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彬(安徽省涇縣畜牧水產局 242500)
波爾山羊李氏桿菌病臨床特點及診治
許小彬(安徽省涇縣畜牧水產局 242500)
深入分析山羊李氏桿菌病病原學特點的基礎上,結合3例波爾山羊李氏桿菌病治療的成功案例,探討了該病典型臨床特點、診斷方法,給出時下針對本病較為完善的預防控制方案,嚴防本病在本地區(場、戶)散發、流行。治療上制定了較為科學的處方,配合優勢的對癥輔治方案,使本病綜合治愈率有所提高。
波爾山羊;李氏桿菌病;臨床特點;診治
波爾山羊李氏桿菌病的致病原為 “李氏桿菌(Listeriamonocytogenes)”,革蘭氏陽性小桿菌,無莢膜,不形成芽孢,制作涂片鏡檢常見典型的V型排列菌體。該致病菌的生化特點表現為: (1)對外界環境具有較強耐抗性。比如對熱源耐抗性較大多數無芽孢桿菌強,對氯化鈉溶液有耐受性,常規巴氏消毒法滅原效果不佳,70℃高溫作用30~40min方可將其滅活;低溫條件下適合其生長繁殖,因此臨床表現為秋冬季、初春時節最易感染發病。(2)對多數消毒劑敏感。臨床實踐證明,該病原菌對多種常規消毒劑均有敏感性,因此衛生治理嚴謹、消毒滅原到位的羊場較少感染發病。(3)宿主多樣性。該病原菌可感染人和動物(包括野獸、野禽、嚙齒動物等),因此臨床上表現傳染源多樣化、傳播途徑較廣泛、人和動物間交叉傳染。因此,疫區人和動物 “串場”會加大本病感染、發病幾率。
涇縣某養殖場波爾山羊309只,其中及時發現、隔離治療確診患羊3只,其中1只為臨產母羊,1.5歲,體重40kg;另外2只為育肥羊(♂),4~8月齡,體重為35~45kg左右,其發病癥狀有一定差異性表現。
癥見懷孕母羊流產、胎衣不下,精神沉郁,飲食欲衰減,體溫略微升高。臨床上本病剖解病理檢查主要表現為胎盤病變顯著,絨毛上皮少量壞死,頂端附有內含細菌的膿性滲出物;腹內死胎發生部分自溶,胃腸粘膜充血,氣管粘膜、心外膜和淋巴結出血,卡他性肺炎以及肝和脾等的變性和壞死灶。
主要表現為腦炎型,癥見患羊頭頸一側性麻痹,曲首彎向對側;不自主作轉圈運動,有角弓反張、臥地不起、昏迷嗜睡癥狀。臨床上,本病致死病例剖檢一般無可視病變,組織學檢查在腦橋、中腦和延腦可見典型的微膿腫與淋巴細胞性管套,不同程度腦水腫,常發生血管炎、血栓性栓塞及血管閉塞等,因此臨床表現出輕重不一的神經癥狀。
癥見患羊精神沉郁,微熱或高燒,流涎、流淚、流鼻液,嘔吐、便血、共濟失調,飲食欲衰減或廢絕。臨床上,本病致死病例多為急性發作,一般此型病程較短,死亡較快,剖檢常見脾臟腫大、肝粟粒狀壞死灶、心外膜出血、腦膜充血、出血性結膜炎和粘膿性的鼻炎。
人和多種攜菌(致病性李氏桿菌)動物均是本病的傳染源,人、其它動物、羊之間可相互傳染,鼠類是本病重要的自然宿主和中間傳播媒介;發病呈一定的季節性,較集中發病于秋冬、初春等氣溫偏低的季節,長期性陰冷、潮濕、污染嚴重的環境條件是誘發本病的主要因素,因此也表現出常年發病的現象;帶菌動物個體的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環境、食源等,可造成直接或間接性的循環傳染,可經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傷口等途徑感染本病。
根據上述典型臨床癥狀表現、剖解病理變化和流行病學特點即可作出初診,進一步確診須作實驗室檢查: (1)病原學檢查。無菌采集、培養病料作涂片鏡檢,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到單個或兩個菌體呈 “V”字形排列的小桿菌。(2)血清學檢查。采用李氏桿菌I、II、III三種O抗原做凝集反應,并結合病原檢查,可確診為本病。(3)臨床上相似癥鑒別應與羊腦包蟲病、羊偽狂犬病、羊酮病和瘤胃酸中毒相區別。
加強引種及購進商品育成羊(羔羊)的檢疫檢驗,從源頭上控制引入發病、隱性感染個體,尤其要禁止從本病疫區購進羊只;嚴格執行本場飼管人員管理制度,飼管員要經防疫體檢合格,確定健康無疫(無本病病原菌感染),同時要禁止其到發病場串場、與發病羊接觸等;落實本場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執行到位的清潔衛生治理和場地消毒、用具消毒、衣物消毒、飲水消毒等,禁止混養其它家畜禽,嚴控無關人員和其它動物進入本場,并妥善管理好飼料、飲水源,防止被帶菌體污染;加強日常疫情監測,及時發現及隔離病羊,開展清潔衛生治理、場地、羊舍欄與用具消毒,主動消滅鼠害等,從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對象入手,積極防控本病發生傳染;發病場病死畜實行嚴格的焚燒、深埋、消毒等無害化處置措施,可能被污染的場地采用強堿液或氯制劑等噴施到位,1次/d,至少連續消毒5d以上;養殖期末實行全進全出制,全出后對本養殖場實施到位的衛生清掃及防疫消毒,按規定堅持足夠的休養期后再投入下一輪生產。
實踐中,本病以 “免疫增效劑(代表劑型為黃芪多糖、雙黃連注射液)+新型廣譜抗菌劑+對癥控制”效果頗佳。筆者推薦實用處方為: (1)黃芪多糖或雙黃連注射液(增強機體免疫力、抗病毒,按0.2~0.4ml/kg體重應用)+頭孢噻呋鈉(或氨芐西林鈉、復方青霉素等,控制繼發感染,按0.1g/kg體重應用), 混合頸部肌注,1~2劑/d, 連注3~5d。(2)黃芪多糖+復方長效磺胺注射液(0.2~0.4ml/kg),混合頸部肌注,首次注射劑量加倍,之后按使用說明標準劑量,間隔24h左右補注1劑,連注3劑即可。本方可減少重復肌注的繁瑣操作,且效果也頗佳。(3)對癥控制主要是緩解重癥病例神經癥狀,按使用說明給每只患羊肌注鹽酸氯丙嗪(鎮靜、抗心衰)適量,一般1劑/d,連注3~5d;治療期間建議給患羊混飲葡萄糖液或補液鹽(補充體能、利尿排毒),或“黃芪多糖可溶顆粒+復方電解多維(含多種礦物質、維生素、增效因子等)”混飲,1~2次/d,連喂5~7d,經實踐驗證,此方法輔治、增效作用明顯,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加快患羊恢復。(4)效果回訪。本案例3只患羊經上述方案治療7d后全部痊愈,綜合治愈率達100%。筆者結合臨床實踐經驗認為,波爾山羊青壯年個體(4月齡以上、3周歲以內)抵抗力相對較強,而新生羔羊和老弱羊只的抵抗力相對較弱,在綜合治愈率上實際達不到100%,病死率相對較高。
許小彬(1968.1-),男,安徽省歙縣人,大專,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防疫與診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