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剛
膠體金法檢測糞便隱血試驗假陰性的原因與應對方法的探討
王建剛
糞便隱血試驗是檢測消化道出現最常用的初篩方法。膠體金法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檢測糞便隱血試驗的方法, 其靈敏度高且特異性好。但因其反應原理與患者樣本的復雜性會出現假陰性的結果, 分析產生的原因并實施應對方法, 可以有效的完善糞便隱血試驗的室內質量控制, 為臨床提供準確的結果。
糞便隱血;膠體金法;假陰性
糞便隱血試驗是臨床檢驗項目中最常用的項目, 是消化道出血檢查項目中最簡便與經濟的初篩試驗, 在診斷消化道腫瘤時, 往往可以給予臨床早期提示。糞便隱血試驗的方法常用的有化學法與免疫法。傳統的化學法簡單易行, 但受缺乏特異性、干擾因素多、假陽性率高等方面的限制, 最近幾年免疫學方法已經獲得較為廣泛的應用。免疫學方法具體有膠體金標記夾心免疫檢驗法、反向間接血凝法、放射免疫擴散法、膠乳免疫化學凝聚法、免疫斑點法、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免疫單抗法等幾種類型, 這些類型的試驗主要分成抗人紅細胞基質、抗人血紅蛋白等兩種不同的抗體, 雙抗體夾心膠體金顯色技術通過多克隆以及單克隆等方式, 能夠采取試紙條一步法將便隱血測出, 具有快速、簡單等優勢, 不管是對胃液、尿液或者是糞便等標本的檢測, 其特異性以及靈敏度均相對較高, 且不受飲食的影響, 已逐漸取代化學法成為目前檢測糞便隱血的主要方法[1]。但在臨床實際應用中, 免疫學的膠體金法也會出現假陰性的結果。因此對假陰性結果進行分析, 有利于更好的進行糞便隱血試驗室內質量控制。
膠體金法對糞便隱血進行檢測主要是以雙抗體夾心法為主要試驗原理, 通過抗人血紅蛋白多克隆抗體以及單克隆抗體等方式, 特異性的結合糞便中存在的人血紅蛋白指標, 通過膠體金標記測定抗人血紅蛋白的抗體顯色情況, 最低可檢測出0.2 μg/m l的血紅蛋白, 能準確檢測無癥狀、少量、持續、肉眼和顯微鏡下看不到的出血, 并且不受動物血和鐵劑的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胃腸鏡協會認為, 糞便隱血試驗具有較高的準確性,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2]。化學法檢測糞便潛血主要是通過血紅蛋白中亞鐵血紅素有催化過氧化物分解為基本原理, 催化設計中有釋放新生態氧、過氧化氫分解等, 對各類型的色原物質氧化后則呈色, 血紅蛋白的量主要是通過呈色的深度或者淺度進行反應。但缺乏特異性和準確性, 外源性動物食品、大量生食蔬菜等易出現假陽性反應, 而維生素C或其他具有還原作用的藥物使隱血試驗假陰性, 因此患者檢測前需控制飲食或藥物。
膠體金法通過充分發揮單克隆和多克隆抗體特異性來檢測糞便標本當中的人血紅蛋白, 具有特異性高、靈敏度高、操作簡單快速、不受其他藥物、鐵劑、動物血、飲食限制等干擾的優點。然而臨床應用中發現該檢測方法存在部分缺陷:當血紅蛋白的抗原性改變時, 與抗體結合可能發生異常,呈現假陰性;當患者出血量比較大時, 增高血紅蛋白的含量,檢測時可能因抗原過剩出現鉤狀效應, 呈現假陰性;當血紅蛋白長時間存在于消化道時, 分泌的酶降解則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腸道以及胃酸, 呈現假陰性。
這種方法的靈敏度較高, 但亦可造成一定的假陰性結果。在實際的免疫反應中, 檢測樣本中血紅蛋白含量過高(>30000 μg/ml)或過低 (<0.03 μg/ml)時 , 試驗結果以陰性呈現。在血紅蛋白含量處于3~300 μg/ml的范圍時, 才以強陽性反應呈現[3]。假陰性產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抗原過少或過多、抗原性發生改變、抗原抗體不匹配。抗原過少是因為采樣量不足或稀釋液用量控制不嚴格而造成的。抗原過多是因為采樣量過多或過量大出血而致反應體系中抗原過剩出現后帶現象引起的, 通常情況下, 柏油樣便主要是由于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 一旦糞便標本中血紅蛋白有著過高的含量, 則會導致隱血試驗以假陽性檢測結果或者弱陽性檢測結果呈現[3]。抗原性發生改變是有些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后, 胃部存在血紅蛋白后, 則會在較快的時間內水解珠蛋白鏈, 血紅蛋白可能被充分降解或消化殆盡而失去單克隆抗體所特異結合的抗原決定簇, 另外, 腸道內存在的體外細菌能夠促進血紅蛋白免疫活性在糞便中逐漸喪失, 造成出現假陽性的情況。另外, 還出現患者由于單克隆抗體、血紅蛋白無法匹配出現假陰性的情況, 同時由于水觸珠蛋白、糖化血紅蛋白屏蔽抗原決定簇而出現假陽性的檢驗結果[4]。
在關注膠體金法檢測糞便隱血可能出現假陰性的同時,也要注意可能出現假陽性的情況, 健康人胃腸道生理出血量在0.6 m l/d內, 因為生理失血屬于正常情況, 加上免疫學方面敏感性較高, 一般健康人在服用對胃腸道產生刺激的藥物后, 可導致假陽性結果。
選用合格的、質量好及靈敏度高的商品試劑。制訂完善標準操作規程并嚴格執行。操作中應多點采樣, 尤其是外觀未見異常的樣本。應該嚴格控制標本采樣量, 以10 mg/ml為宜, 嚴格控制蒸餾水用量, 以1 ml為宜, 并在說明書標識的反應時間內觀察結果。倘若柏油樣便或者黑便的檢測結果以陰性結果呈現, 那么應該將采集量減少, 同時進行多次稀釋,以確保檢測結果為陽性, 倘若多次稀釋后仍然為陰性, 應該加用化學法檢測, 將免疫和化學法相結合聯合檢測便潛血[5],避免免疫法的假陰性出現遺漏的情況, 同時應該及時告知臨床主治醫生, 防止患者疾病治療受到影響, 并且應該觀察患者用藥以及飲食等, 防止因為進食動物血或服用中藥、鐵劑等藥物而出現黑便。
[1]葉應撫, 王毓三, 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3版.廣州: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6:310.
[2]孫彩林, 袁明鳳.鄰聯甲苯胺法和單克隆抗體法檢測糞便隱血的應用評價.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1, 8(20):2527.
[3]思凌云, 王剛, 王凌, 等.免疫金標法糞便隱血試驗的質量控制.現代檢驗醫學雜志, 2003, 18(4):47-48.
[4]王志強.膠體金試紙條法檢測糞便隱血方法評價.九江醫學,2007, 22(2):37-38.
[5]趙海英.膠體金法檢測便潛血假陰性結果分析.中國醫學檢驗雜志, 2006, 7(6)422-42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0.177
014040 包頭市中心醫院檢驗科
201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