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芹 楊聰(云南省大理州彌渡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675600)
淺述哺乳仔豬的腹瀉原因及防治
楊麗芹 楊聰(云南省大理州彌渡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675600)
哺乳仔豬腹瀉一直困擾著養豬生產,輕者引起哺乳仔豬生長速度緩慢,飼料報酬低、體質下降、抵抗力弱,重者則形成僵豬,甚至死亡,嚴重影響養豬生產。筆者分析了引起哺乳仔豬腹瀉的主要病因,因地制宜提出了一些綜合防治措施,為預防和控制哺乳仔豬腹瀉的發生和流行提供參考。
哺乳仔豬;腹瀉;原因;防治措施
仔豬自身抵抗力弱,腸道尚未發育完全,輕微發霉變質的飼料都會造成其肝、腎受損及消化系統上皮組織細胞脫落甚至糜爛。發病仔豬食欲下降,最初厭食,只吃青飼料,隨后拒食。該病多發于開食后的5~10d。
母豬產前營養過剩,高能、高蛋白飼料攝入過多時可造成母乳過濃,引起仔豬脂肪性腹瀉;補飼方法不當(飼喂次數過多),飼料配搭不合理(蛋白質、能量飼料過高)可造成仔豬消化不良。前者多發于5~10日齡仔豬,一般為全窩發病,后者發生于15~20日齡。
母豬產前、產后營養不良,豬乳不足(過稀)甚至無奶時可引起仔豬饑餓性腹瀉。
散養戶不注重消毒,串舍帶入的致病因子可引起仔豬的感染性腹瀉;畜主趕集、逛豬市后不進行消毒,將致病因子帶入,也可引起感染性腹瀉;購回的生豬沒有進行隔離可引發感染性腹瀉;購買帶菌豬肉會引發感染性腹瀉。
母豬產后消毒不嚴可引起各種炎癥(陰道炎、乳房炎、子宮內膜炎),這類致病因子可通過乳汁和接觸方式感染仔豬。
哺乳期仔豬主要通過母乳獲得營養,哺乳母豬患病、頻繁換料會直接影響乳汁的成分和品質而導致仔豬腹瀉。
母豬懷孕前及懷孕期飼養管理不當,飼料中微量元素、維生素、礦物質搭配不合理,青綠飼料缺乏時會造成仔豬先天性營養不良。
該病是由沙門氏菌引起的亞急性或慢性型腸炎,其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多發于寒冷、氣溫多變、陰雨連綿的季節。
食槽消毒不嚴,仔豬活動區域骯臟,沒有定期消毒,造成細菌、病毒、寄生蟲等致病因子大量繁殖時可引發仔豬感染性腹瀉。
仔豬的免疫系統、消化系統及其酶系統尚未發育健全,對各種應激因素,如斷奶后的母仔分離、突然受驚、食物變化、伙伴變化、疫苗注射,環境及溫度、濕度的變化等非常敏感,這些變化會引起仔豬的一系列應激反應,導致其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
母豬空懷期進行豬瘟、偽狂犬病、口蹄疫等疫苗的注射,提高母豬免疫力。產前40d左右肌注豬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或輪狀病毒)二聯苗,產前25d左右肌注大腸桿菌苗。仔豬3日齡時注射補血先鋒或生血素和0.2%亞硒酸鈉各1ml,5~6日齡并于水中加入少量食鹽,7日齡補料,促進仔豬消化道發育,7~9日齡注射仔豬副傷寒疫苗。
(1)對懷孕母豬飼喂即要滿足懷孕期的營養需要,又不要使營養過盛。母豬產前7d減料,每天減0.5kg,產仔當天不喂料,產后限制喂料,以后逐漸增加喂量,到產后7d恢復正常給料。給予哺乳母豬營養豐富、適口性好、易消化、促進泌乳的優質飼料,保證供給清潔飲水。(2)臨產和產后,用溫熱的高錳酸鉀液擦洗母豬乳房、腹部和外陰。仔豬吃初乳前,擠掉母豬乳頭的前2~3滴奶水。及時防治母豬產后發熱、不食、無乳、乳房炎等疾病。
(1)仔豬初生時注意防寒保暖,防止賊風侵襲,產房溫度保持在20℃,以后每周降2~3℃,至22~24℃。(2)仔豬出生后2h內讓其吃上初乳,體弱仔豬要進行人工輔喂。仔豬出生后及時補鐵、硒和VE,每頭仔豬注射“鐵鈷注射液”1~2ml、0.1%亞硒酸鈉1ml;仔豬出生后7d開始誘食,15~20日齡正式補飼。(3)斷奶后15d內,圈舍、豬群、飼料及飼喂方式不變。斷奶5d內的仔豬限飼,少喂勤添,避免引起腹瀉。斷奶前后,仔豬飼料中適當添加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有機酸(1.5~2%的檸檬酸、延胡索酸、乳酸和甲酸等混合酸效果較好)、復合酶制劑和微生態制劑等防止仔豬營養因子缺乏。
豬場應根據當地疫情及本場管理現狀制訂適合本場的疫病防疫措施和消毒制度,按計劃對豬群進行免疫接種和驅蟲。豬舍、場地、用具、飲水等定期消毒,排泄物進行發酵處理。仔豬發生腹瀉時及時隔離,及時清洗、消毒被污染的圈舍、場地、用具等。
日常管理中注意觀察豬只的精神狀態、被毛光澤度、鼻鏡濕度、飲食狀況、糞便變化等情況,以及時發現病豬,同時應注意對健康豬只和圈舍的消毒。
仔豬腹瀉應防重于治。進舍通道口應設消毒池,并定期更換消毒液。保持圈舍清潔,清除周圍的雜草、臟水和臟物,并用10~20%生石灰消毒。
治療原則為:抗菌、抗病毒、收斂止瀉、補液、防止酸中毒,控制繼發感染。
(1)發病初期,注射高免血清1ml/kg體重,1次/d,連用2d。(2)黃連素注射液,注射2~3ml/頭,1次/d,連用3d。同時注射豬用干擾素,1次/d,連用3d。(3)0.5%恩諾沙星注射液,注射0.5ml/kg體重,2次/d,連用3d。同時注射病毒唑,2次/d,連用3d。在注射藥物治療的同時,用電解多維或口服及補液鹽飲水,補充體液。
(1)痢菌凈注射液,注射5mg/kg體重,2次/d,連用3d。(2)穿心蓮注射液,注射2ml/kg體重,1次/d,連用3d,同時注射制菌磺,0.3ml/kg體重,1次注射,病情嚴重者可于第3天再注射1次。(3)慶大霉素注射液,注射1.5mg/kg體重,2次/d,連用3d。(4)注射用芐星青霉素,注射4萬IU/kg體重,2次/d,連用3d。在采取以上治療措施的同時,用電解多維或口服補液鹽飲水,補充體液。
哺乳仔豬感染球蟲或隱孢子蟲引起腹瀉時,可用球必克(主要成份磺胺喹惡琳),0.2ml/kg體重口服,2次/d,連用3d。寄生蟲病與細菌混合感染時,可配合采用細菌性腹瀉的治療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