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云 胡娟娟 關則敏 王鳳茹
·衛生論壇·
陽西地區兒童佝僂病合并缺鐵性貧血的現狀調查
張艷云 胡娟娟 關則敏 王鳳茹
目的 探討陽西地區兒童佝僂病合并缺鐵性貧血“兩病”發病情況及主要影響因素。方法 對328例保健科體檢兒童的“兩病”患病情況進行調查。結果 328例兒童中, 單一發病88例(26.8%), 兩病同時存在26例(7.9%)。不同性別“兩病”發生情況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段“兩病”發生情況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 合并組同組比較中, 1~2歲患兒患病率最高, 占17.5%。結論 陽西地區兒童佝僂病合并缺鐵性貧血好發于1~2歲, 臨床需早預防、早診斷, 及時給予干預, 以提高兒童生活及生存質量, 保障兒童健康成長。
陽西地區;兒童; 佝僂病;缺鐵性貧血;影響因素
兒童佝僂病和缺鐵性貧血均是我國兒童常見多發癥之一, “兩病”均可對患兒體格發育和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不利于人口素質的提高。為了解陽西地區兒童佝僂病合并缺鐵性貧血的患病情況, 本文將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保健科體檢的328例兒童“兩病”患病情況進行調查, 并分析主要影響因素, 以此為陽西地區防治“兩病”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保健科體檢的328例兒童作為本次研究對象, 其中男185例, 女143例;年齡1~6歲, 其中1~2歲63例, 3~4歲113例, 5~6歲152例。
1.2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方法, 調查內容包括:兒童年齡、性別、喂養方式、遺傳疾病、母親妊娠情況等, 并對疑似患病兒童進行血常規檢查、血清鐵(Fe)、總鐵結合力(TIBC)、不飽和鐵結合力(UIBC)及骨堿性磷酸(BALP)檢測。
1.3 診斷標準 缺鐵性貧血診斷標準:Hb<110 g/L, Fe<10.7μmol/L, TIBC<62.7 μmol/L, UIBC<31~51 μmol/L;佝僂病診斷標準:BALP≤250 U/L。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佝僂病與缺鐵性貧血發生情況 328例兒童中, 單一發病88例(26.8%), 其中存在單一佝僂病42例(12.8%), 單一缺鐵性貧血46例(14.0%);“兩病”同時存在26例(7.9%)。
2.2 “兩病”不同性別調查情況比較 26例“兩病”同時存在的患兒作為合并組, 其中男15例(57.7%), 女11例(42.3%);88例單一患病的患兒作為單一組, 男48例(54.5%), 女40例(45.5%)。不同性別“兩病”發生情況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病”不同年齡調查情況比較 328例兒童中1~2歲63例, 3~4歲113例, 5~6歲152例。合并組1~2歲11例(17.5%), 3~4歲8例(7.1%), 5~6歲7例(4.6%);單一組1~2歲25例(39.7%), 3~4歲31例(27.4%), 5~6歲32例(21.1%),不同年齡段“兩病”發生情況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 合并組同組比較中, 1~2歲患兒患病率最高。
維生素D缺乏和貧血都是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營養缺乏性疾病, 一方面兒童生長迅速, 需要大量營養物質的補充;而另一方面, 兒童的脾胃嬌嫩, 消化吸收功能發育不成熟, 吸收能力差, 兩者的不平衡, 就會導致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多種營養缺乏的狀態, 導致疾病的發生。國內外大量臨床研究表明, 兒童佝僂病和缺鐵性貧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互為因果的關系。缺鐵性貧血可影響患兒消化道上皮細胞中多種含鐵酶的活性, 進而影響腸道對維生素D和鈣的吸收, 導致維生素D缺乏, 使骨鈣化不全, 誘發佝僂病;佝僂病患兒主要是由于維生素D缺乏, 而維生素D缺乏常會引起全身性疾病, 機體抵抗力低, 易并發腹瀉和反復感染,影響患兒消化吸收功能, 并發生鐵釋放和鐵吸收利于障礙,從而引起鐵代謝障礙性貧血[1]。
本文調查中, 328例兒童中, 佝僂病、缺鐵性貧血及“兩病”并發者共114例(34.8%), 結果表明, 家長對科學喂養和相關防治認識不足, 易造成兒童多種營養的缺乏。其中, 佝僂病合并缺鐵性貧血發病率占7.9%, 結果顯示兩病可互相影響, 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不同性別“兩病”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而在年齡段比較中, 不同年齡段“兩病”發生情況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提示, 不同年齡段中, 單一發病較兩病合并發病率高。其中,合并組同組比較中, 1~2歲患兒患病率最高, 占17.5%。分析是由于1~2歲兒童斷奶后需添加輔食, 若喂養不合理, 易造成缺鐵性貧血, 且戶外活動時間較短, 受到的光照時間少,皮膚合成維生素D較少, 影響鈣的吸收。為進一步改善陽西地區兒童營養健康狀況, 臨床需早發現, 早治療, 并加強對家長進行健康教育, 合理喂養, 增加戶外活動, 必要時遵醫囑補充維生素D制劑或鐵劑等藥物[2]。
綜上所述, 陽西地區兒童佝僂病合并缺鐵性貧血好發于1~2歲, 臨床需早預防、早診治, 以提高兒童生活及生存質量,保障兒童健康成長。
[1] 張海林, 黃靜, 曾秀蘭.663例3歲以下兒童佝僂病的現狀調查與分析.海峽預防醫學雜志, 2010, 16(4):34-35.
[2] 劉滿姣, 張茜, 劉國強.兒童熱性驚厥、佝僂病及缺鐵性貧血的相關性研究.嶺南急診醫學雜志, 2013, 18(3):195-19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0.193
2015-01-27]
529800 廣東省陽江市陽西縣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