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位木(福建省三明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365000)張瑩(福建省寧化縣農業局 365400)
三明市動物疫病防控現狀及對策
邱位木(福建省三明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365000)張瑩(福建省寧化縣農業局 365400)
本文闡述了三明市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現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促進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得到提升,保障畜牧業生產健康發展。
疫病防控;現狀;對策
近年來,三明市以推進 “生態美、百姓富”建設為中心,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不斷優化調整發展方式,畜牧業得到持續穩定發展。但是,國內外動物疫情形勢依然嚴峻,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仔豬腹瀉、小反芻獸疫等動物疫病此起彼伏,嚴重影響了畜牧業的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
三明市下轄2區1市9縣,2009年已完成三明市級和12個縣級行政機構的管理職能,健全獸醫行政執法機構,完善獸醫技術支持體系的獸醫體制改革。7個縣(市)鄉鎮站人、財、物統一收歸縣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管理。未改革到位的鄉鎮畜牧獸醫站,實行雙重管理。市級和縣級均設有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鄉鎮設立畜牧獸醫站,行政村聘用動物防疫員,市、縣、鄉、村四級防控體系基本形成。
市縣兩級建有11個獸醫實驗室、129個鄉鎮站完成了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項目并通過驗收。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獸醫實驗室投入600多萬元,建立了解剖室、接樣室、樣品保存室、精密儀器室、病原學檢測室、血清學檢測室、洗滌消毒室、檔案室等功能齊全、面積320平方米的實驗室。全市11個獸醫實驗室2010年通過福建省獸醫系統實驗室考核,取得獸醫實驗室考核合格證。
各級政府落實 “五個一”防控保障機制,即政府下發一份文件、開一次動物防控專題會議、落實一筆經費、簽訂一份責任狀、組織開展一次專項督查。按照 “政府保免疫密度、業務部門保免疫質量”的原則,建立健全政府和業務部門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 “雙軌”責任制。業務部門實行“散養畜禽實行春秋兩季集中免疫與每月補針相結合,規模養殖場常年按程序規范免疫”的工作機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各級政府和業務部門都進行了學習和宣傳,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學習、宣傳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有些養殖戶對法律法規的內容理解還不夠,特別是邊遠地區和山區,群眾依法做好動物防疫的觀念還比較淡薄,學法、懂法、守法的意識還不夠。
近年來,國家、省、市級對動物疫病防控經費的投入不斷加大,但縣、鄉、村由于受財力制約,許多配套資金不能足額落實到位。如:動物疫病監測、動物衛生監督執法、流行病學調查、村級防疫員誤工補貼等防控經費相差較大。
近年來,三明市積極推進畜牧業生產向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方面發展,畜禽養殖規模化程度逐漸提高。但山區農村有著傳統的養殖習慣,以家庭為單位的分散養殖依然存在,養殖規模小、品種多(豬、狗、貓、雞、鴨)、管理粗放,養殖方式以放養為主,很大一部分沒有籠舍,棲身于住宅周圍或放養于農田、果園等。散養動物飼養條件差,管理粗放,養殖戶對動物免疫工作并不重視,這也為動物疫病的發生埋下了安全隱患。
村級動物防疫人員承擔了農村散養動物基礎免疫的主要工作,以沒有任何社會保障和極其低廉的報酬承擔了繁重的工作。當前,農村勞動力轉移,外出打工都是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中青年,在家務農有一定文化的中青年不愿當防疫員,愿干的素質低和年齡偏大的狀況,致使村級動物防疫人員不穩定,工作責任心不強,業務技術水平不高,造成免疫密度低、免疫質量差的不良局面。
在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強制免疫工作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畜禽引起應激反應的搶救、死亡現象,而搶救藥費和死亡補償不及時,導致一些散養戶的畜禽拒絕接受強制免疫,出現應激死亡時直接找防疫員要畜禽死亡補償費。有的防疫員為了減少應激反應,在防疫注射過程中減少疫苗劑量,造成免疫質量下降現象。
動物檢疫監管不到位的現象:一是個別鄉鎮把檢疫當成創收的手段,只收費未檢疫的現象是有發生,不管有病無病,只要交錢一律放行。二是有的檢疫員嫌麻煩,收了檢疫費后將檢疫證交給屠宰戶或運銷戶自己隨意填寫。三是法制觀念差,個別運銷戶想方設法逃避檢疫,毆打檢疫人員等暴力抗法的事件時有發生。四是利欲熏心的經營者和貪圖便宜的消費者,不顧他人和自身健康,或出于僥幸心理,在市場上買賣病死畜禽。
樹立以人為本的動物疫病防控新理念,進一步強化動物疫病防控職能,實現 “雙保”,即保護動物健康、保護人類健康。只有動物健康了,才能減少人畜共患病發生的理念。利用各種方式對畜禽養殖戶、經營者、消費者全面宣傳 《動物防疫法》、 《畜牧法》等法律法規,樹立以法制為中心的防控理念,增強全民依法防控的意識。通過宣傳,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搞好動物防疫不僅可以減少動物疫病的發生,降低畜禽發病死亡率,提高養殖效益,而且能最大限度地防控重大動物疫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按照 “政府保免疫密度,業務部門保免疫質量”的原則,各級政府要將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并保證疫苗配套、監測流調、應急工作、動物衛生監督、村級動物防疫員補助以及工作運轉等經費足額到位,確保疫病防控工作的正常開展。
農戶散養豬實際就是 “零錢湊整錢”,就像一個儲蓄罐,平時放進去多少錢,拿出來還是多少錢,想賺大錢是不可能的,趕上豬價低賤和發生疫病時,還只有賠的份。各級政府和業務部門積極推廣和支持畜禽規模養殖場標準化建設,保障畜禽產品的有效供給。在建設美麗村莊,干凈衛生整潔居家環境的同時,宣傳不養豬或少養豬的好處,養家禽要圈養并做好免疫接種。
在加強現有動物防疫機構建設的同時,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防疫工作理念,逐步健全完善市、縣、鄉鎮、村四級動物防疫網絡的專業技術人員,切實解決基層動物防疫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努力改善鄉鎮畜牧獸醫站的工作環境,積極提升鄉鎮動物防疫站業務能力,強化對鄉鎮、村級動物防疫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提升動物防疫人員的專業技能。
強制免疫過程中,出現應激死亡時,市級業務主管部門應派2人以上到現場核實,填寫 《強制免疫應激死亡認定記錄表》和 《強制免疫應激死亡認定簽名冊》及照相后,當場按省級規定的補償標準支付現金,再逐級上報、申核、撥補。及時支付強制免疫應激死亡補償金,可減少畜主的損失和減輕防疫員壓力,確保免疫工作勝利開展。
一是抓好檢疫監管,加大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逃避檢疫和非法收購、加工、運輸、販賣病死動物及動物產品的違法行為。二是加大對規模養殖場的強制免疫、自購疫苗備案和使用、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建立和規范養殖檔案等方面的監管。三是做好疫情監測,切實加強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健全和完善疫情監測報告網絡,做好動物疫情調查和監測工作,進一步改善工作手段,做到及時準確地報告疫情。四是建立一支反應迅速的動物疫情應急隊伍,一旦發生重大動物疫情,立即按照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快速處置,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