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巍
26例上消化道出血的內科治療
谷 巍
目的 探討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內科治療方法。方法 對2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法進行分析。結果 2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經治療, 有效25例, 無效1例, 總有效率96.15%。結論 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出血量和速度是不同的, 臨床表現、治療措施及預后也各不相同。慢性或出血量小時主要是原因治療;急性大出血首先補充血液和血容量不足, 抗休克、積極補充血容量是搶救治療的關鍵。
上消化道出血; 內科治療;消化內鏡治療;藥物治療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嘔血、黑糞以及由于大量失血而引起的失血性周圍循環衰竭的全身性癥狀。臨床上根據嘔吐物或黑糞隱血試驗呈強陽性, 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計數及血細胞比容降低等證據, 結合病史和體征可以作出上消化道出血的初步診斷[1]。本文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對其臨床治療方法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收治的2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其中男14例, 女12例, 年齡32~83歲, 平均年齡56歲, 均采用電子胃鏡檢查確診, 明確為上消化道出血。均有嘔血、發熱、腹痛、黑便等臨床表現。
1.2 病因 2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消化性潰瘍(PU) 8例,其中十二指腸球部潰瘍(DU)6例, 胃潰瘍(GU)2例, 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EVB)7例, 急性胃黏膜病變(AGML)5例, 胃癌2例, 慢性胃炎2例, 其他原因不明2例。
1.3 方法
1.3.1 補充血容量 建立靜脈通道, 立即交叉配血, 無血源時可先用血漿代用品, 但24 h內右旋糖酐不宜超過1000 ml,以防止血小板粘附的降低和聚集增加出血。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者不宜用。
1.3.2 止血藥 可選用維生素K、安絡血、止血敏、6-氨基己酸、抗血纖溶芳酸、止血芳酸、仙鶴草素等。這些藥物作用較差, 止血效果緩慢, 急性出血止血效果很難完全肯定。凝血酶被認為是對出血緊急肝臟止血的優選的方法之一, 一般用量為0.2~2萬U/次, 最高可達6萬U/次。可口服或胃管內注射和內窺鏡噴霧, 內窺鏡噴霧特別適合于2~4 h之內的可重復使用, 首次劑量應給予足夠的量, 一般為0.8~2萬U,凝血酶在酸性和熱的環境中容易失去活性, 將藥物放置在冷鹽水、冷牛奶或注入。同時給予H2受體拮抗劑、質子泵抑制劑,此酶可發揮更好的作用。
1.3.3 抑酸藥 可選用甲氰咪胍, 0.6~0.8 g/d, 分3~4次靜脈滴注;或法莫替丁20 mg, 2次/d靜脈注射(或雷尼替丁400~600 mg/d, 分2次靜脈滴注);或奧美拉唑40 mg, 1次/12 h,靜脈滴注或推注。
1.3.4 血管收縮藥物 反復用水或冰鹽水通過胃管注入灌洗, 血管收縮控制出血, 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先用垂體后葉素5~10 U 5%葡萄糖注射液20 ml, 緩慢靜脈注射, 然后用10~20 U 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持續靜脈滴注, 1 d可滴入30~40 U, 或靜脈滴注20 min血管擴張劑如異丙基腎上腺素、硝普鈉、硝酸甘油等。本類藥物對心血管疾病者慎用, 孕婦禁用。
1.3.5 血管活性藥 適用于失血性休克。血管擴張劑:首選多巴胺, 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加入多巴胺20~60 mg靜脈滴注, 或靜脈滴注異丙腎上腺1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 根據血壓下降情況調整滴注速度。血管收縮劑可以使用阿拉明(間羥胺)2 ~10 mg肌內注射, 或甲苯胺 10~20 mg肌內注射。1~2 h重復1次, 不可多用。
1.3.6 糾正酸中毒和應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時, 應用堿性藥物和廣譜抗生素糾正酸中毒和預防腸道內毒素吸收及感染。
2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經治療, 36 h內止血17例, 36~48 h內止血7例, 48~72 h內止血1例, 無效1例, 總有效率96.15%。
上消化道急性大量出血多表現為嘔血, 如出血速度快而多則呈鮮紅色[2], 在胃內停留時間長, 血液經胃酸作用形成正鐵血紅素, 則呈咖啡或棕褐色, 小量出血則表現為糞隱血試驗陽性;血液在腸道內, 血紅蛋白的鐵經腸道的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鐵, 故呈黑糞或柏油樣糞, 其通常提示為上消化道出血, 但如十二指腸病變出血過快時, 便會變成紫紅色;右半結腸出血時, 便為暗紅色;左半結腸及直腸出血,便為鮮紅色;在空回腸及右半結腸病變小量滲血時, 也可有黑糞。失血性周圍循環衰竭一般表現為頭暈、心悸、惡心、口渴、黑曚或暈厥;嚴重者可表現為休克狀態, 皮膚蒼白、濕冷、煩躁不安、反應遲鈍、意識模糊、血壓下降、心率加快[3]。
上消化道出血的轉歸和預后常依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多少而不同, 與患者體質、有無其他疾病也有密切關系。一般認為食管炎、食管裂孔疝、急性出血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量少, 出血較緩者治療效果通常較好;食管賁門黏膜撕裂癥、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靜脈曲張、上消化道腫瘤以及短期內大量出血、反復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者, 預后以救治是否積極、合理而不同。
[1] 葉任高, 陸再英.內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 205-206.
[2] 陳連輝, 萬珠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關因素分析.臨床薈萃, 2003, 18(4):200-201.
[3] 王青春, 王小冬, 吳永偉.高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5例臨床分析.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 2004, 7(8):73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0.099
2015-01-21]
134000 吉林省通化市邊防支隊衛生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