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霞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是由于慢性支氣管炎及其他慢性肺部疾病共同導致的, 具有病程長、病情發展緩慢的特點, 主要發病原因包括大氣污染、吸煙、呼吸道發生細菌及病毒感染等[1]。本文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接診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 按照入院的先后順序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療法, 實驗組采用常規療法聯合康復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接診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1例。實驗組中男21例, 女10例, 年齡42~79歲, 平均年齡(66.2±4.3)歲。對照組中男19例, 女12例, 年齡43~76歲, 平均年齡(65.2±4.9)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進行呼吸功能檢查、X線檢查及血液氣體分析, 全面掌握患者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情況。對照組采用常規療法, 給予患者抗感染藥物、支氣管擴張藥劑、祛痰藥及糖皮質激素藥物進行治療, 再給予必要的營養支持。實驗組采用常規療法聯合康復治療, 常規療法同對照組, 在此基礎上再給予康復治療, 包括呼吸生理治療和肌肉鍛煉。呼吸生理治療:協助患者用力呼氣、咳嗽促進痰液的排出;指導患者進行縮唇練習, 抵抗氣道的動力壓迫, 增加氣道內的壓力, 從而鍛煉肺功能;傳授腹式呼吸法, 讓患者熟練掌握腹式呼吸的技巧增加潮氣量, 降低呼吸阻力。肌肉鍛煉:讓患者進行體育鍛煉, 包括步行、慢跑、騎自行車、爬樓梯等多種方式, 提高患者的肺活量, 改善肺功能。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1.3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好轉: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好轉, 病情基本控制, 但出現輕微并發癥, 經治療后痊愈;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未見好轉, 出現嚴重的并發癥。總有效率=(顯效+好轉)/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 治療后, 31例實驗組患者顯效25例, 好轉5例, 無效1例, 總有效率為96.8%;31例對照組患者顯效18例, 好轉8例, 無效5例, 總有效率為83.9%;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實驗組患者的咳嗽消失時間(5.21±1.47)d, 喘息消失時間(3.51±1.84)d, 肺部啰音消失時間(4.74±1.04)d, 住院天數(10.19±1.33)d;對照組患者的咳嗽消失時間(7.01±1.24)d, 喘息消失時間(5.17±1.29)d, 肺部啰音消失時間(6.84±1.34)d, 住院天數(15.47±1.61)d;實驗組患者的咳嗽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住院天數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 31例實驗組患者出現2例并發癥, 其中自發性氣胸1例,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1例,并發癥的發生率6.5%;31例對照組患者出現6例并發癥,其中自發性氣胸3例,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肺心病)2例, 呼吸衰竭1例, 并發癥的發生率19.4%;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主要是肺組織終末支氣管遠端部分包括呼吸性細支氣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膨脹和過度充氣, 導致肺組織彈力減退, 體積增大, 在我國的發病率為0.6%~4.3%[2]。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咳嗽、咳痰和氣急等, 并同時伴有呼吸道感染, 并且嚴重者可出現氣促及胸悶等癥狀[3]。本文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接診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 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療法, 實驗組采用常規療法聯合康復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康復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進行性氣流受阻、嚴重呼吸困難和活動受限等臨床癥狀, 提高肺活量, 改善肺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對比試驗發現常規療法聯合康復治療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6.8%、并發癥的發生率6.5%, 單純常規療法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83.9%、并發癥的發生率19.4%, 常規療法聯合康復治療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和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優于單純常規療法組;并且常規療法聯合康復治療組的咳嗽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住院天數明顯優于單純常規療法組。因此, 常規療法聯合康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效果十分顯著, 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 咳嗽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快, 縮短住院時間, 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臨床治療價值高。此外, 對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治療后的患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加強鍛煉, 提高心肺功能和機體的免疫力, 定期復查, 防止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復發。
綜上所述,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采用常規療法聯合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 治療總有效率高、治療時間短、并發癥的發生率低, 值得臨床推廣。
[1]陸桂波,李桂色,黃金英.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臨床癥狀及治療效果分析.中國保健營養, 2012(22):4916.
[2]謝衛華.淺談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臨床治療分析.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4(16):98.
[3]趙衛剛,王靜,時增紅.淺談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進行臨床治療的體會.當代醫藥論叢, 2014(16):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