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鈞 丁勇 張登軍 鄭玉海
(河北省懷安縣畜牧水產局076150)
小反芻獸疫的流行情況與綜合防治
張桂鈞 丁勇 張登軍 鄭玉海
(河北省懷安縣畜牧水產局076150)
小反芻獸疫是一種高度接觸性急性傳染性疾病,以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嚴重危害養羊業的安全生產。疫苗接種是預防控制小反芻獸疫的主要手段,本文從小反芻獸疫的流行學特征、傳染途徑、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具體防控措施來介紹本病。
小反芻獸疫;PPR;病原學;流行病;臨床癥狀;病理變化;防控措施
小反芻獸疫(PPR)又稱小反芻獸瘟,俗稱羊瘟,是由小反芻獸疫病毒引起山羊、綿羊、野生小偶蹄獸等小反芻動物的高度接觸性,急性傳染疾病,不屬于人畜共患病,主要是由于本病毒不感染人。山羊和綿羊是本病的自然宿主,山羊比綿羊更易感,臨床癥狀更嚴重,巖羊、野山羊、盤羊、鹿、羚羊等野生小反芻動物和亞洲水牛、駱駝等可感染發病。該病臨床癥狀與牛瘟臨床癥狀相似,故也被稱為偽牛瘟,以發病率高且發病急,高熱呈稽留熱,眼鼻分泌物增加,口炎與口腔糜爛,腹瀉和肺炎為主特征的疫病,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我國為一類動物疫病,2007年7月首次傳入我國。2013年12月以新疆、甘肅、內蒙古、寧夏等地大面積發病。PPR與犬瘟熱病毒(CDV)、 牛瘟病毒(RPV)、 海豹瘟病毒(PDV)、 海豚瘟病毒(DDV)、人麻疹病毒 (MV)、牛麻疹病毒(MV-KI)等同為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屬的成員。PPR與MV、CDV、RPV的免疫學與理化特性相似。呈多形性,通常為粗糙球形,有囊膜。本病潛伏期4~6d, 一般為3~21d, 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在多雨和干燥、寒冷季節多發。
該病首發于1942年象牙海岸,隨后在大部非洲國家暴發,1987年印度南部發生,1993~1995進入阿拉伯半島、中東及南亞次大陸,2006年在非洲剛果、肯尼亞暴發,2013年12月以來在我國發生,2014年2月17日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杭錦后旗及全國20多省、市、縣流行發生。農業部作出部署,對其市縣組織進行免疫注射,許多省份緊急啟動預防預案,建立免疫隔離帶,防止進一步擴散。
自然發病常見于山羊和綿羊,山羊癥狀典型嚴重,潛伏期為4~6d,一般3~21d之間,在發熱的前4d,口腔粘膜充血,發生廣泛性損害,導致多流涎,隨后出現壞死性病灶,突然發熱,第2~3d體溫達40~42℃呈稽留熱3~5d,病羊死亡集中在發熱后期,病初有水樣鼻液,此后變成大量的粘膿性卡他樣鼻液,阻塞鼻內膜出現壞死,呼出惡臭氣體。眼流分泌物,遮住眼瞼,出現結膜炎,發熱癥狀出現后,病羊口腔內膜輕度充血,繼而出現糜爛。初期多在下齒周圍出現小面積壞死,嚴重病例迅速擴展到齒墊、硬腭和乳頭以及舌壞死組織脫落形成不規則的淺糜爛斑。多數病羊發生嚴重腹瀉或下痢,造成迅速脫水和體重下降,懷孕母羊易發生流產。也有最急性病例,突然死亡,無任何臨床癥狀。
結膜炎、壞死性口炎嚴重的病例可蔓延到硬腭及咽喉部、瘤胃、網胃、瓣胃很少出現病變。皺胃常出現糜爛病灶、支氣管肺炎、肺尖葉肺炎壞死性或出血性腸炎,盲腸結腸近端和直腸出現特征性條狀充血、出血,呈斑馬狀條狀條紋。特別是最常在結腸和直腸結合處常發生特征性線狀和斑馬條紋樣出血。腸系膜淋巴結水腫,脾臟腫大并出現壞死灶病變,而突然死亡僅見支氣管炎和回盲腸瓣充血。
將脾、肺按常規方法接種普通營養培養基上,37℃恒溫培養箱培育24~48h,均無細菌。
將棉拭子收集的動物眼結膜分泌物、頰及直腸粘或瀕臨死亡的羊的臟器如腸系膜淋巴結、支氣管淋巴結、脾臟大腸和肺臟等病樣接11日齡雞胚或鴨13日齡鴨胚或適合的細胞培養物中,當雞胚和鴨胚或適當細胞培養物出現病變或形成合胞體時,表明病料樣品中存在病毒,進一步還可做標記抗體,電鏡技術和PCR方法直接檢測病料或病料培養物。
可做中和試驗,瓊脂免疫擴散試驗,熒光定量RT-PCR技術、熒光抗體試驗PCR-ECISA技術、競爭ELISA技術、夾心ELISA技術和ECISA(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用市售試劑盒操作規程來操作完成試驗即可,陽性病可確診本病綜合以上所述可確診為小反芻獸疫。
各飼養場對小芻動物進行免疫接種,必要時可以普免或建立免疫隔離帶,定時消毒,必要可做抗體監測。
按照 “早、快、嚴、小”的原則,以國家、省的應急處置方案和辦法進行合理的操作處理,同時各級部門有相應方案和管理辦法,真正抓好、落實好可有效控制疫情發生與進一步蔓延。
認真做好流行病學調查與分析,特別血清學調查,針對生物性致病因素。根據以往發生的疾病,確定主要的致病因素,從而制定適合本場的免疫程序與藥物預防程序。
嚴格實行全進全出制度,做好機械性清除,也應加強消毒,可交替使用,達到最好的消毒效果,防止病原體對消毒劑產生抗藥性,使用疫苗當天不要消毒,以免殺死活疫苗及影響其產出的免疫應答等效果。
認真做好早期的正確診斷,在疫病多發而非常復雜的情況下,正確診斷是防控疾病的關鍵。
在羊群免疫后15d左右,抽樣采血分離血清,抗體消長情況、及時了解疫苗效果、如果發現抗體很低或無上升、說明疫苗質量有問題或有疾病發生。再經7d檢測1次,若抗體無上升,應立即進行免疫。
加強生物安全和獸醫衛生措施。
丁勇(1970.3-),男,畜牧獸醫師,主要從事畜牧獸醫臨床、實驗室化驗、疾病預警、動物疫病防控技術、生物制品研究與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