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占玲
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壓力的相關分析
馬占玲
了解精神分裂癥患者給家屬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和經濟負擔的相關因素。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 對117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的壓力源和相關因素進行分析, 主要壓力源為:患者病情復發、經濟負擔重、生活、婚姻問題。建議從健康教育方面減輕或消除精神分裂癥家屬的壓力源, 根據患者各方面的差異采取有針對性的減壓措施。
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壓力源;相關分析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上常見的重性精神障礙, 在各精神衛生機構住院患者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具有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 且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的障礙及不協調是一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疾病[1]。精神分裂癥患者具有與患者血緣關系越近, 則患病率越高的明顯傾向, 因此患者家屬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的多[2], 照顧者神經質的人格特征對患者心理健康會產生很大影響[3]。
2006年10月1日~12月31日在吉林省神經精神病醫院精神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癥家屬117例, 其中女76例、男41例, 年齡28~45歲, 干部22例、工人25例、農民50例、個體經營20例;家族史陽性46例、陰性71例。
2.1 幻覺狀態患者, 家屬要認真細致地觀察患者出現幻覺的癥狀, 此癥狀常見于精神疾病的急性期, 要適當的引導患者, 核實真情, 鼓勵患者多參加集體活動, 以緩解情緒, 轉移其注意力;患者的所有動作、姿勢、行為表現和情緒反應,都可提示幻覺的出現。
2.2 沖動行為的處理 家屬要懂得此類患者適合住院,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 患者一旦出現沖動行為, 要沉著、冷靜、敏捷, 讓患者信任的人給予口頭限制,配合藥物治療。如有暴力行為, 要給予保護性約束。約束時要向患者說明, 并注意約束部位的血液循環, 保證患者的基本生理需要。病情緩解后應及時解除約束。沖動結束后要與患者共同評價沖動前后的感覺, 讓患者說出自己的感受, 給予患者了解和幫助支持。
2.3 妄想的護理 妄想是精神分裂癥最常見的思維改變。患者出現自殺、傷人、拒食、毀物、拒藥等情況。根據妄想內容, 有針對性護理。出現妄想癥狀時家屬應立即送院治療。此時要注意與患者的交流技巧。接觸患者時, 語言要謹慎,不要在患者看不到卻聽得到的地方竊竊私語, 發出笑聲或談論其病情癥狀, 以免加重病情。如患者的妄想涉及病友時應分開病室居住, 避免發生意外。
2.4 安全方面 對不合作患者要限制其活動范圍, 以防逃跑。了解患者病情, 做到心中有數, 掌握病情變化, 防止發生意外。
2.5 不合作患者的護理 要主動關心、體貼、照顧患者,使患者感到自己被重視, 幫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 說明不配合治療會帶來的嚴重后果。看護患者服藥到口, 服藥后檢查口腔、水杯, 保證藥物充分服下。要尊重患者的人格, 對拒絕服藥的患者, 要細心勸慰。鼓勵患者表達自己對治療的感受和想法。
2.6 心理方面
2.6.1 加強心理護理, 可降低疾病的復發率。注意不能過早、過高的讓患者完成高技能的工作、學習等, 易增加復發的危險, 可進行日常生活能力、人際交往技能的訓練, 鼓勵其參加社會活動和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2.6.2 康復期患者的心理變化和精神負擔各有不同。如感受到疾病對生活的不良影響, 擔心自己是否能繼續工作和學習, 結婚和生兒育女, 過正常人的生活;擔心出院后社會、同事、朋友甚至家人, 能否和以前一樣接納自己。要教會患者正確處理與自己有關的社會矛盾和生活事件。避免有害的應激源對自身的不良影響, 協助患者維持身心平衡, 使其在生理、心理各方面都處于接受治療的最佳狀態。家屬應重視患者的心理護理, 使用傾聽的技巧及時做好心理上的疏導,讓其學會如何尊重他人, 克服自己性格中的缺陷, 掌握一些科學的適應方法來完善目標。
2.7 藥物方面 服藥后家屬應檢查患者口腔, 以保證藥物的攝入, 防止患者扔藥、藏藥、拒絕服藥物等, 保證服藥到胃。
3.1 保證營養供給 應了解患者不進食的原因, 針對不同癥狀制定飲食計劃, 每日攝入量約2500~3000 ml, 對暴飲暴食的患者應嚴格限制入量, 異食的患者要限制活動范圍。拒食的患者要盡量耐心勸說。藥物副作用引起吞咽困難的患者,進食速度要慢, 以流食、半流食為宜, 防止發生噎食。必要時給予鼻飼維持營養, 靜脈補液等。
3.2 患者的衛生方面護理 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督促其自理;行為退縮、生活懶散的患者, 家屬尤應督促指導,協助患者洗澡、早晚刷牙, 定時更衣;沖動興奮不合作的患者,家屬應耐心勸說, 協助完成。
3.3 保證患者的睡眠 幫助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監督患者睡前不喝濃茶、飲料, 不做劇烈運動, 為患者提供良好、舒適、安靜的睡眠環境。鼓勵患者白天盡量多參加集體活動,保證夜間睡眠質量。
3.4 對于便秘的患者 家屬要鼓勵患者注意平時多喝水,多食新鮮的蔬菜、水果及粗纖維食物, 避免久坐, 適當多活動,另外注意養成定時蹲廁所的習慣。
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 幫助他們重建良好的心理狀態, 以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 可大大降低疾病的復發率。患者病愈后, 生活要有規律, 勞逸結合, 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切忌過度操勞,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增加業余愛好,讓患者知道有關精神藥物的知識, 對藥物的作用、不良反應有所了解。這些都防止舊病復發的良方。研究表明, 通過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 患者家屬對患者能夠早期發現、早期預防、早期治療, 給予相應切實可行的指導, 能有效地協助患者充分調動內在的積極因素, 對患者的態度有正確認識, 從而避免家屬對患者的過分責備, 家屬給予患者充分的理解, 對患者也不再溺愛, 而是給予積極的工作和生活指導, 從而促進了患者的康復, 降低了復發率, 以利于患者早日獲得良好的轉歸, 使患者感到生活在一個文明美好的、富有生活氣息的環境里, 增強患者對生活的熱愛, 增加同疾病斗爭的勇氣。
[1] 李凌江.精神科護理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 125.
[2] 郭中孟, 胡斌, 龔發金, 等.精神分裂癥的預后和結局研究進展.臨床精神醫學雜志, 2007, 17(6):421-422.
[3] 孫玉成, 于文軍, 徐文明, 等.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心理健康影響因素模型的構建.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2, 20(1):61-6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0.152
2015-02-03]
136000 吉林省神經精神病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