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云(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金雞鄉畜牧獸醫工作站 678099)
王新翔(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動物衛生監督所 678000)
隆陽區病死畜禽無害處理現狀及對策
楊興云(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金雞鄉畜牧獸醫工作站 678099)
王新翔(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動物衛生監督所 678000)
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難點。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不徹底,將導致疫病的傳播,環境的污染,危及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并可能引發嚴重的公共衛生安全事件。根據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的意見》 (國辦發 〔2014〕47號)以及中央5部委聯合宣傳貫徹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的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加強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
隆陽區是畜禽養殖大縣,已連續7年獲得國家級生豬調出大縣資格。近幾年來養殖業持續穩定增長,2014年出欄生豬148.6萬頭、家禽479.5萬羽、牛6.9萬頭、羊12.5萬只,同比分別增長8.2%、1.1%、2.5%、2.1%,養殖業產值達28.862億元,同比增長9.0%。目前養殖業已成為隆陽區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為農村經濟繁榮和推進全區新農村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現代養殖業的迅速發展,受飼養管理、疫病防治技術等因素影響,病死畜禽尸體數量也大幅度增加。據測算,在疫情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全區生豬死亡率控制為2.5%,死亡2.68萬頭;牛死亡率控制為1%,死亡0.24萬頭;羊死亡率控制為1.5%,死亡0.327萬只;家禽死亡率控制為5%,死亡10.9萬羽。
全區病死畜禽主要來自畜禽規模養殖環節、畜禽屠宰檢疫環節、畜禽經營運輸環節、畜禽診療環節以及發生重大動物疫情時的撲殺等。還有部分來自農村散養戶及動物販運戶,在其養殖或運輸過程中發生動物死亡后,由于受養殖成本、生活習慣、資本欠缺等因素的影響,加之法律意識淡薄,隨意拋棄病死畜禽。
全區近幾年來利用國家補助無害化處理資金,在年出欄50頭以上生豬的規模養殖戶建立化尸池和填埋井195個。2013~2014年飼養出欄50頭以上肥豬規模養殖戶統計死亡生豬達22737頭。小型養殖戶和農村散養戶一般沒有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無害化處理以深埋為主,個別散養戶隨意丟棄到周邊河道內。
全區共有定點屠宰場(點)15個,無害化處理病死動物主要以燒水鍋爐進行焚燒,有些邊緣鄉鎮屠宰場檢疫出的病死動物受設施設備條件不足限制,還是以深埋為主。2013~2014年屠宰環節檢疫病害生豬達1032頭。
因無固定的病死動物收集和處理場所,販運戶基本沒有進行無害化處理。
在重大動物疫病期間及產地檢疫時發現的病害動物,大多采取運輸到長嶺崗垃圾處理場進行深埋方式無害化處理。在公共區域發現拋棄病死動物尸體,大多以打撈后深埋處理為主。
近年來,盡管全區大力推進標準化動物養殖場建設,但養殖主體仍以中小型規模養殖戶和散養戶為主,養殖方式相對落后,設施簡陋,衛生條件差,防疫制度執行不到位,動物死亡率較高,病死和死因不明動物尸體數量大,造成無害化處理不能完全落實,有的落實了也處理不規范。
部分散養戶、小型規模養殖戶和販運戶法律意識淡薄,對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的意義缺乏足夠的認識,亂拋亂棄病死動物現象嚴重,不僅造成環境污染,給動物疫病傳播擴散留下了隱患,而且嚴重威脅著公共衛生安全。
全區18個鄉鎮(街道)沒有公益性無害化處理設施,保山城區市級所在地目前也沒有投資建設標準化的無害化處理場。2007年以來多次重大動物疫情爆發時期強制撲殺的畜禽尸體均是運輸到長嶺崗垃圾處理場進行填埋,工作量特別大,填埋無害化處理效果較差。2012年開始利用國家補助資金全區年出欄5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必須建設8~24m3的無害化處理化尸池,共建設195口,僅占動物規模養殖場數的10%左右,遠遠不能滿足全區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需要。
目前相關法律法規沒有明確在河道、溝渠邊以及其他公共場所和鄉村地界發現的無主動物尸體處理的責任單位,各單位推諉扯皮,致使無主動物尸體得不到及時處置。目前對于拋棄在河邊、溝渠邊及公共場所的畜禽尸體,全部都交由畜牧獸醫部門組織力量處理,但相關經費、設備等卻難以落實到位。
當前全區病死畜禽主要來自于農村散養戶和各中小型規模養殖場,病死畜禽數量大、養殖戶(場)點多、分布區域面積廣,全區各鄉鎮(街道)共有畜牧獸醫執法人員68人,有些鄉鎮只有2人,大部分工作聽從鄉級政府安排,有時還要完成其它工作,由于人員少,工作量大,工作經費短缺,難以保證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監管工作長期有序開展。
多年來為保障養殖戶利益,降低飼養風險,經濟價值較高的能繁母豬都進行了保險,隆陽區從2007~2014年共計投保能繁母豬53.02萬頭,死亡2.53萬頭,保險公司從業人員對死亡母豬一般進行現場勘驗拍照后交代畜主深埋處理就走,基本沒有現場監督進行無害化處理,導致死亡母豬無害化處理率較低,有些被運到魚塘喂魚,還有部分流入加工市場,對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造成隱患。
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是政府的一項公益性事業,也是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內容。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提出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 “舌尖上的安全”。國務院辦公廳對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作出全面部署,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地區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負總責,加強統籌協調,明確各有關部門責任分工,充分調動鄉鎮(街道)、村級等基層力量,強化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監管。畜牧獸醫部門監督指導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環保部門加強對公共區域環境污染物的監督管理;鄉鎮(街道)、城管部門負責病死畜禽尸體的清理、打撈工作;公安部門加大對加工、販賣病死畜禽行為的打擊;各級政府要把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納入農村生態保護、新農村考核體系中。同時,按照 《動物防疫法》、 《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規定,明確動物養殖、屠宰、經營者是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第一責任人,負有對病死畜禽及時無害化處理并向當地畜牧獸醫部門報告畜禽死亡及處理情況的義務。
按照 “降低成本、節能環保”的原則,因地制宜選擇各地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方式。建議隆陽區城區和壩區在長嶺崗工業園區廢舊醫療器械處理場周圍財政投資建設一座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配備專職人員和密封運輸車等。對城區、壩區所有死亡畜禽及屠宰檢疫不合格畜禽產品統一運到此處理場進行無害化處理。其他各鄉鎮可利用美麗鄉村建設項目與當前環保部門建設的垃圾焚燒爐結合起來投資建設改造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也可以以每個鄉鎮為單位集中建造2~4個無害化處理發酵池,每個發酵池呈田字型,共計70m3左右。
一是建議上級財政加大對規模養殖場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補助力度,把目前的只針對規模養殖場的補助擴大到散養戶,并保障上報的無害化處理數量給予全額補助。比如:2013年隆陽區上報無害化處理病死生豬頭數為13156頭,上級財政只給予了7943頭的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補助,仍有5213頭沒有補助;2014年隆陽區上報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病死生豬頭數為9581頭,上級財政只給予了4470頭的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補助31.6萬元,剩余5111頭沒有補助。屠宰環節檢疫出的病死動物隆陽區2014年共計999頭,按每頭880元補助計算,全年應撥補助款87.9萬元,實際上級財政只補助了47萬元,補助款遠遠不夠。二是建議區級財政按上級財政要求規模養殖場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資金配套到位,幾年來區級財政的配套資金一直沒有到位。
必須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與保險賠付相銜接,當養殖場(戶)發生在保生豬死亡時,保險公司到現場勘驗,經動物衛生監督所鑒定,以無害化處理通知單為憑證作為理賠依據,從而引導養殖場(戶)主動參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
建議各級編制及財政部門加大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編制和資金投入,特別是從今年開始,國家把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收費取消之后,每年全區檢疫收入減少近100萬元,全體基層畜牧獸醫工作人員若沒有充足的財政經費投入,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更是難上加難,請求隆陽區人民政府要從體制上為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人員保障、資金保障和政策保障,以適應當前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動物檢疫、動物衛生監管等執法工作開展的需要。
畜牧業要發展,防疫要跟上,要充分利用當前生豬調出大縣項目資金,推進先進的科學飼養技術,普及健康養殖理念,加快推進養殖標準化、規模化建設,加大動物防疫及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力度,減少畜禽死亡率,從源頭上減少病死畜禽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