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禮(青海省門源縣青石嘴鎮大灘畜牧獸醫站 810301)
發展高原現代生態畜牧業的思考
馬德禮(青海省門源縣青石嘴鎮大灘畜牧獸醫站 810301)
雖然門源高原現代生態畜牧業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門源年均氣溫低,植物生長期和無霜期短,氣候變化復雜多樣,冰雹、霜凍、干旱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對農牧業生產危害較大;二是長期以來由于氣候變化和人為因素的干擾,生態環境日趨惡化,草地退化、草地有害生物危害嚴重等;三是農牧民群眾文化水平較低,新型技術推廣緩慢,甚至部分群眾思想上仍有顧慮,形成規模優勢還有一定的難度;四是合作社建設還缺乏經驗,規章制度尚不完善,利益分配制度不清晰,一定程度上影響群眾入社的積極性;五是發展資金短缺,農牧業基礎設施仍然薄弱,防災抗災的能力不強;六是缺乏更多的特色產業,無大中型龍頭企業支持和帶動,產品加工和精深加工基本為起步階段,附加值低;七是轉移勞動力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訓和創業資金,勞務輸出擴大規模、提高質量還有一定難度。
推進高原現代生態畜牧業建設,是今后農牧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和方向,標志著畜牧業經濟從傳統粗放發展模式向集約生態模式的重大轉變,是順應畜牧業 “高效、生態、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們要緊密結合實際,順應市場,瞄準標靶,創新思路,強化措施,著力推進高原現代生態畜牧業跨越發展、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把建設高原現代生態畜牧業作為加強和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內容,切實轉變職能,加強宏觀指導、組織協調和服務,充分調動多方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高原現代生態畜牧業建設是對傳統畜牧業的變革和挑戰,在實施過程中沒有可借鑒的模式和樣板,只能邊探索總結邊推廣實施。開展生態畜牧業專題系列報道,向牧區各級干部和牧民群眾宣傳生態畜牧業建設的重要意義。
生態畜牧業建設涉及面廣,需要整體推進、協同建設,需要資金量大。
一是通過組建聯戶經營生產小組和合作社,強化農牧民生產組織,鼓勵草場、牲畜、設備等資源適度集中,節約勞動力;二是通過種養能人、經紀人等發展舍飼半舍飼畜牧業,做大做強種草養畜的發展路子,全面提升高原現代生態畜牧業整體發展水平;三是重點培育、扶持具有競爭優勢和帶動能力強的畜產品生產加工龍頭企業;四是把發展現代生態畜牧業與旅游業結合起來。依托得天獨厚的草原生態環境和民俗文化資源,大力發展自然風光旅游、牧區民族風情游、牧區放牧體驗游、牧區登山探險游等多種類型的草原生態旅游業,促進畜牧業向多元化發展;五是在實施好能繁母豬補貼、良種奶牛補貼、農作物保險制度和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建立草原畜牧業保險制度,盡量規避牧業風險,將自然災害降到最低程度。
按照群眾的需要、市場的需求、產業的要求,樹立為產業發展全面推廣與全程服務的新思維觀念,圍繞當地的重點產業,搞好相應的科技創新與服務創新。
高原現代生態畜牧業建設必將解放一大批富余勞動力,安置好這部分人員是發展高原現代生態畜牧業的關鍵,也是增加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徑。
我們要切實解決好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一是結合“陽光工程”等培訓項目,強化對富余勞動力的技能培訓;二是圍繞畜牧業這一主導產業,通過合作經濟組織帶動,組織富余勞動力從事牛羊育肥、農畜產品加工、運輸等二、三產業,盡可能多的吸納勞動力;三是結合游牧民定居工程,引導牧民群眾在城鎮、集鎮、交通沿線定居,使其在城鎮轉移就業,增加非牧收入。
馬德禮(1976-),青海省門源縣人,大學本科,助理獸醫師,從事獸醫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