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常松周建貴李利斌王永強孫小鐳曹齊衛*
(1.山東海陽市農技站,山東海陽 265100;2.四川省江安縣農業局,四川江安 644200;3.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國家蔬菜改良中心山東分中心山東省設施蔬菜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山東濟南 250100)
海陽白黃瓜產業化現狀及對策研究
姜常松1周建貴2李利斌3王永強3孫小鐳3曹齊衛3*
(1.山東海陽市農技站,山東海陽 265100;2.四川省江安縣農業局,四川江安 644200;3.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國家蔬菜改良中心山東分中心山東省設施蔬菜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山東濟南 250100)
海陽白黃瓜屬海陽市的農家品種,是海陽地方特產。海陽白黃瓜生產已成為當地重要的蔬菜產業之一。本文就海陽白黃瓜栽培育種研究和產業發展的現狀進行概述,并對其進一步的發展提出建議。
海陽白黃瓜;栽培育種;產業化;對策
海陽白黃瓜屬海陽農家品種,是海陽地方特產,已有100多年的種植歷史。海陽白黃瓜瓜條長棒形,順直,無棱,長約20cm,粗3cm;白刺,刺瘤不明顯;瓜色白中透綠,綠中透白,猶如白玉一般,因此海陽白黃瓜也稱海陽白玉黃瓜。主蔓結瓜為主,品質清脆可口,瓜味濃,商品性極佳,多作為水果用,皮薄,較耐儲運。
海陽白黃瓜品質優于一般的黃瓜,被廣泛認可,是鮮食、加工出口的理想品種,可以制作禮品黃瓜,價格明顯高于其它黃瓜品種,經濟效益明顯,是菜農增收的重要途徑。目前,海陽白黃瓜栽培面積已近1300hm2,其中保護地栽培面積約800hm2,年總產量約8萬t,產值約8億元,產品銷往煙臺、北京、濟南、青島等各大市場,頗受消費者歡迎。海陽白黃瓜生產已成為當地重要的蔬菜產業之一。筆者在調研的基礎上,就海陽白黃瓜研究現狀進行了概述,并對其進一步的發展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1.1 海陽白黃瓜品種選育和改良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海陽白黃瓜產業的發展壯大,生產上對品種產量和抗性(包括耐熱、耐低溫特性和抗病性等)等重要性狀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廣大的農業科技工作者在海陽白黃瓜品種選育和改良等方面有針對性地開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研究。如畢美光等利用系統選育和雜交育種方法選育雜交一代海陽黃瓜煙農1號[1];陳康等[2]對8個白黃瓜春秋專用品種進行了篩選,為各地白黃瓜品種的選用提供了參考依據;山東海陽鮮明蔬菜研究所在廣泛收集海陽當地種質資源(象百斤黃、孫格莊黃瓜、留格東邵家大葉黃瓜、辛安大山白黃瓜及海陽白黃瓜1號、白黃瓜2號)的基礎上,與科研單位進行種質資源交流,委托科研單位進行定向育種,先后選育提純海陽白黃瓜8號、海陽鮮明白黃瓜、海陽棚白1號、海陽白黃瓜王中王等系列品種[3];曲日濤等[4]通過對膠東地區主要白皮黃瓜種植品種種質資源的創新利用,選育了多個白黃瓜雜交種,并進行了品種對比試驗,篩選出魯白黃瓜27號、魯白黃瓜29號、魯白2010002、海陽白黃瓜3號等適合保護地栽培的優良品種;于凱等[9]在搜集鑒定膠東地區主要白皮黃瓜種植品種資源的基礎上,通過自交、雜交和回交轉育等,以海陽白皮黃瓜典型性狀為目標,育成雌性強、綜合性狀優良自交系14個,為下一步海陽白皮黃瓜新品種選育奠定了基礎。但是,目前露地栽培品種的耐熱性和保護地栽培品種的耐低溫性的選育還不是很過關,品種的產量和抗病性還需進一步提高。在這些方面還需要加強研究和協作攻關。
1.2 海陽白黃瓜栽培研究
在海陽發展日光溫室以前,多以露地栽培為主。隨著日光溫室在海陽市的逐步發展,農技推廣人員和部分菜農逐步探索白黃瓜的保護地栽培,在栽培過程中篩選出了一些適宜保護地栽培的品種,也積累了一定的生產管理經驗。王日亭等[5]報道了海陽白黃瓜6號栽培技術要點;榮海燕等[6]在品種選擇、播種育苗、定植、肥水管理、溫濕度控制、植株調整、病蟲害控制和收獲等方面對早春白黃瓜高產栽培技術進行了全面的介紹;孫林平等[7]對海陽白黃瓜日光溫室栽培技術進行了系統總結;王奎良等[8]介紹了抗病高產品種海陽白黃瓜3號的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包括嫁接育苗、定植前準備、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蟲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通過白黃瓜的保護地反季節栽培,廣大菜農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規模不斷擴大,知名度越來越高,市場需求也不斷擴大。在生產過程中,一些新的栽培技術和模式也逐漸得到推廣應用,如嫁接育苗栽培、基質栽培技術,越冬兩茬口栽培技術等,大大促進了產業的發展[9]。目前,海陽白黃瓜的產量水平還不是很高,需要在保證品質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單產,以獲取更高的收益。另外,白黃瓜的周年生產供應的問題也需要進一步解決,需要在茬口銜接、針對不同季節特點進行栽培等方面開展進一步的研究。
通過白黃瓜的保護地反季節栽培,廣大菜農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規模不斷擴大,知名度越來越高,市場需求也不斷擴大。目前,海陽白黃瓜栽培面積約1100hm2,其中保護地栽培面積約800hm2,露地栽培面積約300hm2。全市現有蔬菜專業合作社130家,從業人員5萬余人。目前,無公害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已經制定[10],面積達20hm2的海陽白黃瓜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已建設完成。2008年5月海陽白黃瓜被國家工商總局注冊為“海陽白黃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10年海陽白黃瓜被評為煙臺市十大名瓜之一。
海陽白黃瓜保護地栽培雖然已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但是發展緩慢,品牌和市場沒有做大做強。影響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品種多亂雜,導致產品質量、產量參差不齊;二是,科技推廣的力度不夠,對白黃瓜栽培的一些成熟技術沒有大面積推廣,像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無公害栽培技術、新型育苗技術等,影響了產業的進一步提升;三是,銷售渠道單一,缺乏多樣性,缺乏專業的批發市場,輻射范圍小,影響力不夠;四是,缺乏強有力的專業合作組織,產品包裝簡單,深加工少,附加值少,價值潛力挖掘少;五是,品牌效應的帶動作用并沒有真正顯現出來。
為促進海陽白黃瓜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針對海陽白黃瓜的研究和產業化開發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3.1 加強品種研究
現有品種存在產量低、耐低溫和高溫能力差、抗病性不強的缺點。針對這種狀況,應繼續加強白黃瓜提純復壯和育種研究,主要是通過雜交和回交方法,在保持白黃瓜品種特性和品質的基礎上,進行雌性系育種,選育單性結實能力強、高產抗病、耐低溫的保護地栽培品種和耐高溫的露地栽培品種用于生產。
3.2 開展栽培技術研究
根據品種特性和當地的氣候特點,開展不同茬口白黃瓜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包括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光溫調控技術的集成研究,保障白黃瓜周年生產和供應,大幅提高白黃瓜產量和效益。
3.3 加大宣傳力度
強化品牌優勢和宣傳力度,從品種選用、栽培管理和收獲儲運等各個方面采取措施促進海陽白黃瓜標準化生產,提高綠色無公害白黃瓜生產的規模和產業化水平。
3.4 提高農技化服務水平
提高當地農技服務水平,加強對種植戶的科技培訓,以提高白黃瓜生產水平,加速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如秸稈反應堆技術、嫁接育苗技術等,保障白黃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3.5 發展蔬菜流通體系建設
大力發展現代蔬菜流通體系,包括健全農產品批發市場體,培育農產品流通主體,加強蔬菜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完善蔬菜流通信息網絡平臺,完善蔬菜儲備制度,強化產銷對接等。
3.6 增加產品附加值
加強白黃瓜加工和功能產品的開發,如黃瓜籽粉的開發、減肥美容產品的開發等,延長產業鏈,提高白黃瓜的附加值。
海陽白黃瓜作為山東地方名優特產,具有清香、質脆、味鮮爽口的優點,對帶動農民增收和區域黃瓜產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海陽白黃瓜市場美譽度的不斷增加,海陽白黃瓜的市場需求也在不斷擴大,而目前的生產狀況制約了產業的繼續做大做強。本文分析了目前海陽黃瓜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議。要做大做強海陽白黃瓜產業,應在優良品種選育、配套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制定嚴格的產品生產和采收規范及品牌運作方面加大力度,提倡以農村合作社或優勢企業為紐帶,連接科技工作者和銷售市場,抓住機遇,加強合作以及與管理部門的協作,在品種、種苗、產品生產及管理、附加產品開發增值等方面不斷提升水平,實現產學研相結合,以促進海陽白黃瓜產業升級。
[1]畢美光,車培忠,張曉華,等.華南型黃瓜煙農1號的選育[J].中國蔬菜,2007,(1):33-34.
[2]陳康,于國進,范美玲,等.8個白黃瓜春秋專用品種的篩選[J].農技服務,2009,26(2):31-32.
[3]曲日濤,趙利華,于凱.白皮黃瓜選育品種對比試驗初報[J].安徽農學通報,2013,19(16):58-59,89.
[4]曲日濤,宋海燕,于洪梅,等.海陽白黃瓜品種比較試驗[J].山東農業科學,2012,44(9):26-28.
[5]王日亭,孫春竹,張宏利.海陽白黃瓜6號[J].長江蔬菜, 2000,(10):32-34.
[6]榮海燕,范美玲.海陽早春黃瓜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8,(9):28-30.
[7]孫林平,趙洪霞.海陽白黃瓜日光溫室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6):132-136.
[8]王奎良,于凱,于洪梅,等.海陽白黃瓜3號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12,28(9):22-23.
[9]于凱,曲日濤,王奎良.膠東地區主要白皮黃瓜種植品種資源的搜集、鑒定及創新[J].安徽農學通報,2013,19(15):56-57.
[10]范美玲,于忠興,陳云霞.海陽白黃瓜無公害生產技術操作規程[J].山東農業科學,2010,(1):97-99.
Research on Indutralization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 of Haiyang White Cucumber
JIANG Chang-song1ZHOU Jian-gui2LI Li-bin3WANG Yong-qiang3SUN Xiao-lei3CAO Qi-wei3*
(1.Haiya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Haiyang 265100,China;2.Agricultural Bureau of Jiangan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Jiangan 644200,China;3.Vegetable and Fl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handong Branch of National Improvement Center for Vegetables;The Shandong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Greenhouse Vegetables Biology,Jinan 250100,China)
Haiyang white cucumber is a landrace of Haiyang and its special local product.Haiyang white cucumber has been one of significant vegetable industries in Haiyang.In this paper,we summari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and industalization about Haiyang white cucumber and gave some measures for its development.
Haiyang white cucumber;cultivation and breeding;industrialization;countermeasure
F326.13
A
1008-1038(2015)06-0052-03
2015-03-20
黃瓜雜種優勢利用和新品種選育(2012BAD02B03-10);大宗蔬菜產業體系濟南試驗站(ARS-25-G-24)
姜常松(1969—),男,學士,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通訊作者:曹齊衛,研究方向為黃瓜遺傳育種及栽培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