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鵬(山東省蓬萊市動物衛生監督所 265600)
劉天寶(山東省蓬萊市南王獸醫工作站 265600)
扎實做好動物產地檢疫 保障公共衛生安全
孫鵬(山東省蓬萊市動物衛生監督所 265600)
劉天寶(山東省蓬萊市南王獸醫工作站 265600)
動物產地檢疫是動物檢疫監督重要環節和第一道關,是防控動物疫病、保障畜禽產品安全的關鍵措施。目前,由于種種原因,國內產地檢疫還沒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效能,仍有許多問題需要完善。筆者結合多年來從事動物檢疫工作的經驗,詳細闡述動物產地檢疫的意義和職責,剖析了制約產地檢疫職能發揮的因素,并結合實際提出了改進建議,促進動物檢疫工作扎實有效開展,以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為維護公共衛生安全保駕護航。
動物;產地檢疫;職責;現狀;建議
動物產地檢疫是指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對縣境內流動的動物在離開飼養場所到場、到戶檢疫,是動物檢疫監督重要環節和第一道關口,做好動物產地檢疫工作,對于防控重大動物疫病、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動物檢疫監督工作是為預防控制動物疫病,防止疫病傳播、擴散和流行所采取的強制性措施,它事關人們身體健康、社會穩定與畜牧業健康發展。動物檢疫主要包括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和市場檢疫三階段工作。產地檢疫是指檢疫人員到現場(比如養殖戶、飼養場等)就地檢疫,若準備售出動物,一般在動物集結后就地檢疫,產地檢疫是針對活動物而言的檢疫行為,主要通過流行病學、臨床診斷學和肉眼病理學檢查,對活動物實施檢查,必要時也采集樣品進行特定實驗室診斷檢測(血清學、病原學等),判定動物是否健康[1,2]。近年來隨著“瘦肉精事件、毒奶粉、蘇丹紅鴨蛋”等問題的曝光,畜產品安全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產地檢疫的范圍也在逐步擴展,除了動物疫病檢疫外,還增加了“瘦肉精、蘇丹紅、三聚氰胺”等違禁添加劑檢查。屠宰檢疫是指屠宰之前對畜禽進行檢疫;市場檢疫是指對畜禽進入市場交易時檢疫,可以有效防止患病動物及其產品流入市場,維護食品安全、畜產品貿易和人類健康。
作為防控動物疫病和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線,產地檢疫主要涵蓋以下工作:疫情調查、查驗免疫證明、臨床健康檢查、檢疫收費、出具產地檢疫證明等。疫情調查主要是了解本地及附近疫情,確定動物是否處于疫區,飼養管理是否科學規范,有無抗生素、飼料添加劑濫用等;查驗免疫證明主要是向相關人員索驗免疫接種證明,檢驗動物體表是否有圓形針碼免疫、檢疫印章等。臨床健康檢查就是對動物進行臨床檢查,診斷健康與否,對于種用、乳用、實驗動物等,除了臨床健康檢查外,還要開展特定項目實驗室檢驗;檢疫收費就是按相關規定收取費用;最后是出具產地檢疫證明,也就是售前檢疫合格證明。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百姓更注重食品安全和生活品質,然而近年來動物性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如瘦肉精、三聚氰胺奶粉、病死豬肉、家禽藥物殘留、蘇丹紅鴨蛋等事件,還有重大動物疫病,比如豬鏈球菌、豬流感、禽流感等流行病,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危害。畜牧業作為農業重要組成部分,理應為老百姓提供豐富安全放心的動物性食品,這不僅關系著人們身體健康,還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
各階段檢疫彼此密切聯系,不可獨立執行。前者決定著后者,后者依賴著前者,后者是對前者的監督。產地檢疫是控制動物安全衛生質量的第一個階段,也是決定性的階段。作為防控動物疫病和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的第一道關,產地檢疫能及時發現動物疫情,從源頭上控制疫情傳播和病原擴散,防止患病動物及其產品進入流通環節,只有扎實有效的做好產地檢疫,才能不斷消除各種疫病隱患,才能最后保證動物在出欄時處于健康狀態,為后續的動物運輸、交易奠定安全衛生質量基礎,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畜牧業健康穩定發展,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如果產地檢疫不規范,染疫動物及其產品就會流入市場,將造成疫病大范圍傳播,給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構成威脅。
近年來,我國畜禽養殖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各級政府及畜牧獸醫主管部門非常重視對動物疫病及其產品的監管,取得顯著成績,畜牧業的發展為老百姓提供了豐富動物性產品,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需求。然而近年來頻發的動物疫病以及動物食品安全問題,也暴露出動物檢驗檢疫體制的不完善,使得公眾對動物疫病造成的人類感染及動物食品安全性問題產生憂慮,對畜牧生產造成負面影響。
《動物防疫法》規定:動物檢疫實行報檢制度。動物和動物產品在出售和離開產地前,貨主應當向所在地的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申報檢疫[1,2]。然而,部分養殖戶法律意識淡薄,沒認識到產地檢疫重要性,認為產地檢疫只是收錢,有抵觸情緒,也有的養殖戶認為畜禽健康無病,不必檢疫;部分收購動物經紀人也逃避檢疫或者教唆養殖戶不配合檢疫,造成一些養殖戶在出售動物或上市前不主動報檢、甚至逃避檢疫;更有甚者,個別大型規模化養殖場也逃避產地檢疫,導致產地檢疫率低,給畜牧業安全生產造成很大隱患,威脅到群眾身體健康。
動物產地檢疫主要負責本地區的畜牧養殖戶。近年來,雖然畜牧養殖規模化程度高了,出現了一些養殖小區,但總的來說,集約化水平還不高,養殖區域仍比較分散,而且檢疫執法人員出行工具和配套設施不完備,導致檢疫人員執法難度加大。檢疫人員很難及時開展調查和檢疫,很難抓到現行,貨主往往不肯主動配合檢疫、調查,加大檢疫執法難度。另外,報送檢疫點設置少,許多養殖戶嫌遠、嫌麻煩,存在僥幸心理,就放棄主動送檢。
我國當前法定動物檢疫監管主體是“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檢疫機構設立多數限定于縣、市級,到區、鄉級多為派駐機構,鄉鎮一級實行“畜牧、獸醫”一體建站,既要開展畜牧業生產工作,還要搞好動物防疫工作,同時還要完成當地黨委政府安排的其它工作,導致“動物產地檢疫”被當作“副業”來抓。這種不完善的動物衛生監管體制,加上產地檢疫負責區域廣,工作量大,導致鄉鎮產地檢疫工作開展不力、檢疫人員術業不專、檢疫人手不夠用、檢疫監管混亂等問題。
產地檢疫主要包括檢疫申報、養殖檔案管理、檢疫人員行政管理、執法案卷、檢疫證章等。當前我國畜牧養殖模式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向集約化養殖小區轉變,所以,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產地檢疫仍要面臨養殖區域分散,檢疫面廣,執法力度大等困難。產地檢疫轄區內養殖業主的檔案管理、執法卷宗等信息如果能實現電子信息化和網絡化,實現資源共享和適時查閱,讓檢疫人員適時了解每家養殖業主動態,從而有針對性地去現場開展檢疫,將極大提高產地檢疫執法效率,盡量減少漏檢,提高檢疫率。然而,目前基層畜禽產地檢疫在檢疫申報和出具證明環節信息化程度較高,其他環節管理粗放,信息化程度很低。比如,在飼養場戶的養殖檔案管理中,主要是紙質檔案,沒有實行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雙備案,檢疫人員在對畜禽免疫和疫病檔案中不能利用信息化實時監管,效率不高,導致漏檢。
我國早在1997年制定了關于動物檢疫監督的政策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從而使相關檢疫監督工作有法可依,促進了畜牧業健康發展。然而,近年來,重大動物傳染病頻發,肉品獸藥殘留尤其是抗菌素殘留、病死豬、瘦肉精以及三鹿奶粉等動物產品質量安全事故也時常發生,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逐漸凸顯,使得我國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公眾對于我國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產生信任危機,對于我國畜牧業健康發展構成嚴重威脅。出現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和違法屢禁不止等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對違法養殖從業者的懲治力度不高、違法成本過低所致,沒能使違法者傾家蕩產,沒有將其列入從業黑名單,使其永遠不能再從事這個行業。最終導致許多不法業主公然蔑視法律存在,以為繳納罰款就行,將來再將失去的賺回來,進而完全置百姓食品衛生安全和人體健康于不顧,喪失良心和公德,暴力抗法,知法犯法,屢教不改,處罰過后又重操舊業,死灰復燃,反而變本加厲違法養殖經營以撈回曾經的損失。
建立動物產地檢疫長效機制,提高動物防疫整體工作水平,必須樹立常態化檢驗監督理念,全面落實產地檢疫制度,采取各種措施確實工作效率,促進畜牧養殖業健康發展。
由于宣傳力度不夠,個別地方政府、養殖業主到普通百姓,對產地檢疫的職責和重要性認識不充分,所以,各級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和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科技宣傳、科技咨詢等多種途徑,宣傳和普及 《動物防疫法》、農業部頒發的 《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1,2],讓社會各界重視產地檢疫,關心、支持并配合產地檢疫工作,對于提升動物檢疫監督管理水平至關重要,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工作就好開展。首先要做好對養殖從業者的宣傳教育工作。廣大養殖、經營從業人員文化程度低,覺悟不高,通過宣傳教育,使養殖、經營業主明確自己的社會義務、法律責任,認識產地檢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他們學法、懂法、守法,主動申報檢疫,自覺接受管理與監督,實現從“要我檢”,到“我要檢”的觀念轉變;其次,通過宣傳,最大限度地取得當地政府和主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并取得相關執法部門對開展產地檢疫工作給予協作和配合;第三,通過向全社會宣傳到位,做到家喻戶曉,讓廣大群眾認識到動物產地檢疫是關系到畜牧業健康發展、確保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重要工作,是杜絕患病畜禽產品進入流通領域的重要手段,以獲得廣大群眾的理解和支持,通過設立有獎舉報違法行為盡快獲取違法從業者信息,有效快速打擊違法犯罪。
近年來,我國畜牧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出現了一批規模化養殖企業、肉聯廠等,極大促進了產業升級。然而整個產業集約化程度還不高,分散養殖、定點屠宰點和產地檢疫報檢點設置偏少等情況仍然存在,影響了產地檢疫效率。所以,加快產業升級改造,加快養殖小區建設,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方法整合散在養殖資源,大力發展大型養殖企業和肉聯廠,同時增設定點屠宰和產地檢疫報檢點,以便于集中檢疫,提高檢疫效率,減少漏檢率。
建立產地檢疫數據庫建設,建立完善的養殖業主檔案,該檔案應涵蓋養殖業主報檢記錄、檢疫記錄,飼養管理記錄(消毒記錄、無害化處理記錄等記錄)、票證管理、人員內部管理和出境檢疫等模塊,各項記錄內容要詳細翔實,研究產地檢疫工作規范和工作流程,制定涉及產地檢疫各方面的流程。其次,建立黑名單制度,建立黑名單檔案,對于有違法從業、違規操作前科的業主,建立其相關信息記錄,并錄入電腦,實行信息化管理,以便于將來重點監督檢疫,隨時掌握其行業動態。同時產地檢疫信息化建設還涉及軟件開發和網絡化建設,使得產地檢疫轄區內養殖業主的檔案管理、執法卷宗等信息能實現電子信息化和網絡化,實現用戶信息資源共享和適時查閱,使整個檢疫信息化系統互相銜接,管理規范,便于工作人員及時賬務養殖業主動態,有目的地去現場開展檢疫,提高產地檢疫執法效率和檢疫率。
產地檢疫工作離不開當地黨委政府重視和政策支持,離不開相關職能部門的聯動支持,尤其加強與公安、交警、工商、衛生等部門的協調合作,建立部門聯合執法機制,適時或不定期的開展畜產品市場、產地等聯合執法檢查活動,嚴厲打擊逃避、抗拒檢疫等違法行為,為動物產地檢疫工作保駕護航。
完善法制建設,并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依法嚴懲涉案違規畜牧產業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將有違法違規記錄的單位和個人納入信用體系黑名單。各級監管部門要切實履行法定職責,改進執法手段,提高執法效率,嚴禁罰過放行,確保對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追究到位,取消違法者一切國家農業補貼,倒逼其改善生產經營;對于情節嚴重的,要讓其倒閉、傾家蕩產,不再向這些有過違規記錄的單位和個人審批相關項目,永久不能從事相關行業,讓從業者不敢輕易以身試法,并始終保持嚴厲打擊違法犯罪的高壓態勢,著力解決違法成本低的問題。
綜上所述,加強動物產地檢疫工作,要通過完善制度約束、用監督來保障、靠執法來實施,樹立常態化檢疫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畜牧養殖業健康發展,讓老百姓用上放心畜禽產品,盡量避免重大疫病的流行和擴散,努力創建生態畜牧產業,確保公共衛生安全,為人民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Z].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2007]71號.北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2007,08,30.
[2]農業部.動物檢疫管理辦法[Z].農業部令[2010]6號.北京:農業部,201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