂直可用繩子綁住末端并拉住假莖方向固定在假莖上,使其與地面垂直,利于香蕉著色均勻。孕蕾期可立防風樁,在假莖背面綁2~3道尼龍繩,即50cm、1.5m和2.5m高處各綁一道,防風樁埋深約40~50cm。香蕉在后期管理應加強水肥管理,保持土壤濕潤狀態。現蕾和斷蕾后要及時各施1次保果肥,每株施肥量為尿素50g、復合肥100g、氯化鉀150g,充分混合后,根據濕度情況撒肥或穴施肥,此時適當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也可提高香蕉的產量和品質。
香蕉病蟲害防治應以改善蕉園生態環境、加強栽培管理為基礎,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綜合應用各種防治措施,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配合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禁止施用高毒、高殘留的化學農藥,保證香蕉無公害、質量符合NY5021的規定。
5.1 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5.1.1 葉斑病
主要危害葉片蕉葉干枯,植株早衰果實生長不良,造成減產。每年清除蕉園的病葉、枯葉并燒毀,可減少侵染源。具體防治方法如下:用25%丙環唑乳油1000~1500倍液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用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每隔20~30d噴1次,共噴3~5次。
5.1.2 束頂病
該病主要癥狀是植珠矮化,病株不開花抽蕾。該病傳染源來自病毒種苗;因此,必須加強對香蕉種苗及組培苗的檢疫,經常檢查蚜蟲。可用5%魚藤酮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000~1200倍,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噴藥防治。
5.1.3 花葉心腐病
該病早期感病植株生長矮縮甚至死亡,成長植株感病則生長衰弱,不能結果。傳播方式是帶毒種苗或是昆蟲傳播。可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倍防治蚜蟲,發病后用20%嗎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2000倍或2%寧南霉素水劑1300倍液。
5.1.4 枯萎病
苗期到成株期均可發病,葉面黃化、枯萎、干枯。傳染源來自病株及帶菌土壤。防治上要注意加強檢疫,禁止從病區引進蕉苗,發現病株要用除草劑殺死,挖除就地燒毀。種地植前土壤用石灰消毒,多施有機肥或實行輪作。
5.2 主要蟲害及防治方法
5.2.1 交脈蚜
主要吸食寄主養分并傳播病毒。
可用2.5%氯氟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也可用10%阿維菌素1500倍噴藥防治。
5.2.2 弄蝶
主要為害葉片,影響光合作用,造成減產。
可用40%毒死蜱乳油1000~2000倍,或10%吡蟲啉可濕性200~3000倍防治。
5.2.3 薊馬
主要為害花蕾,可用5%魚藤酮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1000~2000倍或10%吡蟲啉2000倍噴藥防治。
5.2.4 象甲
主要為害假莖受害植株葉片卷縮變色,枯葉多,結果少。防治上要注意嚴格檢疫、清園除蟲,用4%毒死蜱乳1000~2000倍液或8%殺蟲雙水劑1800~2000倍噴藥防治。
6.1 香蕉的采收
香蕉果實一般不在樹上自然成熟,采收時應根據以下香蕉采收標準或果實成長的飽滿度等來確定采收期。一是,根據斷蕾后果實發育的天數,在正常情況下,4~8月份抽蕾的香蕉,斷蕾后60~80d即可采收。二是,根據香蕉的飽滿度采收。三是,根據果品銷售遠近來采收,一般遠的8成飽滿度來采收,近的要9成飽滿度來采收。四是,根據季節的變化靈活掌握采收。
香蕉在采收前10~15d蕉園應停止澆水。一般香蕉宜選擇在陰天或晴天上午10時以前采收,避免在中午強光、高溫下采收。
采收是香蕉栽培作業最后的主要環節,直接影響到果實的質量、產量及經濟效益,原則上盡量避免機械損傷。
6.2 采后包裝、保鮮及運輸
目前香蕉采收后包裝有三種包裝方法,即整穗裝車法、單梳裝車法及紙箱包裝。
香蕉運到包裝場后,先懸掛鐵鉤上,用鋒利的弧形落梳刀進行落梳。落梳,注意避免機械損傷,然后小心地把果梳直接放入清水池清洗污物,撈起后又放進保鮮池浸泡1~3min。保鮮劑主要有:45%特克多1000倍液、4%鮮寧香蕉保鮮劑300倍液。
包裝場附近應設冷庫,先將已裝箱的香蕉放在冷庫中進行預冷,然后進行冷藏運輸。
香蕉生產上遭遇的自然災害主要有風害、凍害和澇害三種。香蕉葉大,根淺,植株高,假莖較脆,極易受臺風或大風的危害,造成減產或絕收。預防風害可選用抗風品種,立防風支柱保護,及時培土,臺風后清園處理。
香蕉原產熱帶地區,忌低溫,生育期要求高溫多濕。防治凍害要注意加強冬季蕉園管理,凍后采取補救措施。
香蕉長時間受到澇害影響后,根系受傷嚴重,缺氧腐爛,最后枯萎。防治上要搞好防水、排水系統,保持土壤疏松,有利根系的生長。
1)加強品種培育,選用抗病品種
目前香蕉品種多,抗病能力低,易發生病害流行,造成損失,應選用抗病種苗。
2)加強檢疫,防止帶病種苗進行傳播
香蕉病害都以帶病種苗及土壤帶菌傳播,應加強檢疫,培育健壯種苗至為重要。
3)提高香蕉高產栽培的技術水平
在香蕉的管理上,應實施科學施肥,平衡施肥,按照無公害生產的技術規程進行,實行標準化管理,提高產量。
4)加強香蕉品種宣傳提高香蕉商品化處理水平
要使香蕉產業做大做強,應做好品牌宣傳,舉辦香蕉促銷活動,提高香蕉的知名度,拓展國內國際市場。
5)應對不良災害及不良因素的影響,減少災后損失
由于不良氣候災害使香蕉生產受到嚴重損失,應做好災害補救措施。另外還應提高人們對香蕉產品的認識,應對香蕉風波,促進香蕉增產增收。加強香蕉災后管理,及時培土,做好災后生產自救工作。減少風害澇害造成的損失。
6)加大科技投入,實施香蕉產品深加工和綜合開發
建立鍵全香蕉產業化保障機制,加大科技投入,發展深加工,政府采取扶助,補貼機制,完善相關的金融機制及管理辦法,促進香蕉產業化進程。
7)適量使用植物生長調節素,減少藥害和經濟損失
香蕉高產栽培都采用一些植物生長調節素來提高產量和品質,植物生產調節素應適當適量使用,不能過量、濫用,使香蕉、品質下降減少藥害,增加經濟效益。
香蕉是人們喜歡的熱帶水果,其市場潛力極大。但由于受到風災,澇災及病蟲害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特別是枯萎病為害,使香蕉的面積和產量下降,應引起人們的重視,要想把香蕉產業做大,做強,必須加強栽培管理,提高香蕉高產栽培技術水平及主要技術要點,做好防病防蟲工作,應對不良災害和不良因素的影響是每個蕉農應注意的問題,應引起重視。
8)提高保鮮技術
香蕉保鮮技術對香蕉的產品銷售價格影響很大,應做好冷藏庫,提高保鮮水平。
9)建立香蕉產業供應體系
香蕉產業以加工或流通為主,應通過各種機制與農產品相聯系,使農產品流通與銷售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并提供信息和服務,做好產前產后和加工等一系列工作,提高品質,促進香蕉增產增收。
[1]曹斯麗,林健春.海南香蕉產業組織化發展初探[J].中國熱帶農業,2008,(1):10-11.
[2]何云燕,吳松海.福建省香蕉產業生產現狀與發展對策[J].中國熱帶農業,2006,(4):17-18.
[3]顏速亮,李紹鵬.海南反季節香蕉栽培實用技術[J].中國熱帶農業科學,2008,(8):44-51.
[4]魏守興,陳業淵.香蕉周年生產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2008.
[5]陳清西,李冬香.香蕉周年管理關鍵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出版,2012.
[6]許林兵,黃秉智,楊護,編著.香蕉品種與栽培[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2013.
Technology of High Yield Cultivation of Banana in Hainan
ZHU Jie
(Technology Extension and Service Center of Tropical Crop in Sanya City of Hainan Province,Sanya 572000,China)
The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banana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realize higher quality and higher yield,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banana industry.In this paper,the author mainly introduced the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pest control methods and technical problems in production,in order to provide technical guidance for banana producers.
Banana;high yield cultivation;technical key points;countermeasures
S668.1
A
1008-1038(2015)08-0063-05
2015-01-10
朱杰(1967—),男,研究方向為熱帶作物和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