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大川 張明忠 穆相蛟 鄭秋
(1,吉林省東豐縣橫道河鎮畜牧獸醫站 136300;2,吉林省東豐縣畜牧總站 136300;3,吉林省東豐縣畜牧示范場 136300)
抓好牧業小區建設措施探討
寇大川1張明忠2穆相蛟2鄭秋3
(1,吉林省東豐縣橫道河鎮畜牧獸醫站 136300;2,吉林省東豐縣畜牧總站 136300;3,吉林省東豐縣畜牧示范場 136300)
多年來,各地都把牧業小區建設作為畜牧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強化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創新推進舉措,竭力打造牧業經濟新的增長期,有力地推動小區建設工作。作者通過參加小區建設,取得了一定的建設經驗,并整理歸納如下,供參考。
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的發展思路,綜合當地牧業資源分布、區位和交通優勢等因素,根據區域養殖重點,要對區域牧業小區發展進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標準、合理布局,各功能區設置合理,一次建設達到標準。
要根據生產實際確定建設標準,一般每個小區占地面積達到1hm2以上,建筑面積達到3500m2以上;小區黃牛年飼養出欄量達到3000頭以上,肉雞年飼養量達到10萬只以上,生豬出欄5000頭以上,鹿存欄量達到1000只以上。在小區選址上,要求盡可能地利用荒山荒坡、閑置廠房、撤并鄉鎮后的閑置房屋以及非基本農田進行建設。在項目選擇上,本著宜雞則雞,宜牛則牛,宜鹿則鹿,不搞一刀切。在經營方式上,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主推民辦公助、民有公扶的模式,可以統一建設,分戶飼養,也可以自建自養,把養殖戶作為建設主體、投資主體。在小區管理上,要求牧業小區必須嚴格執行科學飼養操作規程,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品種改良和安全衛生等制度,建設必要的環保設施,做到生產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結合。
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防護的原則,加強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對養殖小區實行簽約式服務,與養殖小區簽訂協議,規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實行出欄畜禽報檢制,確保檢疫率達到100%。建立免疫檔案,加強防疫管理,對已免家畜加封免疫標識,建立重大動物疫病可追溯制度,確保重大動物疫病預防免疫率達到100%,規模化養殖場及出境動物免疫標識佩帶率達到 100%,規模化養殖場建檔率達到100%。突出抓好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強化抗生素殘留、三聚氰胺、 “瘦肉精”等非法添加物的檢測,從源頭上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圍繞良種豬、良種牛、良種雞、良種鹿和優質肉牛凍精補貼項目,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做好新品種的引進與推廣,不斷擴大良種覆蓋面。制定畜禽良種繁殖改良規劃和實施方案,加強對基層繁改員的培訓與管理,合理劃定配種半徑,保持畜禽品種的優勢地位。鼓勵規模養殖戶從科技含量較高的繁育基地引進優良品種,提高品種的科技含量。
按照 “壯龍頭、增實力、強帶動”的發展思路,積極培育壯大牧業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條,輻射帶動牧業小區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采取擴股融資、強強聯合、外向發展、強化基地建設等策略,使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
制定適宜本地特點的 “加快發展現代牧業的意見”和相關的扶持政策,在稅費、用地、物資等方面最大限度地給予傾斜。采取農戶自籌、銀行貸款、政府補貼相結合方式,建立了多元化投資機制,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小區建設。加強金融機構與養殖大戶的對接,著力破解小區建設資金瓶頸,形成小區發展合力。
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牧業小區建設,把其作為一項硬指標納入各鄉鎮年終考核體系,成立牧業小區工作領導小組,并經常組織、聽取牧業小區建設情況匯報,及時解決推進中的實際問題。各鄉鎮主要領導要對牧業小區建設親自部署、親自檢查,分管領導具體抓、全程抓,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強力組織實施。牧業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采取定期服務、跟蹤服務、上門服務等方式,在小區建設管理、技術推廣、防疫規程上提供全方位服務。畜牧部門要積極幫助養殖戶編寫小區可研報告、設計建設方案并深入現場指導小區建設。建立了養殖檔案,準確掌握全縣小區發展情況。加大對假劣獸藥、飼料打擊力度,嚴把質量關口,確保養殖戶用上放心藥、放心料。免費為養殖戶提供疫苗,對養殖大戶上門提供接種服務。各鄉鎮畜牧站免費為養殖戶開展技術咨詢、現場指導、疫苗接種等服務,形成縣、鄉、村無縫銜接技術服務體系。
通過以上措施可有效推進牧業小區建設進程,實現標準化建設,加快現代畜牧業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