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潔
(遼寧省凌源市畜產品安全監察所122500)
犢牛關節炎的診治
高潔
(遼寧省凌源市畜產品安全監察所122500)
奶犢牛經常發生感染性關節炎,年齡較大的則成散發。從牛化膿的關節曾分離出多種病原微生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是內源或外源性感染所致。大多數病例發熱,有明顯的急行跛行。本病發病比較隱蔽,而且不易治愈,即使治愈后也往往由于關節僵直而導致牛只的最終淘汰。對奶牛場造成極大的損失。
年輕的犢牛膿毒性關節炎起源于臍帶感染或敗血癥。被動轉移免疫球蛋白失敗的犢牛危險性最大,新生的患敗血癥的犢牛發生膿毒性關節炎或骨髓炎時常有革蘭氏陰性菌感染的其他癥狀,如腸炎、腦膜炎、眼色素層炎或肺炎。被動轉移免疫球蛋白失敗繼發關節炎的新生犢牛的預后不良,尤其是多數關節炎患病時更是如此。這些犢牛也可發生血源性骨髓炎,因為滑膜及骨骺的血液供應來自相同的血管。發生臍帶感染的犢牛也可引多種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而繼發一個或多個關節的膿毒性關節炎。犢牛的毒膿性腱鞘炎、骨髓炎或關節炎也可繼發于擦傷、創傷即褥瘡等。患其他病長時間躺臥的犢牛危險更大。較大的犢牛(3周齡以上)和青年母牛在發生外傷、關節炎周圍蜂窩織炎、刺傷或內源性病原從消化道(沙門氏菌)、呼吸道(昏睡嗜血桿菌、支原體)侵入局部時可發展為膿毒性關節炎。成年牛的滑膜炎、關節炎或骨膜炎可繼發于內源性疾病,如膿毒性乳房炎、肺炎、肺膿腫、肝膿腫及慢性蹄部感染,也可繼發于外部感染,如創傷、褥瘡、關節周圍蜂窩織炎或膿腫。從較大犢牛和成乳牛膿毒性關節炎、骨髓炎病灶或腱鞘炎最常分離到的病原為化膿棒狀桿菌。
膿毒性關節炎的癥狀包括明顯的跛行,關節囊腫脹,局部溫熱,觸診或伸展、屈曲關節時有疼痛反應。病牛低溫發燒(39.4~40.0℃)。病牛躺臥時姿勢可能異常,臥地時患肢伸展,或側臥,以便更容易的伸展患肢。患多關節慢性關節炎的犢牛或成年牛往往長時間躺臥,可繼發曲腱攣縮,這種病例須與原發性曲腱攣縮相區別。
關節消毒后穿刺,取滑液做細胞學檢查和病原培養。檢查異常的滑液可做出大體診斷,但實驗室的分析結果對診斷有極大幫助。細胞學檢查常發現白細胞超過30000個/μl,總固形物超過3.0g/dL。革蘭氏染色可明顯的看到細菌,如做細菌鑒定則需要進行培養。在有價值的犢牛或成年牛,細胞學檢查、細菌和支原體的培養是重要診斷手段。在大多數細菌性關節炎,可清楚見到變性的中性白細胞,但發生急性支原體性關節炎時可能見不到。在慢性毒膿性關節炎,滑液外觀呈膿狀。
急性關節感染的射線照片顯示關節腔變寬,這是由于滑液增多所致。慢性感染則可顯示關節腔變窄,這是因為關節軟骨磨蝕、軟骨下骨組織受到侵蝕和骨增殖以及骨膜炎及偶發的骨髓炎。
對發現腕關節發炎的病牛,繼續按傳統療法治療,僅在患處涂擦松節油、魚石脂,若膿腫破潰,則擠凈膿汁,用呋喃西林溶液沖洗1~2次,然后撒上磺胺結晶粉或呋喃西林粉,外擦松餾油和魚石脂軟膏。此后繼續不間斷在患處涂擦消毒防腐類藥。但效果不好,治愈率低。
經尸體剖檢發現淘汰牛有胸膜粘連等現象后,對病犢試用抗菌藥物進行預防治療。方法為:凡小母牛出生后都連續3~5d肌注硫酸慶大霉素4~5ml(20萬單位)/d,2次/d。處理后仍有一頭關節處皮膚腫脹破潰,用10%鹽水,0.1%高錳酸鉀水,3%雙氧水隔天交叉沖洗,每天涂擦蘭汞1~3次,經7d左右,6頭愈合,2頭關節處皮膚破潰面積過大,預后不良予以淘汰。尸體剖檢內臟無異常。
凡發現腕關節炎的病牛采取的治療方案改為:上午,肌注10%(安鈉咖10ml,同時關節腔內注地塞米松磷酸鈉 5ml(5mg),青霉素鉀 80萬單位,硫酸鏈霉素100萬單位;下午,肌注安鈉咖10ml,青霉素80~120萬單位,鏈霉素100萬單位。經關節腔內注藥一次后約8h左右,懸蹄的患肢即可著地行走,連續用藥3~5d病牛腫脹消失,可正常行走。
高潔(1983.7-),女,大學本科,助理畜牧師,主要從事畜產品安全檢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