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畜牧局257400)
簡述肉雞產地檢疫的要點
劉靜
(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畜牧局257400)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雞肉的需求逐漸增加,對禽產品的質量與安全問題日益重視。提供安全優質的雞肉產品,把好檢疫關,是十分重要的環節。根據有關檢疫規范結合個人工作經驗,對肉雞的產地檢疫要點總結如下。
產地檢疫是指對縣境內流動的畜禽,在離開飼養生產地之前所實施的檢疫,即到場到戶到指定地點的產地檢疫。
了解產地疫情,確保來自非疫區。
查看免疫,是否在有效期。
臨床檢查畜禽是否健康,是檢驗工作的主要內容和核心。
群體檢疫的目的在于評價雞群整體的健康狀況,其檢疫程序如下:首先是靜態檢查,讓雞群休息后在平靜的常態下觀察雞的站、臥姿態,有無喘息、嗜睡、離群呆立等異常現象;其次是動態檢查,即觀察雞的自然活動狀態,如精神狀態、行動姿勢、排泄情況、排泄姿勢和排泄物有無異常等;其三是飲食檢查,注意自然飲食過程中食量、采食姿勢等,觀察有無異常狀況。通過以上三點檢查最后挑出有病雞。
對有病雞進行個體檢疫的目的在于初步確定病性。
注意神經反射是否平衡,有否興奮和抑郁,如離群呆立、嗜睡昏迷、閉目索頸等。如出現偏頭、扭脖、站立不穩、轉圈運動、共濟失調以至于翅膀、腿麻痹和癱瘓等癥狀,可見于雞的新城疫病;如雞運動失調、步態異常,特征是一腳向前一腳向后,“劈叉”姿勢,臂神經受害時翅膀下垂,俗稱 “穿大褂”,此外有頭低垂、頸扭曲等神經癥狀是雞馬立克病的神經型癥狀。
注意粘膜是否有蒼白、潮紅、發紺、出血等的存在以及其分泌物的性狀。皮膚有無腫脹、出血點等,如大腿、頸、翅膀、背部等皮膚毛囊腫大、皮膚變厚、形成結節或腫塊是皮膚型馬立克氏病的癥狀。
注意排泄動作及排泄物的性狀,如顏色、氣味、異物等。如嚴重下痢、排綠色或白色稀糞、泄殖腔充血、水腫外翻、甚至有黃綠色偽膜可見于鴨瘟;排黃白或黃綠色糞便或混有血液可見于雞新城疫。
雞新城疫的剖檢變化,消化道出血、潰瘍、腺胃粘膜出血;雞馬立克氏病的特征是周圍神經、性腺、各臟器、肌肉和皮膚淋巴細胞浸潤并形成腫瘤;鴨瘟最典型的病變是食管粘膜縱行固膜條斑和小點出血,腸粘膜出血、充血,以十二指腸和直腸為重;小鵝瘟中急性和亞急性病例的典型病變特征是小腸急性卡他性—纖維素性壞死性腸炎,成片的腸粘膜壞死脫落與滲出物凝固成2~5cm長的栓子,堵塞小腸的中下段腸腔,外觀膨大,質地堅實;雞傳染性支氣管炎主要病理變化是在雞的鼻腔、氣管、支氣管內,可見有淡黃色半透明的漿液性、粘液性滲出物,病程稍長的變為干酪樣物質并形成栓子。氣囊可能渾濁或含有干酪性滲出物。腎病變型支氣管炎除呼吸器官病變外,可見腎腫大、蒼白,腎小管內尿酸鹽沉積而擴張,腎呈花斑狀,輸尿管尿酸鹽沉積而變粗。心、肝表面也有沉積的尿酸鹽似一層白霜;雞法氏囊病的剖檢可見病變是法氏囊發生特征性病變,法氏囊呈黃色膠胨樣水腫、質硬、粘膜上覆蓋有奶油色纖維素性滲出物。有時法氏囊粘膜嚴重發炎,出血,壞死,萎縮。腎腫脹,腎小管和輸尿管充滿白色尿酸鹽。脾臟及腺胃和肌胃交界處粘膜出血;雞痘病理變化潮濕型雞痘中可發現位于口腔、喉頭及氣管開口處之粘膜有潰瘍現象。肺部偶爾充血而氣囊呈混濁狀;球蟲內臟變化主要發生在腸管,病變部位和程度與球蟲的種別有關,若多種球蟲混合感染,則腸管粗大,腸粘膜上有大量的出血點,腸管中有大量的帶有脫落的腸上皮細胞的紫黑色血液;雞傳染性喉氣管炎氣管上皮細胞混濁腫脹,細胞水腫,纖毛脫落,氣管粘膜和粘膜下層可見淋巴細胞、組織細胞和漿細胞浸潤,粘膜細胞變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雞腺胃乳頭出血潰瘍,粘膜上附有膿性分泌物。腺胃肌層出血,肌胃內膜易剝離,皺褶處有出血斑。
總之,在實施檢疫時必須依法進行,要杜絕一切違法行為的出現,確保雞肉產品的質量安全,保障人民群眾的餐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